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蘭,曾寧江,陳 剛,付東方,唐 怡,鄧 江,肖方秀(兵團第三師五十三團,新疆 圖木舒克 843907)
復播玉米干播濕出滴灌高產栽培技術
楊麗蘭,曾寧江,陳剛,付東方,唐怡,鄧江,肖方秀
(兵團第三師五十三團,新疆圖木舒克843907)
近年來五十三團加大產業(yè)結構調整力度,適當減少棉花種植面積,擴大糧食種植面積,發(fā)展畜牧業(yè)。實踐證明,復播滴灌黑地膜玉米的種植不僅利于農作物的倒茬,實現一年兩茬,而且利于增加飼料飼草,發(fā)展畜牧業(yè),實現農業(yè)高產高效及農工增收目標。本文主要從播前準備、播種要求及生育期管理等方面對復播玉米干播濕出滴灌黑地膜高產栽培技術進行總結。
干播濕出;滴灌;黑地膜;輪作
近年來,五十三團切實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加快產業(yè)結構調整,利用五十三團自然資源優(yōu)勢,發(fā)展小麥玉米輪種,實現一年兩熟,充分利用作物茬口,提升復種指數,推動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實現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2015年,五十三團種植冬春小麥達1 273.3 hm2,平均單產487 kg/667 m2,機械收獲后及時種植復播滴灌玉米1 046 hm2,單產達到506 kg/667 m2,復播玉米收獲后種植冬小麥753.3 hm2,產量效益達680元/667m2。種植關鍵技術采取干播濕出,全部實行滴灌黑地膜種植,選擇適宜本地種植優(yōu)良品種,通過合理密植,精細管理和水肥運籌等,實現高產高效目標。
1.1麥收前灌水,保持土壤墑度
在小麥成熟前10~15 d(6月中下旬至7月初)滴灌1次增粒重水,灌水量20~30 m3/667 m2,既可增加麥粒重,又可確保小麥收獲后土壤墑度。
1.2麥收后及時整地施基肥
小麥成熟收獲后即6月底至7月上旬及時犁地整地,翻地前全耕層深施基肥40 kg/667 m2,其中,施尿素10 kg/667 m2、磷酸二銨25 kg/667 m2及硫酸鉀5 kg/667 m2,深耕土地28~30 cm。播前整地要求達到“平、松、碎、凈、齊、墑”6字標準中前5字標準,需充分利用麥收前灌水墑度搶時整地播種,播后滴灌實行干播滴水出苗。
1.3播前噴灑除草劑
土壤表面噴施乙草胺、二甲戊靈除草劑,噴后立即進行對角線耙地混勻。整地前可用50%乙草胺100~150 g/667 m2或90%乙草胺80~100 g/667 m2兌水30~40 kg噴霧。
1.4種子準備
1.4.1品種選擇
復播滴灌玉米選擇豐產、抗逆性強的中早熟優(yōu)良玉米雜交種,本地種植復播玉米選用生育期90~95 d的中早熟品種新玉9號或新玉15號。
1.4.2種子質量
復播玉米種子要求純度95%以上、凈度98%、發(fā)芽率≥90%、含水量<13%。
1.4.3種子處理
用50%辛硫磷或乙酰甲銨磷乳劑按種子量的0.25%,或多菌靈按種子量的0.4%或0.5%加少量水均勻拌種,以防治地老虎危害和黑粉病發(fā)生。
麥收后及時整地搶時播種。用精量點播機播種,用種量2.5~3.0 kg/667 m2,播種方式采用200 cm黑地膜,1膜2管,播種深度3~5 cm,理論株數6 500 株/667 m2。播后立即滴水,滴水量20~25 m3/667 m2,加快出苗,實現一播全苗。
3.1出苗至拔節(jié)期管理
3.1.1播后及時檢查
播后及時“查種、查膜、查帶,補種、補膜、補帶”,確保全苗。
3.1.2早放苗、封土、清除余苗
玉米3~4片葉時定苗,留苗密度6500株/667m2,株距18~25 cm。封嚴膜上小孔,防止水分蒸發(fā)和雜草為害,每穴1株,清除多余苗,保苗株數達5 800~6 200株/667 m2。
3.1.3去蘗打杈
為減少養(yǎng)分消耗,在拔節(jié)前要及時進行人工去蘗打杈,以利于主莖生長和果穗的分化形成。
3.2拔節(jié)至抽穗期管理
此期為大喇叭口期,是水肥管理和促穗多、穗大、粒多的關鍵時期。豐產苗表現為田間群體的均衡發(fā)育好,單株生長整齊,健壯,根粗、量多,莖節(jié)粗短,葉片寬厚,葉色深綠,雌雄穗發(fā)育良好。管理措施:當葉齡指數達到50%時滴水施肥,重施氮肥,有利于抗風、促進氣根生長,防倒伏;當葉齡指數為60%時滴水施肥,每隔7~10 d滴水1次,每次隨水施肥[1]。
3.3抽雄至灌漿成熟期管理
此期玉米長相為群體整齊、單株健壯、穗大粒多、植株青綠、后期正常緩慢落黃,此期的管理措施是合理水肥運籌,保持植株青綠,確保土壤不干燥,同時要防葉螨和葉蟬為害。
3.4生育期合理肥水運籌
出苗期滴水1次,滴水量20 m3/667 m2,施尿素3 kg/667 m2;拔節(jié)抽雄期滴水3次,每次滴水量25~30 m3/667 m2,施尿素3~5 kg/667 m2,磷酸二氫鉀0.5 kg/667 m2;吐絲灌漿期滴水2次,每次滴水量20~25 m3/667 m2,施尿素 2 kg/667 m2,磷酸二氫鉀1 kg/667 m2;灌漿乳熟期滴水3次,每次滴水量25~30 m3/667 m2,施尿素2 kg/667 m2;蠟熟至完熟期滴水1次,滴水量30~35 m3/667 m2,施尿素5 kg/667 m2。全生育期滴水10~12次,滴水量280~320 m3/667 m2,施用尿素40~45 kg/667 m2,磷酸二氫鉀8~10 kg/667 m2。
當苞葉發(fā)黃,子粒變硬,種胚背面基部出現黑層時,即為成熟,可進行收獲。收獲后將玉米晾曬到含水量約13%,以利儲藏。
[1]劉廣明.麥后復播青貯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農村科技,2015(3):21-22.
2016—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