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波 龍正建 劉明松 何應強 蔣崢嶸
(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四川618000)
?
燃機動葉片模鍛工藝研究
李波龍正建劉明松何應強蔣崢嶸
(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四川618000)
摘要:對燃機動葉片的結構特點、鍛模設計、模鍛工藝進行了分析設計,并利用Deform-3D數(shù)值模擬軟件對模鍛工藝參數(shù)進行優(yōu)化分析,制定了合理的模鍛工藝。
關鍵詞:燃氣輪機;葉片;模具設計;模鍛工藝
燃氣輪機為高效率、大出力型機組,燃機葉片是燃氣輪機的核心部件。為加快燃氣輪機國產化,降低生產成本,形成批量制造能力,加快生產進度,縮短生產周期,增強自主制造能力,需對動葉片進行模鍛工藝研究。本文主要對燃機動葉片模鍛工藝研究進行闡述。
1葉片結構特點
燃氣輪機動葉片一般采用05Cr17Ni4Cu4Nb和1Cr12Mo等耐熱不銹鋼材料。圖1為常規(guī)燃機動葉片冷鍛件三維圖,其葉片結構有如下幾個特點:
圖1 燃機動葉片冷鍛件三維圖
(1)葉片為“倒T型”斜葉根大扭度型線彎扭葉片。由于其形狀復雜,鍛造時產生不等的錯移力,模具設計需考慮錯移力的平衡。
(2)材料塑性較差,變形抗力較大。由于葉片材料為耐熱不銹鋼,材料塑性較差,變形抗力較大,金屬流動性差,不易成形。
(3)葉片型線氣流方向弦長較寬,厚度尺寸較薄。這種薄而寬的結構易引起鍛造時坯料流動阻力大,坯料與模膛之間熱傳遞較快,坯料溫度下降快,金屬在模膛中充型難度加大。
(4)自由鍛開坯質量不易控制。其形狀較復雜,開坯時各部位的金屬不易分配均勻。
(5)材料利用率不易達到最優(yōu)化。傳統(tǒng)工藝方法鍛造,在材料的利用率上不易達到最優(yōu),往往需浪費材料來滿足局部充滿,很難控制與分析。
(6)葉根與葉身以斜截面連接,如何準確保證葉片進、出汽邊開檔尺寸,成為葉片毛坯設計及模具設計一大難點,同時在鍛造方向上形成高低兩個尖點,高低兩點均為葉片鍛造時的充型難點,尤其是高尖點與葉身斜截面交匯處為充型盲區(qū)。
2鍛模設計
2.1葉片余量
為滿足后續(xù)機加工要求及消除鍛造過程中產生的氧化皮、脫碳、滲碳、折疊、表面裂紋等缺陷,模具設計前需考慮毛坯余量。以模鍛葉片復雜程度、設備精度及模鍛工藝方法為依據(jù),模鍛葉片汽道部分單邊余量為3 mm,葉根及工藝頭部分單邊余量為5 mm。
2.2型線調整
為平衡鍛模型腔受力均勻以減少模鍛時產生的錯移力,將對模鍛葉片各截面型線進行平衡處理,受力分析圖如圖2,將葉片在模膛中的位置旋轉一個θ角。θ值確定主要有三角相加法、矢量作圖法、變形量求解法和作圖法等4種常用方法。本文以三角相加法為例計算旋轉角,分別作進出汽邊圓角部分圓心連線,與X軸相交,求得與X軸的夾角α1、α2…、αn,然后相加取平均值。θ=α1+α2+…αn/n(n為截面數(shù))≈44°。綜合考慮葉根及工藝頭的受力情況,選定θ為44°。
圖2 受力分析圖
2.3分模面選擇
為保證鍛件容易脫模,易于檢查上下模膛的相對錯移,分模面應在鍛造方向的最大投影面上,同時考慮模具加工難度,在保證成形可行性的前提下應對分模線進行調直處理。對型線截面AA-AY過進出汽側的圓心作水平長度為L(一般為5 mm~8 mm)的直線,獲取調直前初定的P1、P2點。結合空間理論和幾何思維,要完成調直處理須將每個截面型線對應P1、P2坐標中X1、Y1與X2、Y2值分別調為一條空間直線即可。
2.4冷熱鍛件設計
冷熱鍛件設計在保證余量的前提下,應考慮鍛件充型難易程度的合理性及后續(xù)檢測的可行性,尤其考慮型線與葉根過渡部分、型線與工藝頭過渡部分成形,設計時在過渡部分采用圓弧R30 mm過渡,為便于鍛件檢測設計了Z向定位線。由于采用熱模鍛成形,因此熱鍛件需要考慮加放熱收縮量,綜合其材料特性加放熱收縮量為1.2%。
2.5模塊設計
按其葉片批量化大小及產品尺寸大小等要求,模具可設計為整體單型腔模、整體多型腔模、鑲塊鍛模三種形式。綜合三種鍛模設計優(yōu)點和成形特點,考慮到整體單型腔模有設計簡單、模塊尺寸小、制造成本低、操作簡單等優(yōu)點,結合該葉片產品的成形特點,選用整體單型腔開式鍛模。根據(jù)葉片外形尺寸及設備參數(shù)選用了350 mm×650 mm×720 mm的模塊,如圖3所示。
圖3 燃機動葉片鍛模模塊圖
2.6飛邊槽設計
開式模鍛的終鍛型腔周圍均有飛邊槽,對鍛件體積及質量有調節(jié)、補償作用,可使金屬在充型中具有足夠大阻力,保證模鍛成形的穩(wěn)定性。飛邊槽的形狀、尺寸與鍛件形狀、尺寸有關,也和終鍛前毛坯體積及形狀有關。考慮橋部和倉部都設在上模上的飛邊槽上,上模受熱時間短,溫度較低,不易產生過熱和磨損等優(yōu)點,選用此類飛邊槽。飛邊槽設計尺寸如圖4所示。
圖4 飛邊槽設計尺寸
2.7模膛設計
為使坯料在模膛受均勻打擊力,解決打擊偏心問題,從左右兩邊投影面積基本對稱原則出發(fā),將葉片型線中心與模具燕尾中心作一定偏移,并將葉片朝葉根工藝頭方向作一定位移,保證坯料在模膛里受力平衡。燃氣輪機動葉片外形尺寸修長,其型線、葉根工藝頭及葉頂工藝頭之間存在過渡,需提高模具制造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燃氣輪機動葉片鍛模采用整體模結構(圖5)。
圖5 燃機動葉片鍛模圖
3荒坯設計
荒坯設計是模鍛葉片能否成型的關鍵。整個葉片毛坯相對比較扁平均勻分布,按照金屬塑性成形體積不變原則,將各個截面進行體積計算后進行預制坯尺寸設計,同時便于荒坯料在模膛中定位,預制坯葉根部分進行拍扁處理,即為扁平“T”型坯料,有利于坯料在模膛里定位,如圖6所示。
4模擬分析及試驗驗證
利用數(shù)值模擬分析軟件檢驗坯料及在模具中充填情況,以便優(yōu)化開坯尺寸,從而減少試鍛次數(shù),節(jié)約原材料及鍛造費用。成形分析情況如圖7所示。將預期設計的坯料形狀進行模擬分析:(1)可以預判葉片開坯各部位金屬分配是否合理;(2)飛邊分配情況,通過尺寸調整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材料的利用率;(3)各部位是否有折疊、裂紋產生,為開坯工藝優(yōu)化提供依據(jù);(4)判定坯料擺放到模具型腔是否為最佳位置。從分析情況來看整體成型效果良好,只是葉冠與葉身過渡部分飛邊較少,適當調整尺寸即可。成型效果良好,飛邊均勻,坯料形狀模擬結果能夠滿足模鍛工藝要求。
通過對模擬分析優(yōu)化調整后的模鍛工藝進行驗證試驗,模鍛后對葉片毛坯切邊后目視檢查,毛坯充型飽滿,飛邊均勻。說明模具設計合理、荒坯設計合理,滿足了模鍛工藝要求。
圖6 模鍛荒坯形狀圖
圖7 成形模擬充填效果
5鍛件檢查
模鍛葉片熱處理后,力學性能、金相組織和晶粒度等檢驗滿足相關標準要求。為驗證模鍛動葉片尺寸的準確性,對其進行了三坐標檢測,檢測結果驗證其毛坯余量均勻合格。只有個別葉片出現(xiàn)余量偏向內弧側,主要原因為打中心孔時以葉片毛坯背弧為基準,毛坯鍛造欠壓量偏向葉片內弧側導致,控制打中心孔即可避免。
6結論
通過對燃機動葉片模鍛工藝的研究,掌握了該模鍛葉片成型的控制要點及難點,并重點研究了該葉片的結構特點、模具設計、荒坯設計及充填模擬分析,為優(yōu)化模鍛動葉片工藝和模具設計提供了科學依據(jù)。同時,還通過生產試驗對該研究結果進行了驗證,其試驗結果證明了研究結論的正確性,該模鍛動葉片工藝研究成果已形成技術儲備,為汽輪機類似動葉片模鍛成形夯實了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尚健.鍛造工藝及模具設計.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夏巨諶.中國模具設計大典.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3]萬嘉禮.機電工程金屬材料手冊.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
[4]呂炎主編.鍛造工藝學. 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出版社.
[5]高錦張主編.塑性成形工藝與模具設計.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編輯杜青泉
Research on Die Forging Process of Moving Blade for Gas Turbine
Li Bo, Li Zhengjian, Liu Mingsong, He Yingqiang, Jiang Zhengrong
Abstract:The analysis and design of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forging die design and die forging process for gas turbine have been performed. By adopting DEFORM-3D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the parameters of die forging process has been analyzed and optimized, and the reasonable die forging process has been prepared.
Key words:gas turbine; blade; mold design; die forging process
作者簡介:李波(1984—),男,工程師,主要從事鍛壓技術研究及技術服務。電話:13548258896,E-mail:libodec@mail.dfstw.com
收稿日期:2015—07—09
中圖分類號:TG316.3
文獻標志碼: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