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柏巖
(長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學研究室 吉林 長春 130022)
通用技術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探究
趙柏巖
(長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學研究室 吉林 長春 130022)
通用技術是課改中的新興學科,它的誕生為中國技術教育的明天帶來了曙光,也為中國在未來國家間技術競爭奠定了人才基礎。正因為它對國家發(fā)展的重要、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我們在日常教學中不斷的努力鉆研、探索,以期找尋一條更適合中國國情的通用技術教學發(fā)展之路。
通用技術;問題;對策
高中通用技術在吉林省開課至今已八年整,在這八年過程中,我們不斷研究、探索,從研讀課程大綱,教材整合,項目教學到現(xiàn)在的創(chuàng)客項目、創(chuàng)客作品,我們的教學從質樸不斷走向成熟。教學方式、方法上更加靈活多樣。教師對課程的把握上也更加深入嫻熟。
(1)通用技術學科地位問題
(2)通用技術課程定位問題
(3)通用技術教師隊伍建設問題
(4)課時保障問題
(5)教材使用問題
(6)實踐室使用問題
(7)基地校送課與各校自行上課的選擇問題
(8)教學方式選擇問題
(9)學生評價問題
(10)教育行政部門學科發(fā)展規(guī)劃問題
(1)高考指揮棒、學校升學率、教師晉升及工資待遇等
由于幾十年來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高中生的三年就是拼高考的三年,學校為追求升學率,非高考學科一般都不受重視,教這種學科的也多是兼職教師,學科地位決定教師在學校的地位,通用技術教師的課時費、工資待遇及發(fā)展機會等相應的就比高考科目教師的少。
(2)與勞技課、職業(yè)技術教育混淆,以必修課代替通用技術、選修課成為擺設
學科成立之初,一些教師由于缺乏對課程的了解,教學當中有把通用技術上成勞技課和職業(yè)技術課的現(xiàn)象,突出了模仿、制作而忽視了開發(fā)思維和創(chuàng)意設計。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shù)開課的學校基本上的就是兩門必修課,把技術與設計當成通用技術學科的全部,選修課成了擺設。
(3)開設通用技術專業(yè)的高校少,教師隊伍不穩(wěn)定,優(yōu)秀教師缺乏
到目前為止除哈師大物理系開設通用技術專業(yè)外國內(nèi)很少有開設通用技術課程的高校,致使高中通用技術專業(yè)教師缺乏,兼職教師因學科地位問題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師隊伍極不穩(wěn)定。
(4)非高考學科,科目多,課時難以保障
從通用技術目前教學情況來看,全國除浙江等少數(shù)地區(qū)將該學科納入高考科目外,絕大多數(shù)地方僅是以會考的形式出現(xiàn),因此,在課時安排上難以滿足課程大綱要求的一周兩課時。高中段學生學業(yè)負擔重、科目多的情況下通用技術必修加選修9門課在高中完成在客觀上確實缺少現(xiàn)實保障,從國外通用技術發(fā)展來看,全學段開展通用技術教育是更理想之舉。
(5)教材不統(tǒng)一,不利于開展教學
通用技術教材全國目前有四個版本,吉林省現(xiàn)在使用廣東版和江蘇版兩套教材,沒有統(tǒng)一使用教材,不利于會考及平時教學交流。同時,由于通用技術學科的特點,教師在使用教材時不能過分依賴、拘泥于教材的條條框框,應打破教材,靈活講解。以項目設計為依托,給學生創(chuàng)新和思考的空間。
(6)實踐室成擺設,教師對設備及工具使用不熟練
擔心學生安全、用壞物品,課后打掃衛(wèi)生費事,教師一般不愿使用實踐室進行教學。另外,備品、耗材的經(jīng)費問題等也使得實踐室難以向學生敞開方便之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教師對實踐室里的設施設備工具等不會使用或操作不熟練,不愿意用實踐室進行教學。
(7)基地校分享教改紅利,把本應在各校完成的課程以實踐課的方式拿到基地去上
長春基地校因自身生存等原因,在課程設立之初積極要求承擔了通用技術教學,按教育行政部門安排的課時表,分期分批的把各校學生用大客車拉倒幾十公里外的基地校上課,一般住宿3~5天,在基地完成兩本必修教材的學習。這種短期集中式培訓并不利于通用技術的學習。后因基地校址搬遷,基地本身沒有學生,教師只能送課到各校。每個學校一般只能上一天或兩天,遠遠達不到教學目的。各校因有基地承擔通用技術教學,對自己開設通用技術課的熱情并不高,多數(shù)學校不能認真自覺完成教學任務。
(8)時間短、任務重,教學一般以完成“項目”的方式進行
基地教師到各校受時間所限,一般先預選好一個教學項目帶到各校,學生根據(jù)項目要求完成一個作品,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學習體會通用技術的基本教學內(nèi)容。能正常開課的學校一般多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任務教學等方式完成課時計劃。
(9)作為高中必修課程,沒有統(tǒng)一的檢驗評價標準
通用技術教學全國目前沒有統(tǒng)一評價標準,學生的學習評價大綱要求按學分計入成績,但實際操作起來極為困難。各省有的納入高考、有的納入會考,考試評價也不完全一致,學生設計及作品方面也沒有標準的考核評價指標,這方面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10)通用技術是教改中“洋為中用”自發(fā)形成于“民間”的學科,教育行政部門缺乏完善的管理體系
由于歷史原因,中國的教育一直以來對技術學科不夠重視,全民的精英教育目標也使得學習技術成為未來藍領的選擇。技術落后使國家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處于被動地位,社會、家長、學生對學科于學生成長重要性認識不夠,缺少重視技術的社會土壤。重視通用技術教育需要教育行政部門自上而下的來一場革命,改變?nèi)藗儗W技術當工人的觀念,形成技術興邦技術立國的國家理念,只有這樣才能改變普通百姓對未來教育的認識。
基于以上對各問題成因的詳細分析,筆者認為解決上述問題需從以下方面著手:
(1)未來將通用技術納入高考選考科目;或提高在會考中的重要性,跟學生畢業(yè)掛鉤,跟高校入學掛鉤。
(2)通用技術是觀念教育,高中的必修學科,應突出在基礎教育高中段對學生技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及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作用。
(3)加快高校通用技術專業(yè)教師培養(yǎng)速度;為兼職教師提供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4)從小學到大學全學段開設通用技術課程;提高學科地位。
(5)建議國家使用統(tǒng)一教材,如不行全省最好用一套教材。
(6)設實踐室專管人員,學校財政提供支持。
(7)完善學校實踐室建設,明確學科課程定位。
(8)結合教學內(nèi)容靈活選擇授課方式。
(9)建立學生作品評價機制,高中畢業(yè)前學生要完成一件自己設計的作品,作為學習合格的條件。
(10)提高通用技術在社會發(fā)展、個人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以“技術”立國為理念,形成全社會重視技術人才的氛圍。
在教學中,我們希望針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能不斷得以解決,有些深層次的原因或體制因素形成的問題,我們也只有在適應現(xiàn)有條件下尋求改變。總之,無論哪個學科的教學,它不僅要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更應該適應學生個體富有個性發(fā)展的多樣化需求。
TP20
A
1009-5624(2016)05-0121-03
趙柏巖,男,1972年4月生,吉林長春人。畢業(yè)于東北師范大學比較教育專業(yè),碩士。多次參加吉林省通用技術考綱編寫與會考命題工作,多篇論文在《中國教育技術裝備》等刊物上發(fā)表,主持編寫人教社課題、吉林省基礎教育科研重點課題等,現(xiàn)任長春市教育局教研室通用技術教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