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睿(西安文理學(xué)院外國語學(xué)院 陜西西安 710065)
中西方國家社交禁忌差異的對比研究
許睿(西安文理學(xué)院外國語學(xué)院 陜西西安 710065)
在跨文化交際下,中西方國家社交禁忌在語言上,行為上存在差異并產(chǎn)生極大影響。通過加強對比中西社交禁忌的差異,擴大獲取文化信息的渠道,可以避免中西社交禁忌差異所帶來的矛盾。本文對中國與西方國家社交禁忌之間的差異的研究對中西的交流有促進的作用,可以使交際雙方更好的掌握交際對象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減少交際過程中的交際失誤,實現(xiàn)交際順利的目的。
社交禁忌;跨文化交際;差異對比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6.093
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相互交流日益增多,由于中國和西方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在跨文化交際中會出現(xiàn)許多失誤,尤其是在敏感的禁忌文化方面。中西方的社交禁忌在語言,行為和風(fēng)俗習(xí)慣上有著明顯的差異,了解中國和西方的禁忌文化,不僅能促進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也能加深中西方之間的相互理解。
1.社交禁忌在措辭上的差異
中西方人們在見面問候時所用的語言表達存在差異。中國人見面常用“你吃了嗎?”“你要去哪兒?”這樣的語句。而西方人會相互問候”How are you ”,”How do you do”等。如果對西方人說“你吃了嗎”,他們會認為對方是想邀請自己去吃飯或者認為對方擔(dān)心自己沒有錢吃飯。
在中國,家庭成員如親戚之間有著嚴(yán)格的輩分稱謂。人們用親屬關(guān)系來稱呼對方以示友好和尊敬。比如稱呼長輩用“叔叔”,“阿姨”,“爺爺”,“奶奶”等等。而這種稱呼在英語語言中不使用。在西方,尤其是說英語國家,人們用名字里的第一個字來稱呼關(guān)系親近的人,長輩和晚輩,上級和下級之間也是如此。
2.社交禁忌在中西方交際話題方面的差異
(1)社交禁忌自尊與隱私方面的不同
在中西方化文化交際中,不要問及有關(guān)中國人面子和西方人隱私的問題,否則會被看作是不禮貌的。中國人特別看重面子,在中國文化中,面子是地位,身份,榮譽和驕傲的象征。中國人有句俗話“打人別打臉,說話別揭短”。中國最大的禁忌話題就是和個人的弱點,痛苦相關(guān)的尊嚴(yán)問題。總國人在湖面,因此不能對他們直接地表達批評,而是要委婉地講出。在中國,“人性本惡”的觀點不常見,人性的培養(yǎng)應(yīng)該與時俱進。如果一個人完全不去努力改善自己的性格,而一味地挑剔別人的缺點,人們會對其嗤之以鼻。
在西方個人主義文化中,隱私權(quán)受到法律的保護,隱私權(quán)不僅是神圣的也是個人的基本權(quán)利之一,沒有人能干涉他人的隱私。因此,在西方國家,詢問他人的年齡,收入,婚姻狀況,家庭財產(chǎn),政治傾向和宗教信仰都是會令人生厭的,也是最大的禁忌。
(2)社交禁忌在年齡話題上的差異
西方人看重獨立,他們在老難的時候與孩子們分開居住,他們最不愿意被別人稱為老年人。因此在跨文化交際中,不要用中國人的習(xí)慣稱呼他們?yōu)椤袄先恕保膊灰谡Z言上暗示出他們的年齡。如“就您這樣的年紀(jì)而言,您的身體狀況非常棒”,這樣的話會讓對方不愉快。
1.中西方在飲食方面的禁忌
飲食禁忌包括飲食內(nèi)容和用餐方式兩方面,中西方在飲食禁忌方面的差異很明顯。如穆斯林人不吃豬肉,信仰印度教的人不吃牛肉,信仰佛教的人不吃任何肉類。在用餐方式上,西方人再喝湯時不會發(fā)出聲響。在用餐過程中,他們會吃的較慢,不能狼吞虎咽。在吃自助餐時,在盤子里放過多的食物是沒有禮貌的。在中國,就餐時座位的安排是有很多講究的。主人或身份尊貴的人應(yīng)該坐在主位上。用餐時,不能將筷子豎直插入碗中。因為中國人在祭奠去世的人時才會這樣做。此外,也不能用筷子敲碗,人們認為這是街邊乞丐的行為,這樣對用餐的人也很不禮貌。
2.中西方在訪問禮節(jié)上的差異
由于客觀條件,中國人除了在參加婚禮葬禮之外,不常由于來訪者提前預(yù)約的習(xí)慣。來訪者總是隨意到來,受訪者也不感到厭煩。然而,隨著生活節(jié)奏加快,與來訪者預(yù)約的顯得原來越有必要了。尤其是在中國大中型城市的商業(yè),教育,技術(shù)和社會服務(wù)等方面。
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經(jīng)濟制度下,西方人有強烈的時間觀念和守時習(xí)慣。人們的生活嚴(yán)格按照精準(zhǔn)的時間安排?!皶r間就是金錢”是西方人的信條。所以西方人在拜訪主人之前一定會提前一周預(yù)約,否則受訪者的生活工作安排就會被擾亂。
作為文化核心的部分,價值觀以是不同國家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背景為基礎(chǔ)的。人們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時會產(chǎn)生價值觀的沖突。在中國和西方國家,一些價值觀可以被看作是指個國家社會價值觀的反映。
集體主義是中國最重要的價值觀。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總是優(yōu)先考慮群體利益,在有必要的情況下,他們還會忽略甚至犧牲個人利益。一個中國人被看作是國家的公民和家庭的核心,而不是單獨的人體。中國人習(xí)慣于考慮他人的需求,頭腦里裝著集體利益而不是私利。
在西方國家,人們在日常生活總最看重個人利益。西方強調(diào)個人主義,追求個人自由,贊同人人平等及尊重人權(quán)。西方人把個人利益放在首位,一個人被看作是個體而不是集體的一部分,個人價值觀在西方國家廣泛被接受。
在跨文化交際中,禁忌是一個敏感話題,有時也成為有效交際的障礙。人們在于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時獲得不同文化信息及各國不同的社交禁忌。通過了解不同國家人們在語言交流是的禁忌,人們可以明白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通過理解非語言交際中的禁忌,人們可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人們還可以通過音視頻資料,書籍,報紙等渠道獲得不同的文化信息,理解西方國家的社交禁忌。只有這樣才可以避免在跨文化交際中由社交禁忌引起的沖突和各種問題,從而提高有效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1] Blackmore.(2006).Linguistic Form and Pragmatic Interpretation:the Explicit and the Implicit.In Leo Hickey (ed.) the Pragmatics of Style. NY: Outled.
[2] Crystal. (2006). English’s Global Language,F(xiàn)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陳慧.(2007).跨文化適應(yīng)影響因素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xué)進展.11(6)
[4]陳建民.(2009).語言文化社會新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