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天姿 林彬(南昌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江西南昌 330031)
周公制禮作樂思想的治國智慧及其現(xiàn)實意義
于天姿 林彬(南昌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江西南昌 330031)
周公作為西周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其諸多思想政策對后世影響頗深。其輔政第六年所制禮樂,在促進文化繁榮的同時,也極大的促進了西周時期的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其禮樂思想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治國智慧。究其本質為“經國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其通過禮制的各項典章制度禮儀規(guī)范的約定明確差異,建構秩序,經樂的調和感召使萬民認同并遵循禮制所建立起來的道德規(guī)范,有序和諧的社會自治模式初建。周公制禮作樂思想所蘊含的治國智慧對于推動當今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的發(fā)展具有極大的現(xiàn)實借鑒意義。
周公;制禮作樂;社會秩序;社會治理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6.031
周公,姬姓,名旦,周武王之同母弟,武王克殷后兩年逝去,其子年幼,遂周公輔政。周公輔政期間,政績顯赫,曾平定三監(jiān)與武庚叛亂,并在征伐東夷過程中力挽狂瀾,救周王朝于水火。周政權初建后,周公開始營建洛邑,封衛(wèi)建侯,制禮作樂,并在周王朝政治清明,社會穩(wěn)定后毅然功成身退,致政成王。其退隱后專注于制禮作樂,所制禮樂開創(chuàng)了中國禮樂文化的先河,是孔子敬仰“郁郁乎文哉”的經典,在促進文化繁榮的同時,也極大的推動了西周時期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其禮樂思想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治國智慧。
然而當今學者多從文化價值的角度對周公制禮作樂思想進行探究,對其思想的政治效用研究較少且不夠深入。周公制禮作樂作為政治制度與文化形態(tài)的社會變革,通過禮樂的并用將等級差異合法化,規(guī)范了社會秩序,推動社會治理模式的形成,對當今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模式的建構有著諸多可借鑒之處。
1.禮辨異:規(guī)范社會秩序
周公所制禮制以分封制和宗法制為基點,通過各項文化形態(tài)的禮制儀式規(guī)范,明確等級差異?!抖Y記·曲禮上》旨出:“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敝芄频纳现镣跷怀幸u,下至鄉(xiāng)飲酒禮的各類禮儀規(guī)范謀求建立一種社會貴賤有等、家庭長幼有別、身份尊卑有級的規(guī)范和諧的社會秩序。其禮制中的“裴服”制、“法”制、“爵溢”制、“嫡長子繼承”制和“樂”制,對不同等級的服飾、禮制活動的規(guī)制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秶Z·周語》中記載:夫先王之制,邦內甸服,邦外侯服,侯衛(wèi)賓服,蠻夷要服,戎狄荒服。即國內分五服,每種服飾有著不同的作用,如甸服日祭、侯服月祀、賓服供時享、荒服朝見等。周公通過各項禮制的規(guī)范約束著人們的行為,轉換著人們的意識形態(tài),等級差異的合法性和正當性逐漸建立起來。禮制規(guī)范好似一張無形的牢固之網,從思想和行為上將不同層次、地位中的人明確區(qū)分開來。
2.樂統(tǒng)同:營造和諧氛圍
《禮記》云:“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痹诙Y制明確等級地位差異,建立倫理道德規(guī)范的基礎上,樂成為禮制推行的有效載體。其通過優(yōu)美的韻律,文雅的辭藻教化人心、以情感人,潛移默化的使人“承聽”和順?!抖Y書》有云“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在族長鄉(xiāng)里之中,長幼同聽之,則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樂通過一種儒雅和美的內在方式對于君臣、父子、宗親的行為進行感化,使得人們尊重并認同禮制所明確的等級差異,人人依禮而行,促進禮制的推行,加強了禮樂制度對民眾的教化作用,社會外則無怨,內則無爭。樂似一條紐帶,穿過禮網的層格,將不同格局中的人的思想感情,社會行為,政治關系消融調和在禮樂文化的和諧氛圍中。
3.制禮作樂:推動社會柔性治理
禮樂制度實則為一種文化風俗的習成約定,其通過禮制規(guī)范的約束,樂的感召引導推動柔性的社會治理模式的形成。禮樂制度的建立施行確立了以宗法制為核心的等級秩序,也構建了國家、宗族等多元的社會治理主體。國家組織協(xié)調各宗族,各宗族依照禮制的規(guī)范管理本族宗親,配以周公敬德愛民之思想,無嚴苛法令的治理方式,人們自覺遵循禮制規(guī)范,社會治理模式初現(xiàn)雛形。
此外,禮樂文化也成為當時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與射、御、書、數(shù)并稱“六藝”。其在豐富教育內容,促進教育繁榮的同時,也通過教化的方式代代滲透其禮樂文化的思想內涵。長此以往,禮樂思想深入人心,并成為人們堅守信奉的道德準則,其建立柔性的社會治理模式保障政權穩(wěn)定,社會和諧。
《樂記》有云:夫民有血氣心知之性,而無哀樂喜怒之常,應感起物而動,然后心術形焉。周公通過倫理教化的方式傳播禮樂主流思想,從客觀禮儀形式規(guī)制的設定來影響人們的主觀意識形態(tài)。周公的禮樂制度看似為文化教導,實則為蘊含著極大政治智慧的治理方式,其通過禮制的規(guī)范劃分,明確等級差異,建立社會秩序,同時借用樂的詩詞韻律給人以精神上的洗禮,使人們以平和之心面對差異,安分守己,推動柔性社會治理模式的建立。
周公制禮作樂思想所構建的柔性的社會治理模式對于當今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有著極大的現(xiàn)實借鑒意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必須著眼于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fā)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边@要求政府以信任的姿態(tài),用倡導合作的方式,引導社會成員增強主人翁意識,激發(fā)社會自主自治的力量。在這一進程中,禮樂文化的教導對于和諧社會氛圍的構建,道德軟約束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今我們所倡導的“禮”雖與周公所制的禮制有著一定的區(qū)別,但究其本質都是一種道德行為規(guī)范,是以德治國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其目的都在于構建社會秩序,推動社會自治。執(zhí)政者對于禮的倡導,加以主流音樂的感召,影響著人們的意識形態(tài),一定程度上的規(guī)范著人們的行為。
《樂記》有云:“使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聲音之道,與政通矣?!睒纷鳛橐粋€時代人們精神面貌,內心情感的反映,其在傳播的同時又調系著人們的內心情感和社會氛圍,與政治、社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當今執(zhí)政者在建構禮儀道德規(guī)范的同時,也應對時代音樂的發(fā)展加以引導,借此弘揚社會正氣,傳遞社會正能量?!抖Y記·樂記》中有云 :“禮以道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禮樂刑政,其極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當前,我們雖不能用周公所制的刑法來監(jiān)督禮制樂制的實施,但執(zhí)政者的倡導與依法治國相互結合方式仍舊對于道德倫理規(guī)范的建立,社會明朗氛圍的構建,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模式的形成有極為深遠的影響。相信執(zhí)政者借鑒學習周公制禮作樂思想的治國精髓,并真正用到實踐中后,我們離“天下安寧,刑措四十余年不用”的成康之際將并不遙遠。
[1]陳續(xù)前. 禮:從周公到孔子[J]. 孔子研究,2009(4)
[2]吳新勇. 周公人本思想探頤[J].中州學刊,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