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
2000年我在新聞出版署分管報刊工作。當年湖北日報社申請創(chuàng)辦《特別關注》時,我曾對刊名提出質疑,擔心刊物會聚焦、追逐敏感問題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幾經溝通,《特別關注》還是創(chuàng)刊了。
時間如梭,15年過去了,《特別關注》成為中國百強期刊,期發(fā)行量至今仍有幾百萬份。2015年6月30日特別關注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上市,更引起業(yè)界特別關注。最近,《特別關注》雜志副總編輯易飛撰寫了長篇紀實報告文學《憨的智慧——<特別關注>15年傳奇》,要我為其作序。易飛以一個參與者的感受和一個作家的敏感,多角度多側面對《特別關注》的發(fā)展歷程進行了深刻剖析,對掌門人朱玉祥獨特的辦刊理念和玩命的執(zhí)著追求作了生動描述,無疑為處于困境中的期刊業(yè)傳遞了正能量。我就答應下來了。
15年來,我一直與期刊界打交道,自以為對辦刊物是了解的,對《特別關注》是了解的,對朱玉祥是了解的。讀了易飛的這部長篇紀實作品后,我感到很慚愧,原來我對辦刊物的認識是如此的膚淺,對朱玉祥的認識是如此的表面。我要為《特別關注》點贊,為朱玉祥點贊!
朱玉祥是個辦大刊物的人,他有特別的追求。他在《特別關注》主編的競聘會上論證舉例的是世界著名刊物《讀者文摘》《紳士》《箴言》等?!短貏e關注》創(chuàng)辦之初,他瞄準的是譽滿期刊界的《讀者》《知音》《中國國家地理》等。他辦刊物不滿足于過“小日子”,他要為國家擔當,他要為讀者圓夢,他要創(chuàng)大業(yè),刊物在他心中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因此,他對每一期刊物總有遺憾,他說有缺憾才會有追求;15 年來,他天天處于不安之中,他說人只有感到危機如影隨形才不會懈怠;他對部下的工作要求近乎苛刻,2015年大年初八上班第一天召開編輯部會議,他就因為發(fā)現(xiàn)同一期刊物以不同筆名用了同一個作者的兩篇稿子而發(fā)怒,他認為這是丟了雜志的格,完全喪失了一本雜志的尊嚴。15年了,他一直這樣堅守著,這樣追求著。
朱玉祥是個辦大刊物的人,他有特別的智慧。他常說,辦雜志是個充滿智慧的工作。雜志是辦給讀者看的,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讀者需要什么。而要知道讀者的需求,還不能完全聽讀者說,跟在讀者后面。他認為,辦刊人至少要領先讀者半步,能猜透讀者的心思,這就要有悟性,辦刊的高低之分就在這里。
易飛這部作品的書名是“憨的智慧”,從漢字的字義講,“憨”與“智慧”很難組成同一個詞組,但用在朱玉祥身上卻正好體現(xiàn)了他的個性特征。朱玉祥為人厚道樸實,看上去不像個精明人,憨勁十足,他寫卷首語的筆名也叫“憨佗”,但他很有主見,心里很有數。他說:“人家說河南人犟,一根筋,還喜歡擰著想問題,我就是那種人。”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大家都在說要細分市場。他卻說,如果你只想辦一本幾萬份的小雜志,你可以細分再細分,到最后你就沒有幾個讀者了。人家說辦刊物要找個性,他說我偏要找共性,共性是社會的共同追求,把共性做到極致,就是你的個性。人家說辦大眾類刊物要定位精準,他卻說,太過強調定位就把自己困死了,有時沒有定位就是定位。當郵政發(fā)行渠道不被大家看好的時候,他卻盯上了郵發(fā),進行深度合作,成為《特別關注》的發(fā)行主力。這些似乎與別人擰著的道理,其實不無辯證思維,朱玉祥這些與眾不同的理念正是他的辦刊智慧之所在,也是他取得成功的秘訣之所在。
朱玉祥是個辦大刊物的人,他有特別的韌性?!短貏e關注》的發(fā)展之路其實并不平坦,有多少挫折和艱辛朱玉祥心里最清楚。他常說:“認準了的事不回頭,不碰個頭破血流,我是不會認輸的。”也許正是他的這種“不回頭”“不認輸”的韌性成就了《特別關注》。當第一期刊物印出來他興沖沖地送到報刊亭卻受到冷落,那是什么滋味?他卻癡癡地賴在那里與人家套近乎,一來二往,愣是把書商征服了?!短貏e關注》每期約13萬字、130篇文章,他卻要求每期給他提供150萬字、1500篇初選文章,15年來他一直這樣要求這樣堅持。粗略估計,一年他要看1700萬字的一審稿件,15年約2.3億字,這對一個雜志主編來說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當《特別關注》在武漢的市場站穩(wěn)以后,要打全國市場,他一個縣、一個縣地跑,全國大多數縣他都跑到了,那是需要多大的精力和毅力。這就是朱玉祥!
辦刊物立足不易,建樹更難。經過15 年的不懈努力,朱玉祥不但立住了,而且頗有建樹,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授予全國期刊界的領軍人物。但是,新興媒體正以不可一世的姿態(tài)沖擊傳統(tǒng)媒體,《特別關注》面臨新的考驗,朱玉祥面臨新的考驗。《特別關注》將來會怎么樣?朱玉祥的回答很堅定:“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是去創(chuàng)造未來?!?/p>
有感于朱玉祥辦刊,直抒胸臆,是以為序。
(中國期刊協(xié)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