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群
?
巧借生活資源構(gòu)建開放課堂
□王彥群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精髓在于“走向開放”。我們的課堂只有走向開放,才能引導學生不斷地去適應當前和未來生活。合理利用和開發(fā)多樣化的課程資源為構(gòu)建開放課堂注入了勃勃生機,為學生進一步融入社會、認識社會、了解社會提供了更廣闊的發(fā)展平臺。
【關鍵詞】生活;資源;開放
課程資源是指課程要素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充分開發(fā)、有效利用課程資源,對于豐富品德與社會課程內(nèi)容,增強課程的開放性、生成性,提升品德教學實效具有重要意義。品德與社會課程具有多樣的課程資源,而課程資源的選擇和利用應緊貼學生生活、學習實際,使之更好地為教學工作和學生成長服務。
《學會溝通》是《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第2單元“我和長輩之間”第3個主題中的一項教學內(nèi)容。實施此課教學活動時,教師要注重合理開發(fā)和利用生活中有價值的資源,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悟社會,用自己的方式認識社會,在理解和感悟中獲取生活經(jīng)驗,培養(yǎng)與父母融洽溝通、和諧相處的意識和能力。下面,筆者選擇此課例中的部分教學活動,談談巧借生活資源,構(gòu)建開放課堂的思考和實踐。
《學會溝通》課例一:家是愛的港灣
1.教師播放多媒體:MTV《讓愛住我家》
師:在2003年春節(jié)晚會上,有一首歌曾打動了全國億萬觀眾。歌曲的演唱者是一個家庭組合,他們同臺演唱了家庭自創(chuàng)作歌曲——《讓愛住我家》。欣賞了這首歌后,大家有什么感受嗎?
生1:歌詞寫得可真好,讓我聯(lián)想起了我家的生活情景。
生2:MTV中,爸爸抱著年幼的兒子,媽媽牽著女兒同臺演唱的情景太溫馨了,他們的家庭生活一定十分幸福。
生3:每個家庭中,爸爸、媽媽都是最愛我們的,有家的孩子像塊寶!
2.學生出示自己家庭生活照片,介紹自己的家庭生活場景。
生1:這是我們?nèi)胰说綎|湖游玩的情景。瞧,我睡在吊床上,爸爸在輕輕地搖我。爸爸、媽媽都很愛我,我真幸福!
生2:這是我過生日時,全家一起吃蛋糕的情景,瞧,我的臉上沾滿了蛋糕,逗得家人哈哈大笑!
生3:這是爸爸、媽媽帶我參加演出時給我拍的相片。瞧,我的舞跳得多棒,爸爸、媽媽都在為我驕傲!
師:父母把無私、博大的愛灑向我們,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與父母的關系開始發(fā)生微妙變化:在學習、生活中有時與父母觀點不一致,開始抵觸父母的管教,家中出現(xiàn)了不和諧的音符……
反思:合理利用和開發(fā)資源是新一輪課程改革“走向開放”的具體體現(xiàn)。在備課時,筆者發(fā)現(xiàn)教材的內(nèi)容和學生生活實際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學生對教材的內(nèi)容缺乏認識和體驗。于是筆者就用心尋找與學生生活相關的資源,精心挑選了2003年春節(jié)晚會上一家人同臺演出的溫馨場景,引發(fā)學生對自己家庭生活的回顧。接下來,當學生介紹自己的家庭生活時,他們通過真情流露,讓大家感受到家是愛的場所,家是幸福的港灣。鮮活的生活資源拉近了學生與教材、學生與課程之間的距離,提高了教學的實效
《學會溝通》課例二:愛的碰撞曲
1.小調(diào)查
教師:出示課前《學生與家長溝通調(diào)查問卷》的相關數(shù)據(jù):40%的學生表示不會把真心話告訴父母,38%的學生表示很少主動找父母談心,28%的學生認為父母對自己不太理解。請同學們結(jié)合調(diào)查結(jié)果談談感受。
生1:我發(fā)現(xiàn)原來很多同學和我一樣,在與父母溝通方面存在著問題。
生2:我發(fā)現(xiàn)雖然每天與父母朝夕相處,但許多時候他們并不了解我的想法和做法!
生3:我感覺和父母之間的關系沒有以前那么融洽了,很多時候他們處處和我較勁!
師:課前,同學們將自己與父母之間發(fā)生矛盾沖突的事例向“煩惱小屋”傾訴,現(xiàn)在讓我們敞開心扉,道出自己的煩惱和困惑吧!
生1:我很喜歡跳舞,可媽媽總說:“跳舞有什么用,學英語的用途更大一些!”
生2:每天做完作業(yè)后,爸爸還給我布置其他的一些作業(yè),我不愿意做他就發(fā)脾氣!
生3:媽媽總是不相信我,還偷偷看過我的日記,我好煩!
2.小發(fā)現(xiàn)
教師:我發(fā)現(xiàn),在平時生活中,同學們與父母發(fā)生矛盾焦點的話題有:“父母嘮叨”“業(yè)余愛好”“課外讀物”“交友”“隱私”等方面。在發(fā)生矛盾后,大家感覺與父母關系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呢?
生1:有一次,我和媽媽為一件小事引發(fā)了爭執(zhí),我覺得她處處和我作對,我就處處和她對著干,幾天都不理她。
生2:爸爸總對我的學習提出很多的要求。有一次,我把耳朵塞住,對他不理不睬,后來還挨了一頓打,把我氣得要命!
生3:當媽媽不理解我時,我認為她是世界上最討厭的媽媽,都不想親近她了。
3.小事件
(教師播放一個新聞故事鏈接:父母與孩子因缺少溝通釀成悲劇的故事。請學生看完后談談感受。)
生1:太可怕了,與父母發(fā)生矛盾居然造成了家破人亡!
生2:我感覺到這則新聞中的媽媽其實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沒把握好愛的尺度,造成了悲劇。
生3:我覺得與家長發(fā)生矛盾后不能冷戰(zhàn),要盡快想辦法解決。
反思:中高年級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而他們的父母正好遭遇到更年期。父母過高的期望值和孩子自身成長規(guī)律的碰撞是造成父母與子女矛盾的主要原因,積極、正確地處理好他們之間的矛盾沖突對家庭的和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巧妙借助“小調(diào)查”“小發(fā)現(xiàn)”“小事件”等資源讓學生了解到親子之間溝通的現(xiàn)狀以及缺乏溝通帶來的煩惱、困惑和危害。引導學生認識到良好地交流溝通有利于促進自身健康成長,促進家庭的和諧、幸福!這些學生親歷、目睹或“耳聞”的生活資源體現(xiàn)了他們真實的心理、情感需求,帶給他們真切的體驗和感受,為他們今后的生活提供了正確、科學的幫助和指導!
《學會溝通》課例三:溝通無極限
1.選擇溝通方法
老師從“煩惱小屋”中選擇有代表性的矛盾沖突,引發(fā)學生討論:遇到下列情況,你們會采用什么方式與父母溝通?
(1)萬芳同學的案例:“我從小就喜歡學數(shù)學,可爸爸非要我在校外進行英語的培優(yōu),有一次,我們?yōu)閷W英語還是學數(shù)學爭吵起來,后來我?guī)讉€月都沒有理他?!?/p>
生1:我覺得萬芳同學應和自己的爸爸談談心,真心誠意地表明自己的愛好。
生2:我覺得萬芳還可以與數(shù)學老師進行溝通,讓數(shù)學老師幫自己做做家長的工作,說不定可以說服她的爸爸。
(2)王麗同學的案例:“每天放學后我都想跟樓下的姐姐玩一會,可媽媽總不讓,不是說影響姐姐學習就是說影響自己學習??晌艺J為我的童年不快樂,連玩的權利都沒有!”
生1:王麗同學應該和父母商量,先做完作業(yè)再去找樓下的姐姐玩,說不定她媽媽會同意她的做法。
生2:王麗同學還可以找樓下的姐姐,訴說自己的苦惱,這樣自己的心情會好一些。
(3)胡小可同學的案例:“每次我過生日,家里都會請很多人來慶祝,其中有些人是爸爸、媽媽的朋友,我根本不熟悉。去年我過9歲生日時,我想自己的生日應該自己做主,只想和自己的家人一起過,不想請其他人??蓩寢屖冀K不同意,還是請了很多我不認識的人,去年的生日我過得一點也不開心!”
生1:胡小可同學可以尋求自己爺爺、奶奶的幫助,向他們傾訴自己的煩惱,讓長輩出面幫著解決問題。
生2:還應該聽聽媽媽的想法,首先理解家長,再爭取家長的理解。
2.交流溝通方法
師:在平時的生活中,你們有哪些好的溝通方法,讓我們來分享和交流吧!
生1:我認為要想溝通成功,首先必須了解爸爸、媽媽的想法,理解在先,溝通才可能有效!
生2:與父母發(fā)生矛盾時,我常常講一些笑話逗父母開心,他們也不好意思不理我了!
生3:當父母誤解我時,我會耐心解釋,直到他們明白我的心思才罷休!
3.推薦溝通方法
師:陳小東同學的媽媽給他寫了一封信。信中,她與小東溝通了前段時間與他發(fā)生的小矛盾后的想法。老師請小東同學讀給大家聽聽,請大家談談感受。
陳小東:今天,我讀了媽媽寫給我的信,非常感動,更體會到了她的良苦用心!
生1:我感受到,其實陳小東的媽媽其實是非常愛小東的!
生2:我覺得我的家長和小東的媽媽一樣,常將愛藏在心中。今后,我要主動和家長多多溝通。
師:溝通是搭建心靈的橋梁,良好地溝通與交流能使我們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與父母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在生活中,我們與父母要互相體諒、增進理解,掌握溝通的技巧與方法,用親情去融化分歧,化解矛盾。
反思:正處在青春期的高年級學生,情緒發(fā)展很不穩(wěn)定,心理發(fā)展很不成熟,交往能力有待加強,與家長之間發(fā)生矛盾沖突是很正常的事。此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巧借家長資源,呈現(xiàn)家庭生活中種種生活矛盾資源,通過選擇溝通方法、交流溝通方法、推薦溝通方法等方式引導學生理解、體諒父母,學會化解矛盾,學會與父母智慧相處。
新課程改革的精髓在于“走向開放”。我們的課堂只有走向開放,才能引導學生不斷地去適應當前和未來生活。教師要合理開發(fā)和利用生活中的有利資源,將統(tǒng)一的、規(guī)定性的教材資源逐步向變通性、生本性的生活資源轉(zhuǎn)變,借助生動的資源,調(diào)動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豐富和發(fā)展了他們的認知水平和行為能力。課堂因巧借生活資源而精彩,課堂因更加開放而充滿活力!
(編輯:楊迪)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10-0130-02
作者簡介:王彥群,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中華路小學教師,武昌區(qū)品德與社會學科帶頭人。研究方向:品德課程教學。性,為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