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淑榮
北票市蔬菜站
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在保護地蔬菜上的應用
鄭淑榮
北票市蔬菜站
保護地內(nèi)冬季二氧化碳濃度偏低、地溫和室溫不能同步升高、地力下降、土壤板結、透氣性差等原因,制約了保護地蔬菜的增產(chǎn)增收。為此,我們引進了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并在北票市保護地番茄冬春茬栽培中進行了試驗和示范,經(jīng)過試驗和示范表明,應用該項技術可提高地溫3~7℃,提高棚內(nèi)溫度1.5~2.5℃,同時秸稈在分解時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增加了溫室內(nèi)二氧化碳的濃度,使番茄提早上市7~15天,提高番茄產(chǎn)量25.4%,生產(chǎn)出的番茄果個均勻、色澤艷麗、果實硬度好、品質佳。同時可使與番茄套種的蕓豆提前上市7天以上,增產(chǎn)30%以上,品質得到明顯提高。
此項技術適合于溫室冬春茬蔬菜栽培和塑料大棚蔬菜春提早栽培,其操作方法如下:
1.挖溝:在秧苗定植前15天,在定植行下挖溝,溝深25~30厘米,溝寬30~40厘米(指行距按1米定植的番茄,其它作物根據(jù)不同栽培行距而定)溝長與行長相等。
2.鋪秸稈:每溝鋪滿秸稈,每畝地大約需要3~5畝地的玉米秸稈(不用粉碎,打開捆繞即可),溝兩端底層秸稈露出10厘米。鋪勻踩實比原地面高出5~10厘米。(注:不宜使用高粱秸稈)
3.菌種活化與擴繁:先將菌種活化劑3/4袋加入80千克溫水中,水溫20~25℃,再將3千克菌種倒入浸泡2小時,噴灑到秸稈上,每畝用菌種量為6千克。
4.覆土:撒完菌種后,即可覆土,土厚25~30厘米,并結合覆土施入底肥。
5.澆水:第一次水一定要澆滿溝、澆透,使秸稈吸足水分。早春茬和越冬茬栽培的,在定植前10~15天澆水為宜。秋延晚茬口栽培的,在定植后15~30天澆水。以后看作物長勢和土壤墑情澆水。(注:隨水不得沖施殺菌劑。)
6.打孔:定植后用20#鋼筋打孔,打2~3排,距苗10厘米,孔距15厘米,孔深以穿透秸稈層打至溝底為宜,以利通氣和降解。澆水2~3次后要補打孔,打孔位置與上次錯開。
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在保護地蔬菜上的應用應注意以下幾點:
三足、一露、兩不準、三不宜。
三足:秸稈用量要足,菌種用量要足,第一次澆水量要足。
一露:溝兩頭秸稈要露出溝頭10厘米。
兩不準:不準向秸稈溝內(nèi)直接灌殺菌劑。第一次大水后不準對秸稈澆水過頻或澆大水。
三不宜:開溝不宜過深(25~30厘米),覆土不宜過薄,打孔不宜過晚并及時投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