曹游繁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
【問題對策】
本課例主要探討語文教育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問題。本教學設計以“愛”為線。首先,利用教師情感資源及教學媒體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從感知文本,到親近文本,走入文本。其次,精選教學內容,教簡學豐,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大量的時間和機會留給學生,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學生重要的資源作用,老師只是做精當?shù)狞c撥和語言表達的示范,使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到實處。第三,發(fā)揮課外資源作用,使課內課外緊密地結合起來,豐富學生的閱讀量。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抓住人物動作描寫的語句,感受師生對卡羅納的真切關愛之情。
3.懂得在別人遭遇不幸時,用自己的行為(動作)給予關愛。
【教學過程】
1.世界各國的語言各不相同,但有一個詞,發(fā)音卻很相似。同學們跟我讀,猜猜是什么?(媽媽)
一提到媽媽,你們臉上就如春風拂面,因為全世界的媽媽都一樣偉大,一樣愛我們。說說看,媽媽是我們身邊最怎樣的人?(最愛我們、最牽掛我們、最關心我們、最和藹可親……)
2.不過,有一個小朋友,他和你們一樣大,可是他卻永遠失去了自己的媽媽。(板書課題)讓我們輕輕地呼喚他——(齊讀課題)卡羅納。
【設計意圖:成功的導入,讓課堂涌動著“情”的暖流,生動的課從這里開始!】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說說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卡羅納的母親去世了,他遭到了巨大不幸。大家都關愛他。)
2.初讀課文,你覺得:卡羅納是個_____的孩子。(不幸、痛苦、可憐……)
默讀課文,看看面對遭遇不幸的卡羅納,大家是怎么做的。找出最令你感動的語句,談談感受。
【設計意圖:略讀課文重在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讀自悟,教學時應緊抓文章精要部分,引導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閱讀實踐中感悟和思考?!?/p>
板塊一:抓動作“拉”,感悟關愛
句一:老師把卡羅納拉到自己胸前,對他說:“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可憐的孩子!……孩子,你要堅強喲!”
①生談感受。
于指導朗讀:
A.師范讀
B.生齊讀
文中同樣寫有“拉”這個動作的還有一句,找出來。
句二:我恍然大悟,沒去拉母親的手,卻拉起卡羅納的手,和他一塊兒回家去。
①放學時,“我”沒有和母親親密擁抱,也沒有去拉母親的手,卻拉著卡羅納的手回家了,這一“拉”,拉出了什么?
于指導朗讀
是啊,這是多么溫暖的動作呀,誰愿意來讀讀這句話?特別關注這個充滿愛的動作。(個別讀)
“拉”語氣溫柔些,給卡羅納帶去溫暖的感覺,誰再讀?
③引導想象
剛才我們抓住一個“拉”字,收獲了多少感動啊!難怪卡羅納看到一幅母親拉著兒子的手的插圖時,(出示圖片)忍不住號啕大哭,因為就是這溫暖的“拉”在伴隨我們幸福成長。那么,在卡羅納的心里有哪些母親拉著他的美好記憶?(生答)
④感情朗讀
是呀,多么溫暖,多么幸福的畫面啊,可是當這一切的一切消失的時候,卡羅納仍然擁有老師的愛(出示句一,生齊讀),當一切的一切都消失的時候,卡羅納仍然擁有大家的愛(出示句二,生齊讀)。
小結:看來一個小小的動作就具有溫暖人心的力量呀。
板塊二:抓動作“望”,感受真情
句三:“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陣同情和憐憫,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著他?!?/p>
①生交流。
于如果你就是卡羅納的同學,當你看到他這副模樣出現(xiàn)在你面前,你屏息凝神地“望”著他,你想說些什么?
小結:這就是無聲勝有聲啊,透過這個“望”,我們似乎看到了同學們火熱、真摯的內心。
句四:母親把我推開了,她目不轉睛地望著卡羅納。
①說說你的感動。
于為了不刺激失去媽媽的卡羅納,母親推開了自己心愛的兒子,這樣的行為怎能不令人感動?(出示插圖)看,透過母親那深情凝望的背影,我們似乎可以看到她的眼睛,她的眼里有什么?
小結:這一“望”,又讓我們看到了母親多少的深情??!讓我們深情地讀讀這句話吧!
總結:經(jīng)過剛才的交流,我們了解到卡羅納身邊的人都用各自的方式,默默關愛著卡羅納。他們的一言一行一眼神,都蘊藏著纖細而綿長的愛的力量,尤其是他們的動作——“拉”“望”,飽含著愛的深情,書寫著愛的贊歌。
【設計意圖:在保證學生有充分的獨立閱讀時間的前提下,教師大膽取舍文本資源,引導學生抓住動作“拉”“望”的語句感悟情感,把愛化作可觸摸的東西,把語言文字訓練與學生心靈感悟有機結合。因為注重了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自由民主的構建,學生才得以敞開心扉,傾注熱情,與文本進行靈魂的擁抱、心靈的對話、情感的碰撞?!?/p>
1.學到這兒,你們對什么是愛,怎樣去愛,一定受到了很多啟發(fā)。如果你是卡羅納的同學,你會用什么動作來表達對他的愛?
出示:當卡羅納______時,我_____________。
2.如果說第一次讀文,卡羅納給你留下的印象是可憐。那么,學到這兒,你還覺得他只是可憐、只是不幸嗎?
出示:卡羅納是個___的孩子。(不幸中萬幸、幸運……)
3.看來你們都懂得從感動中學會愛了。老師想送一首冰心奶奶的詩與你們共勉——
愛在左情在右
在道路的兩旁
我們隨時播種隨時開花
使一路上穿枝拂葉的人
即使走過荊棘
有淚可落
卻不是悲涼
——冰心
(師生齊讀)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從關愛卡羅納開始,遷移至關心弱者、幫助他人,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1.介紹資料袋。
2.出示《愛的教育》部分目錄,激發(fā)閱讀興趣。
【設計意圖:資料袋的出示,是文本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的一個展示,而對部分目錄的介紹,更激起了學生閱讀的興趣。此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了課內外知識的聯(lián)系與溝通,引領學生走進了豐富多彩的文學世界。】
反思:
《卡羅納》一文,筆觸細膩,描寫生動,課文緊緊抓住人物的言行,將卡羅納的悲傷與周圍老師、同學們以及同學家長的同情、關心和鼓勵這兩條線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且行且敘,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一個眼神,都意蘊豐富、情味動人。尤其是其中的動作,帶給人們更多感動與啟發(fā)。
基于以上這樣的認識,根據(jù)“落實語文實踐”“堅持自主合作”“發(fā)揮資源作用”三個基本理念,教學的過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加強語言實踐
課中,教師通過引領學生自讀自悟“面對遭遇不幸的卡羅納,大家是怎么做的”,發(fā)現(xiàn)“課文非常細膩地描述人們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巧妙而又準確地再現(xiàn)了人們對卡羅納的那份真摯的感情”。在引導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寫話“你會用什么動作表達對卡羅納的愛”,使語文學習不僅僅停留在理解課文內容上,更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體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高。
二、凸顯主體地位
教學中,教師能精選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抓住人物動作描寫的語句,如帶“拉”“望”的句子,透過簡單的動作了解當卡羅納遇到不幸時大家是怎么做的,并懂得在他人需要幫助時用自己的行動表達關愛。這樣教,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從課堂實際來看,幾個帶“拉”“望”動作描寫句子的停留,為學生打開了足夠大的深入文本、深入人物內心的空間,不管是讀悟結合也好,動筆批注也好,都有利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積極調動原有的經(jīng)驗積累。同時,學生的情感空間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以進行積極的語言文字訓練。
三、發(fā)揮資源作用
首先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情感資源作用,披文入情,以情渲染情;其次發(fā)揮學生資源作用,通過一個“拉”的經(jīng)驗喚起,喚起生活體驗與情感體驗,想象卡羅納有哪些和媽媽手拉手的溫暖回憶,進一步體會卡羅納的痛苦;最后延伸本單元“愛”的主題——課外閱讀《愛的教育》,使課內課外緊密地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的課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