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風”就是說話的做派和風格。話風之多,諸如“油腔滑調”、“高談闊論”、“之乎者也”、“花言巧語”、“啰哩啰嗦”,亦或“機智風趣,妙語連珠”、“詼諧幽默,雅俗共賞”、“引經據(jù)典,新意迭出”、“和聲細語,娓娓道來”、“熱情奔放,魅力四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良好的話風,不僅是領導干部自信與能力、思想與視野、智慧與藝術的展現(xiàn),更是真情實感、心路歷程、雄才偉略和人格魅力的自然流露,同時還是掌握領導工作話語權的重要前提。話風源于作風,連著黨風、政風和民風。作風是話風的根子,話風是作風的影子。培養(yǎng)好的話風,說到底就是要改進作風和文風。
毛澤東同志在其著作《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中指出:“講話、演說、寫文章和寫決議案,都應當簡明扼要。會議也不要開得太長?!?《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43頁)開短會、講短話,是我們黨一貫倡導的優(yōu)良作風。領導干部說短話,體現(xiàn)的不僅僅是作風、文風和“話風”,更是素質、能力和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當選國家主席時發(fā)表的講話,全文不到3000字,用時22分鐘。篇幅不長,卻重點突出,9次提及“中國夢”、44次提到“人民”,贏得了10余次熱烈的掌聲。1948年,英國首相丘吉爾在牛津大學作一次“成功秘訣”演講。當時,會場上人山人海,世界各大媒體都到了。只見丘吉爾走上講臺,兩眼注視著觀眾,用手勢止住大家雷鳴般的掌聲,說:“我的成功秘訣有三個:第一是,決不放棄;第二是,決不、決不放棄;第三是,決不、決不、決不放棄!我的演講結束了!”說完,走下了臺。會場上沉寂了一分鐘后,突然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丘吉爾的這場精彩演講,在世界演講史上都堪稱經典。只有五千字《道德經》,卻成為人們千古傳誦的不朽之作。大道至簡。越是簡短的話,往往越是凝結著深刻的思想和哲理。說短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關鍵是勤于學習、勤于思考、勤于提煉、勤于積累,并且要經常深入實際,吃透情況。這樣,說起話來才能簡短精煉、直截了當,要言不煩、意盡言止,觀點鮮明、重點突出。當然,說短話并不是簡單地限制時間,更不是唯短是美,要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內容決定形式,宜短則短,宜長則長;“鳧脛雖短,續(xù)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說話也是這個道理。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也是領導干部說話必須遵循的重大政治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2011年秋季學期第二批入學學員開學典禮上強調指出:“在領導機關、領導干部中,要進一步營造和保持講真話、講實話、講心里話的良好氛圍,鼓勵如實反映情況和提出不同意見,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堅決反對上下級和干部之間逢迎討好、相互吹捧,堅決反對把黨內生活庸俗化?!?《習近平:談談調查研究》,學習時報2011年11月21日第一版)說假話而不說實話,有百害而無一利。列寧曾警告說:“決不要撒謊!我們的力量在于說真話!……吹牛撒謊是道義上的滅亡,它勢必引向政治上的滅亡?!?《列寧:決不要撒謊!我們的力量在于說真話!》,《列寧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79、281頁)毛澤東同志一貫堅持提倡說實話、不說假話,并告誡全黨:“老實人,敢講真話的人,歸根到底,于人民事業(yè)有利,于自己也不吃虧。愛講假話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總是吃虧?!?《毛澤東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0頁)說實話,就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夸大、不縮小,客觀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不口是心非、阿諛奉承,不華而不實、夸夸其談,不嘩眾取寵、蠱惑他人。說實話,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了解和溝通的基礎,失去它,就失去了與人相處的基本資格;說實話,彰顯的是一種傳統(tǒng)美德、一種政治品格、一種責任擔當、一種素質能力,而鼓勵說實話,則是一個共產黨人的政治胸懷。說實話,就是要敢于堅持真理,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勇于發(fā)聲,用自己的話語權,還原事物的本來面目;就是要排除私心雜念,敢于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發(fā)表自己的真實想法和看法;就是要開誠布公、坦誠相待,不繞彎子、直來直去,言而有信、一諾千金。
俗話說:“好話重三遍,雞狗不待見?!毕残聟捙f是人的本性,再好的講話,再優(yōu)美的語言,說得多了也沒有人愿意去聽。這就要求領導干部說話必須要有新意,就是要力求思想深刻,不落俗套,不人云亦云;就是要少說“普通話”、多講“地方話”,少說“書”話、多說“人”話,既不重復別人、也不重復自己,讓人聽了感覺新鮮、解渴、管用。“新”由“心”來,言為心聲。說話前,對想說的內容事先要進行縝密思考,形成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即使是舊主題也要有新思維、新角度,舊觀點也要有新材料、新論證,舊材料也要有新概括、新見解。對重點內容,要字斟句酌,反復研究、思考,反復比較、推敲,反復提煉、升華,增強邏輯性和針對性,彰顯語言和思想的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發(fā)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以其極富有個性化的語言和表達風格,讓大家想聽、愛聽、愿聽,往往覺得很過癮、很解渴、很興奮,常常有撥云見日、豁然開朗和醒酬灌頂之感,許多話題被熱議,許多語錄成熱詞,許多觀點成了名言警句。2013年3月23日,他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fā)表了題為《順應時代前進潮流,促進世界和平發(fā)展》的重要演講,在闡述“各國和各國人民應該共同享受尊嚴”時,強調“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用來說明“一個國家的發(fā)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fā)言權。”不僅十分貼切、樸實,而且極富新意,充滿了智慧和哲理,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被現(xiàn)場學生歸納為“鞋子理論”。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語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識、是素質?!?習近平:《之江新語·善于同群眾說話》,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版,第146頁)思想是語言的底蘊,語言是有聲的思想。一個領導干部有沒有水平,說出來的話群眾愿意不愿意聽,關鍵就看你有沒有思想、是不是說自己的話。黃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哲學家、史學家,對詩學也很有研究。相傳某日有人拿了自己的詩作,向黃宗羲請教。黃宗羲翻開詩稿,剛看了幾句,就說:“這是杜詩?!痹偻驴?又連聲說道:“杜詩!杜詩!”來人受寵若驚,喜形于色。要知道,杜甫可是詩圣呀,自己的詩被當作是杜甫寫的,不就說明自己和杜甫水平相當了嗎?可是黃宗羲接著說:“詩的確像杜甫的詩,可是你自己的詩在什么地方呢?”來人聽了頗感失望和尷尬。不過,經黃宗羲這么一點撥,此人豁然開朗,從此下定決心,抒發(fā)自己的感情,說自己的話。說自己的話,最根本的是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這就需要領導干部要善于學習,并融會貫通。不能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甚至生吞活剝上級領導的講話及文件,要在認真學習領會并掌握其精髓要義的基礎上,經過獨立思考、消化吸收,滲透進自己的理解和智慧,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語言;要善于提煉、概括,有自己的獨到見解。要多讀些經典理論書籍,打牢理論功底,使自己的思考和見解有一定的理論深度。要深入調查研究,力求掌握基層第一手真實材料,使自己的見解具有強烈的針對性、時效性和鮮活性;要獨樹一幟,形成風格。通過長期的實踐、鍛煉和體驗、升華,逐步形成自己的表達方式和語言風格,或深邃睿智,或調侃幽默,或簡約傳神,或通俗易懂,努力做到個性獨具,聽其言便知其人。
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整風期間曾強調:“要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人民的語匯是很豐富的,生動活潑的,表現(xiàn)實際生活的。”(《毛澤東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37頁)群眾的話,生動形象、通俗易懂,詼諧幽默、新鮮活潑,言簡意賅、以小見大,不僅充滿智慧和哲理,而且富有感情色彩,傳遞著重要的民情信號;一句民謠、一個段子,往往折射著深刻的社會問題和群眾的喜怒哀樂。領導干部要善于傾聽、學會使用群眾語言,說群眾的話。這不僅是一種能力、一種修養(yǎng)、一種境界,更是聯(lián)系群眾、服務群眾,做好群眾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一種重要的工作方法和領導藝術。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不僅立意高遠、思想深邃,而且善于使用大白話、大實話和群眾語言,讓人聽得懂、記得住,給人一種直指人心的力量。比如,2015年11月27日,他在中央扶貧開發(fā)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一連串用了“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肥正月、瘦二月、半死不活三四月”、“鐵路警察各管一段”、“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手榴彈炸跳蚤”、“開對了‘藥方子’,才能拔掉‘窮根子’”、“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扶貧既要富口袋,也在富腦袋”等人們耳熟能詳?shù)乃籽再嫡Z,輕松自然,口語化很濃,一掃人們反感的大話、套話、空話和“官話”,與大眾話語體系很對接、很吻合,似春水一般清澈,令人耳目一新。說群眾的話,就是用群眾的語言說話,用群眾的語言為群眾說話,說能說到群眾心里去的話。這就要求領導干部必須牢記黨的宗旨,切實轉變作風,經常深入群眾,真正融入群眾,始終與群眾心相連、情相通、話相投。同時,還要認真揣摩群眾的語言習慣和表達方式,不斷用基層鮮活的語言充實和豐富自己的“話語體系”,去掉官僚氣,多點鄉(xiāng)土氣,用群眾的話、用群眾易于接受的方式表述觀點、亮明主張,從而形成共識、獲得支持,促進工作、推動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