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ely
在每個人的心目中,外婆都是神一樣的存在,哪怕她普通之極,但在子孫們的記憶中她是那么特別。 長據(jù)法國暢銷書榜首的《外婆,外婆》就是這樣一部著作,作者菲利普·托赫冬用飽含深情的筆觸回憶了自己外婆的一生,也勾起了我們每個人關(guān)于外婆的獨家記憶。
外婆是堅強的。在殘酷的戰(zhàn)爭中,她失去了親愛的弟弟和父親;而她的第一任丈夫,那個令人絕望的、酗酒成性的男人也早早結(jié)束了生命旅程;接下來她的第二任丈夫意外身亡;最后就連外婆身邊最后一個男人,她的哥哥也先于外婆離世。所以,托赫冬說:“男人們不堪一擊,外婆才更加堅強”。
可即便如此,外婆骨子里也有法國女人浪漫的一面。她喜歡穿襯衣,喜歡聽錄音機里的愛情故事,還喜歡科幻,她對生活有著最美好的向往。但是,外婆最了不起的地方是她挺過了那個充滿了硝煙和炮火的二戰(zhàn)時代。
在那個物質(zhì)極其匱乏的年代里,是什么支撐著一個女人把那么多孩子拉扯大?
外婆的節(jié)儉習(xí)慣——從不浪費任何東西。書中寫道,外婆的一只雞可供我們吃三天或者三頓。一只雞四五個人吃三頓!這在今天看來是多么不可思議的事情,可是托赫冬卻說,“我們吃得很好……都爭著用軟面包頭揩凈鍋底剩下的調(diào)味汁。”不僅如此,不浪費的原則還被外婆貫徹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壞掉的塑料袋可以用來堵窗戶上的洞;洗碗水可以用來做豬飼料;逛街購物這些事都與外婆無緣,因為她總能用膠布、膠水修補好所有東西……
在勤儉節(jié)約這一點上,我們總是能從別人的外婆身上看到自己外婆的故事。神一般存在的外婆什么事情都可以自己做:編背簍、織毛衣、做布鞋、將僅有的蔬菜做出新花樣;把礦泉水瓶用來泡酒,舊紙板做成扇子,裝過飼料的袋子再裝種子。她沒有保質(zhì)期的概念,常常把餅干放霉了,水果放蔫了、牛奶放酸了——可憐天下外婆心!所有好吃的都想著跟后輩們一起分享,結(jié)果卻總把東西放壞。
透過托赫冬的敘述,我們看到了熟悉的或不了解的外婆的一生。《外婆,外婆》恰如一首親切悠長的歌謠,一聲溫暖深情的呼喚,是穿過被遺忘的時光寫給每一個外婆獨一無二的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