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旺, 蘇家恩,王德勛, 徐成龍
(1.大理州煙草公司永平縣分公司,云南永平 672600;2.云南省煙草公司大理州公司,云南大理 671000;3.大理州煙草公司祥云縣分公司,云南祥云 672100)
?
不同采收方法對返青煙質量的影響
楊家旺1, 蘇家恩2*,王德勛2, 徐成龍3
(1.大理州煙草公司永平縣分公司,云南永平 672600;2.云南省煙草公司大理州公司,云南大理 671000;3.大理州煙草公司祥云縣分公司,云南祥云 672100)
大理州特色優(yōu)質烤煙主要栽培推廣品種紅花大金元[1-3],占全州烤煙栽培面積的 60%左右[3]151-154。該品種田間長勢強,葉面清秀,煙葉品質好,具有典型清香型特色風格等優(yōu)點[3-7]。大理州在烤煙生長季節(jié)自然災害頻發(fā),干旱降雨分布不均、光照不足和前期肥效利用供應遲緩等多種因素嚴重影響了煙葉正常生長發(fā)育,導致烤煙在采收烘烤季節(jié)容易發(fā)生返青,難以成熟落黃[8-12],從而增加了煙葉的烘烤難度。盡管對此有相應的烘烤技術措施[13]835-841,但下、低等煙含量并未明顯減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經濟損失[14]。為減少返青煙的發(fā)生及其在烘烤過程中所造成的損失[15-18],人們進行了不少試驗研究,有關研究表明,對于雨前發(fā)育正常、成熟良好的那些煙葉[19],多數情況應及時采收,以避免煙葉發(fā)生返青生長[13]835-841,但短時大雨以后天氣轉好,應等雨后曬2~3個太陽再采收[14];根據雨前煙葉的基礎素質,確定可靠的采收標準[15],較好地協(xié)調烘烤過程中煙葉脫水與變黃矛盾[12]30-36。
筆者采用不同采收方法對云南大理州特色烤煙紅花大金元下部、上部返青煙葉成熟過程中葉綠素含量變化進行了研究,旨在探討幾種采收方式對返青煙落黃效果及各部位烤后質量的影響,為如何減少返青煙的發(fā)生提供理論依據,以間接提高煙葉經濟價值。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供試烤煙品種為紅花大金元,烤煙類型水平為返青煙,供試煙葉含優(yōu)化結構的3片葉。煙田選取普遍存在土壤肥力和管理條件,以及無明顯病害的正常煙田。
1.2方法試驗在云南省大理州彌渡縣紅花大金元科技研究基地的試驗田進行,采用大田試驗。
試驗設4個處理,具體見表1,試驗過程中煙葉按照試驗設計進行。
表1 不同處理采收方式
1.3測定項目與方法
1.3.1葉綠素含量的測定。每處理選取3株,每株在采收時參照的成熟葉位選擇3片葉作為取樣材料,在采收前25、20、15、10、5 d以及采收時,選取材料(去葉脈)2份(0.4 g左右),用95%無水乙醇進行測定[3]151-154。
1.3.2烤后煙葉感官質量評價。感官質量由中國煙葉公司發(fā)文邀請部分全國評煙委員和企業(yè)配方技術人員,在大理對不同處理烤后煙葉樣品(X2F與C3F)進行感官特性評價,選擇香氣質、香氣量、雜氣、濃度、勁頭、刺激性6項指標,采用9分標度法進行評價,評價方式采用暗評。
1.3.3烤后煙葉分級和產量、產值的測定。每處理隨機選取50株煙,分別采收進行烘烤,對5個處理所有部位烤后煙葉按GB2635-92進行分級,測定產量并根據收購價格計算產值。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采收方法對返青煙葉片葉綠素含量的影響由圖1可以看出,下部葉各處理的葉綠素含量變化都是先減少后增加再減少的過程。在煙葉的返青階段,各處理的葉綠素含量增加程度大小為T1>T2>CK>T3,這表明處理T3的返青程度較小,煙葉充分養(yǎng)熟的效果較好,之后各處理重新開始成熟落黃,根據其葉綠素含量的變化可以得出處理T2和T3的落黃效果較好,經過進一步分析,處理T3對下部返青煙葉的成熟落黃效果最好。
不同采收方法對返青煙上部葉的成熟落黃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各處理在煙葉采收前葉綠素含量變化也是先減少后增加再減少的過程,但在煙葉出現返青時,葉綠素含量的增加程度大小為CK>T3>T2>T1,這表明處理T1充分養(yǎng)熟上部葉效果較好,返青程度較輕,然后返青煙葉再次開始成熟落黃,葉綠素含量的減少程度大小為T1 2.2不同采收方法對烤后煙葉片外觀質量的影響由表2可以看出,下部葉與中部葉不同處理烤后煙葉的香氣質、香氣量差異不顯著;下部葉煙氣濃度T3與CK及T2有顯著性差異,T1與CK及T2無顯著性差異,中部葉T1與T3無顯著性差異,CK與T2無顯著性差異,但T1、T3與CK、T2有顯著性差異;雜氣與刺激性下部葉各處理間無顯著性差異,中部葉差異性與煙氣濃度表現一致;勁頭下部葉表現為CK與T1無顯著性差異,T2與T3無顯著性差異,而其他處理間差異性顯著,中部葉T1與CK無顯著性差異,但與T2、T3有顯著性差異,CK與各處理間差異均不顯著。評吸總分下部葉以T2最高,CK次之,T1最低,且CK與T2顯著高于T1與T3;而中部葉CK顯著低于T1、T2與T3。 表2 不同采收方法烤后煙葉評吸質量 注:各部位各列相同字母表示無顯著性差異,不同字母表示有顯著性差異。 Note: The same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stand fo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various letters deno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2.3不同采收方法對返青煙葉烤后經濟性狀影響由表3可知,不同采收方式影響了下部煙葉主要經濟性狀,產量、產值均為T1>T2>CK>T3,主要原因在于各處理產量、產值受到采收葉片數的影響;單葉重為T3>T2>CK>T1;均價為T3>T2>CK>T1;上等煙比例和上中等煙比例均為T3>T2>CK>T1。由此可見,采收方式影響了煙葉的單葉重和煙葉等級,其中試驗組T2和T3的單葉重、均價以及上等煙比例都要優(yōu)于對照組, T3處理的上等煙比例比對照組高8.29個百分點,均價比對照組高0.77%,上中等煙比例比對照組高4.96個百分點。各采收方法對返青煙下部葉的主要經濟性狀影響大小依次為:早采下部葉>高掃4片下部葉>常規(guī)采下部葉>高掃5片下部葉。 各處理中部煙葉的主要經濟性狀中產量為CK>T3>T2>T1;產值為T3>CK>T2>T1;單葉重為T1>CK>T2>T3;均價為T3>T2>T1>CK;上等煙比例為CK>T3>T2>T1;上中等煙比例為T1>T3>T2>CK,4個處理中CK的產量較高,但與T3的產量相差不大,T3的單葉重較輕,而均價較高。綜上所述,各采收方法對返青煙中部葉的主要經濟性狀影響大小依次為:早采下部葉>常規(guī)采下部葉>高掃4片下部葉>高掃5片下部葉。總的來說,不同采收方法對返青煙的主要經濟性狀影響大小為:早采下部葉>高掃4片下部葉>常規(guī)采下部葉>高掃5片下部葉。 表3 不同采收方法烤后煙葉主要經濟性狀 注:按大理州2015年國家下達的煙葉收購價格計算,產量按16 500株/hm2計算。 Note: It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purchase price of tobacco leaves in Dali in 2015, the yield was calculated by 16 500 plants/hm2. 3結論與討論 試驗得出,與正常采收相比,早采下部葉對下部返青煙葉的成熟落黃效果更好,不僅降低了煙葉的烘烤難度,還提高了單葉重、上等煙的比例,而高掃4片下部葉和高掃5片下部葉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較高葉位的返青程度,甚至低葉位有過熟現象發(fā)生[20],最終導致返青煙的葉綠素降解速度減緩,降低烤后質量[12]30-36。不同采收方法對上部返青煙葉的成熟落黃影響大小依次為:高掃5片下部葉﹥高掃4片下部葉﹥早采下部葉﹥正常采收;在相同烘烤條件下,對上部返青煙葉的烤后質量影響大小依次為:高掃5片下部葉﹥早采下部葉﹥高掃4片下部葉﹥正常采收。 對于下部、上部返青煙葉來說,在生理成熟期,葉片干物質積累會達到最大[5],由生理成熟向工藝成熟過渡時,有機物質分解轉化[11],葉重下降,密度減小,厚度變薄,葉片組織結構趨于疏松[6]7681-7683,7721,達到工藝成熟后出現了返青[8],導致有機物質重新合成,葉重和厚度增加,葉片組織結構變得緊密[4],進而影響了煙葉的正常成熟落黃和烤后質量[9]。早采下部葉與正常采收相比,葉綠素含量減少較多,落黃效果較好[1],上中等煙比例較高。 通過早采和高掃下部葉的采收方式不僅有利于葉綠素的降解[3]151-154,而且提高了烤后煙質量,增加了上等煙比例[6]7681-7683,7721;另外,在煙葉采烤季節(jié),還減少了采收次數和用工數[7],間接提高了煙葉的經濟價值。研究結果表明,早采或高掃下部葉、充分養(yǎng)熟中上部葉的采收方法在不同程度上都平衡了煙株營養(yǎng)物質分配,改善了各部位煙葉采收素質[5],促使煙葉成熟落黃,最終達到了減少返青煙發(fā)生的目的,其中,早采下部葉、充分養(yǎng)熟中上部葉的采收方法對落黃效果及烤后質量最好。 參考文獻 [1] 王毅,馬翔,溫亞東,等.應用近紅外光譜分析云南主要煙葉生產基地之間的煙葉特性[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3,33(1):78-80. [2] 宋淑芳,周冀衡,鄧小華,等.大理植煙土壤養(yǎng)分含量及其對煙葉生產的適宜性[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8(1):16-21. [3] 馮永鏗,楊虹琦,竇玉青,等.煙葉香型與特色定位研究進展[J].作物研究,2012,26(Z2):151-154. [4] 郝永生,胡保文,楊德海,等.不同生態(tài)地區(qū)初烤有機煙葉品質比較分析[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3,52(24):6072-6075. [5] 葛國鋒.大理、曲靖烤煙的生理代謝特征及氮肥對其的影響[D].鄭州:河南農業(yè)大學,2014. [6] 薛紅芬,胡魏耀,王娟,等.云南不同煙區(qū)紅大煙葉外觀質量及物理特性的區(qū)域特色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40(13):7681-7683,7721. [7] 馬劍雄,王洪云,常劍,等.有機煙葉及其生產地的評估研究[J].西南農業(yè)學報,2008,21(5):1256-1261. [8] 蔣美紅,鄭武,黃飛燕,等.基于品牌導向的大理K326煙葉原料內在質量符合度評價[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3,52(13):3068-3071,3074. [9] 黃飛燕,鄭武,楊玉標,等.大理烤煙品種K326糖含量及其與評吸質量的關系初步分析[J].中國煙草科學,2012,33(2):24-27,46. [10] 陳楠,王剛,王洪云,等.云南省南澗縣綠色煙葉生產基地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評價[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2,27(4):545-550. [11] 彭艷,周冀衡,楊虹琦,等.不同部位煙葉和煙梗中主要揮發(fā)性、半揮發(fā)性有機酸的分析研究[J].湖南農業(yè)科學,2009(12):43-46. [12] 楊虹琦,周冀衡,李永平,等.云南不同產區(qū)主栽烤煙品種煙葉物理特性的分析[J].中國煙草學報,2008,14(6):30-36. [13] 袁衛(wèi)瑜,李軍營,馬二登,等.清香型煙葉不同生態(tài)產區(qū)烤煙大田生長時間及構成因素的比較分析[J].西南農業(yè)學報,2014,27(2):835-841. [14] 王樹會,李天福,冉邦定,等.云南不同煙區(qū)煙葉中有機酸及乙醚提取揮發(fā)性成分含量研究[J].中國煙草科學,2004,25(2):35-37. [15] 薛紅芬,胡魏耀,王娟,等.云南不同煙區(qū)紅大煙葉外觀質量及物理特性的區(qū)域特色分析[J].農業(yè)科學與技術:英文版,2012,13(4):751-754. [16] 張清,王洪云,寸俊平,等.應用化學指標表征紅大品種煙葉的品質特征[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40(36):17747-17750. [17] 王嵐,楊繼周,蔣美紅,等.云南省不同煙區(qū)K326煙葉的常規(guī)化學成分比較[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40(3):1369-1371. [18] 何悅,曹金莉,趙國明,等.云南大理州烤煙含鉀量評價及提高其含量對策[J].昆明學院學報,2009,31(6):35-37. [19] 王洪云,陳愛國,趙國明,等.云南大理州烤煙生態(tài)適宜性評價[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28):280-285. [20] 逄濤,林茜,李勇,等.云南省新煙區(qū)煙葉化學品質特點分析[J].西南農業(yè)學報,2014,27(5):1907-1911. 摘要[目的] 探討幾種采收方式對返青煙落黃效果及各部位烤后質量的影響,減少在大理州特殊生態(tài)條件下返青煙的發(fā)生以及在烘烤過程中造成的損失。[方法]通過對當地特色烤煙紅花大金元煙株進行不同采收方法處理,研究其對下、上部返青煙葉的葉綠素含量變化、烤后煙外觀質量及經濟性狀的影響。[結果]試驗表明,高掃或早采下部葉、充分養(yǎng)熟中上部葉的采收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平衡了煙株營養(yǎng)物質分配,改善了各部位煙葉采收素質,有利于葉綠素降解,促使煙葉成熟落黃,達到了減少返青煙發(fā)生的目的。其中,早采下部葉、充分養(yǎng)熟中上部葉的采收方法對煙葉落黃效果及烤后質量最好。[結論] 研究可為減少返青煙的發(fā)生提供理論依據,以間接提高煙葉經濟價值。 關鍵詞采收方法;返青煙;落黃效果;采收素質;烤后質量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Picking Methods on Quality of Green Leaves YANG Jia-wang1, SU Jia-en2*, WANG De-xun2et al (1. Yongping Branch of Dali Prefecture Tobacco Company, Yongping, Yunnan 672600; 2. Dali Prefecture Branch of Yunnan Tobacco Company, Dali, Yunnan 671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influences of several harvesting methods on yellowing effect of green tobacco leaves and quality of each part after curing,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green leaves under special ecological conditions in Dali and loss in curing process. [Method] Different harvesting methods were conducted on local characteristics flue-cured tobacco Honghua Dajinyua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icking methods on change of chlorophyll content in upper and lower green leaves, appearance quality and economic traits were studied. [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ethods of high sweep or early harvesting of lower leaves, fully keep cooked of middle and upper leaves 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nutrients in tobacco plant in different degree, improved the harvesting quality of various parts of flue-cured tobacco leaf, which were beneficial to the degradation of chlorophyll, promoted the mature leaf yellowing, eventually reaching the green leaves reduction. Among which, early harvesting of lower leaves, fully keep cooked of middle and upper leaves had the best yellowing effect and quality. [Conclusion] The stud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reducing occurrence of green tobacco leaves, and indirectly improving the economic value. Key wordsHarvesting methods; Green leaves; Effect of yellowing; Quality of harvesting; Quality after curing 收稿日期2015-12-02 作者簡介楊家旺(1978- ),男,云南賓川人,助理農藝師,從事煙葉烘烤技術研究。*通訊作者,農藝師,從事烘烤技術研究及推廣。 基金項目云南省煙草公司科技計劃項目(2015YN20)。 中圖分類號S 5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6)01-06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