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治國
(大慶石油管理局農場,黑龍江 大慶 163458)
?
小尾寒羊羔羊飼養(yǎng)管理的要點
于治國
(大慶石油管理局農場,黑龍江 大慶 163458)
摘要:羔羊階段飼養(yǎng)管理是否到位與其生長發(fā)育以及成年羊的體型、體重以及生產性著有著直接的關系,羔羊的各項生理機能發(fā)育的還不夠完善,如果飼養(yǎng)管理不當,對羔羊階段以成年羊階段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要針對羔羊的生長特點,進行科學合的飼養(yǎng)管理。
關鍵詞:小尾寒羊;羔羊;飼養(yǎng)管理;適時斷奶;哺乳;生長發(fā)育
小尾寒羊的羔羊階段是指從出生到斷奶的這一階段,一般為3.5~4月齡。羔羊的生理機能處于急劇變化的階段,是一生中生長發(fā)育最快的時期。這一階段飼養(yǎng)管理的好壞不但影響著羔羊的生長發(fā)育,還與成年羊的體型結構、體重以及生產性能有著密切的關系。處于羔羊階段的小尾寒羊的消化機能還不夠完善,對外界的適應性差,并且營養(yǎng)來源經歷著從血液到乳汁又到草料的過程,這一系列變化對羔羊的影響很大。如果飼養(yǎng)管理不當會導致羔羊的體質下降,進而影響抗病能力,容易感染疾病,發(fā)生死亡,對羔羊階段以及成年后都會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在小尾寒羊的飼養(yǎng)管理過程中,必須要重視羔羊的飼養(yǎng)管理。
1吃到充足的初乳及常乳
初乳為母羊分娩后1~3d內分泌的乳汁,初乳與正常乳汁不同,顏色為黃色,并且濃稠,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氨基酸的組成全面,維生素的種類也較為豐富和充足,礦物質含量較多,其中含鎂量較大,因具有輕瀉作用,可以促進胎便的排出。含有豐富的抗體,能夠抵抗外界微生物的侵襲,具有抗病作用,是一種天然的保護品。初生羔羊的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不健全,自身不具備免疫抗體,需從初乳中獲得被動免疫來增強其免疫力。所以羔羊在出生后要盡早吃到初乳,吃的越早越多,則羔羊的增重越快,體質就越強,成活率也就越高。一般情況下在清理干凈身上黏液后,羔羊很快就會站立起來尋找乳頭,對于體質較差的羔羊或者母性較差的母羊,需要人工保定母羊,讓羔羊學會吃奶,單羔要交替吮吸母羊的兩個奶頭,如果是雙羔則要訓練其在固定的奶頭吃奶,產三羔或者多羔的要找保姆羊或進行人工喂養(yǎng),要注意人工喂養(yǎng)的前3天要吃初乳,否則成活率低,即使成活,抗病力也很弱。羔羊在出生20d之內,每隔1h左右吃1次奶,20d后則每隔4h吃1次,隨著日齡的增加,吃奶次數可減少,時間間隔要適當拉長。保證羔羊吃5d初乳,不能間斷。
羔羊在吃上初乳后,一直到斷奶都是以常乳為主要的營養(yǎng)來源。常乳是母羊產后第六天到干奶期前所產的乳汁,在羔羊不能大量采食草料前,則主要以常乳為主,飼喂為輔。為了保證母羊有良好的泌乳能力,保證有足夠的乳汁以供羔羊生長發(fā)育所需,要加強對哺乳母羊的飼養(yǎng)管理,可適當補喂精料和多汁飼料,以保持母羊良好的營養(yǎng)狀況。
2盡早補飼
隨著羔羊不斷的生長發(fā)育,母乳無法滿足營養(yǎng)所需,為了保證羔羊快速的生長發(fā)育,保持良好的生長性能,除了要吃足初乳和常乳外,還要盡早補飼,補飼的目的除了提供羔羊生長發(fā)育所需外,還可以提早鍛煉羔羊胃腸的消化機能,胃腸系統(tǒng)的健康發(fā)育。所以要盡早補飼,訓練吃草料。小尾寒羊在出后1周后,即可跟著母羊學習吃料,在10~15日齡時開始飼喂鮮嫩的青草和些優(yōu)質干草,當羔羊能夠舔食草料或食物時,應開始給羔羊投飼青干草和飲用水。為了盡早的讓羔羊吃料,開始可用玉米面和豆面拌入水中讓羔羊飲食,使羔羊聞到香味后再舔食。隨著羔羊日齡的不斷增加,其采食量也有所增加,在15~20日齡時,可開始補飼混合料,并且飼喂量隨著日齡的增加而增加。一般15日齡后的羔羊的飼喂量為50~75g,1~2月齡為100g,3月齡為200g,4月齡為250~300g,讓羔羊自由采食優(yōu)質干草,同時要保證提供充足的水分。
3適時斷奶
要做到適時斷奶,斷奶月齡要根據羔羊的生長發(fā)育情況科學斷奶,一般羔羊在3~4月齡時已經能夠采食大量的牧草和飼料,并且已經具備了獨立生活的能力,此時即可斷奶轉為育成羔。斷奶的方式有一次性斷奶和分批斷奶兩種,要根據羔羊生長發(fā)育的情況來確定適宜的斷奶方法。一次性斷奶法是指當羔羊達到一定的月齡和體況后,將母子斷分開,此法是將母羊轉走,羔羊則仍留在原圈舍飼養(yǎng),同時要在斷奶羔羊的群體中放幾只大羊,以引導剛斷奶羔羊吃料、飲水,可以減少斷奶應激的發(fā)生。此法適用于生長發(fā)育整齊一致的羔羊;分批斷奶法是先給體質較為強壯的羔羊斷奶,瘦弱羔羊則仍繼續(xù)哺乳,斷奶時間可以適當延長。此法適用于生長發(fā)育和體質強弱不均的羔羊。
4適當放牧
保證羔羊適當的運動量,可以起到增強身體素質,提高抵抗力的作用。初生羔羊在圈舍內飼養(yǎng)5~7d后即可到日光充足的地方自由活動,最開始可以經日曬0.5~1h,以后逐漸增加,3周后即可跟隨母羊放牧,在最開始放牧時,要選擇地勢平坦、背風向陽,并且牧草長勢好的地方放牧,以后可以逐漸增加放牧的距離。母子同牧時要時走時慢,羔羊不戀群,放牧時要注意訓練羔羊聽從口令,便于日后管理。羔羊在達到30日齡后可編群放牧,放牧時間要隨羔羊日齡的增加而逐漸增加。由于羔羊舔食松土易患胃腸病,在低濕地易得寄生蟲病,所以放牧地點不應選擇低濕、松軟的地方。
收稿日期:2016-03-24
作者簡介:于治國(1978-),男,黑龍江依蘭人,本科,畜牧師,主要從事畜牧技術推廣與畜牧生產管理工作。
中圖分類號:S826.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6)06-00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