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娟,張茂淳(通渭縣平襄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甘肅通渭743300)
“溫里”與“固澀”并用治療畜病
張瑞娟,張茂淳
(通渭縣平襄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甘肅通渭743300)
“溫里”和“固澀”均屬中醫(yī)八法治療途徑。那么,“溫里”和“固澀”如何并用,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并用?筆者根據(jù)多年的臨床經(jīng)驗淺析如下:不妥之處,望同仁批評指正。
寒的特性,最易傷到畜體的陽氣。寒邪由表入里,易于化熱。臨床上有外寒和內(nèi)寒之分?!皽乩铩焙汀肮虧辈⒂脤?nèi)寒比較適宜。內(nèi)寒:是由機體臟腑陽氣不足所引起,常見于久病體虛的家畜,如久瀉、喜暖怕冷等。比如:脾陽不振所致的腹瀉即使典型例子,多是由于脾胃虛弱失于調(diào)治而造成,所以除了脾胃虛弱的證候外,常有寒象,如消化不良,食后腹脹滿,久瀉不止,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脈遲細無力等。
1.1 病例1
2012年6月6日,平襄鎮(zhèn)溫泉村李某家犢牛以久瀉邀診:診見此犢??谏嗵园?,四肢末端發(fā)涼,糞不成形,氣腥而不臭。筆者采用“溫里”“固澀”法。擬方如下:黨參20g,白術(shù)15g、茯苓12g,葛根12g、山藥12g、神曲12g、白扁豆10g、木香6g、甘草9g、干姜6g、肉桂6g、赤石脂6g、柯子6g。
方中 白術(shù)味甘苦,性溫,功能是健脾燥濕;葛根味辛甘,性平,功能發(fā)散風(fēng)寒,解熱生津;茯苓能健脾,脾虛體倦、食少便溏者,每與黨參、白術(shù)、甘草等脾藥同用即四君子湯;木香味辛苦,性溫,功能行滯氣以調(diào)脾胃。用治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食積不化、腸鳴泄瀉及痢疾腹痛、里急后重等癥;干姜味辛,性熱,功能解散風(fēng)寒和溫中回陽。脾胃受寒的腹痛吐瀉,以及肢冷脈微的亡陽證;白扁豆、山藥用于脾虛氣弱,食少便溏或泄瀉。本品既補脾氣,又益脾陰,且澀性,能止瀉。常用人參、白術(shù)、茯苓等同用,如參苓白術(shù)散;性常用于因脾胃虛弱不能運化水濕而引起的泄瀉,水腫,以及因痰濕停留所致的胸腹脹滿的“痰痞”癥。干姜溫中散寒;肉桂 回陽救逆赤石脂、柯子均為固澀之品。此方雖以參苓白術(shù)散為主方,但“溫里”和“固澀”并用起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筆者采用此方治療該犢牛3劑治愈。
1.2 病例2
2014年7月6日,平襄鎮(zhèn)瓦石村張某家驢以起臥、腹瀉邀診。診見此驢身寒肢冷,起臥不安,大便溏瀉。治宜溫脾補腎:方用理中丸合四神丸加減。方藥:黨參50g、白術(shù)45g、干姜30g、茯苓25g、半夏15g、吳茱萸20g、肉豆蔻20g、補骨脂30g、五味子25g、甘草15g.。方中黨參補中益氣,白術(shù)健脾溫胃,干姜,補骨脂溫腎暖脾,偏暖脾;澀腸止瀉。肉豆蔻溫脾止瀉,偏溫脾,此外,肉豆蔻還具有溫中、下氣、消失、固腸。治心腹脹痛,虛瀉冷痢,宿食不消。吳茱萸溫脾暖腎,常用于慢性腹瀉,腸結(jié)核等屬脾腎陽虛所致的久瀉,不思飲食,完谷不化,腰酸肢冷等病癥。五味子:能增強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和抑制過程,使之趨向平衡,從而提高機體活動機能,減輕和解除疲勞,,可通過加強心臟的收縮力量功能,調(diào)節(jié)心血管系統(tǒng),從而改善血液循環(huán),降低血壓,五味子有興奮呼吸作用,改善肺功能,并有明顯的止咳祛痰作用;還能調(diào)節(jié)胃液分泌以及興奮子宮;有保護肝臟的作用;此外,五味子還有一定的抑制細菌等病原微生物繁殖的功效,五味子水煎劑對結(jié)核桿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臨床上利用它有收澀的功效,用來斂肺、止瀉。
按語 慢性泄瀉,虛證居多,治用溫補固澀,但亦有虛中夾實者,固澀后泄瀉次數(shù)雖然減少,而腹脹或痛,納減不適,而有血瘀者可用桂枝湯加當歸、川芎、赤芍等以養(yǎng)血活血。需要注意的是,泄瀉初起。不可驟用補澀,以免固閉邪氣;久瀉不止,不可分利太過,以免重傷陰液。此外,在治療的同時,畜主因注意飲食,添喂容易消化的飼料。
2014年6月8日,平襄鎮(zhèn)曹川村曹某家驢以遺
尿邀診,劇畜主介紹,該驢年紀已高且有勞役之苦,診見此驢小便頻數(shù),不禁,舌潤苔薄,脈沉細,畏寒喜暖。
2.1 病因病機
膀胱位于少腹,具經(jīng)脈絡(luò)腎,生理功能主要為貯存津液,而化氣行水。故具病理變化主要為氣化無權(quán)。固腎主水液,與膀胱互為表里,腎氣不化,也能影響膀胱的氣化,這就是膀胱虛證的主要病機。治宜:溫補腎氣。方用:桑螵蛸散。方解:桑螵蛸:固精縮尿,補腎助陽。遠志:用于心血不足的心悸,常配茯神,菖蒲同用。菖蒲:開啟心竅,清熱祛痰。龍骨:斂汗固澀:用于自汗、遺精、尿不禁等。黨參:補氣健脾,寧神益智常與茯神、酸棗仁同用。當歸:活血止痛。龜板:清熱解毒、行瘀活血。
2.2 病例回顧
2011年12月5日,平襄鎮(zhèn)溫泉村馬某家驢以咳嗽氣喘邀診。主訴:自家驢每年冬春兩季,均發(fā)生一次咳嗽氣喘。診見咳嗽流鼻,口色發(fā)白,脈象虛浮,草料減少,作瀉,診為風(fēng)寒咳喘。治宜:祛風(fēng)寒理肺。擬方如下:冬花20g、杏仁15g、麥冬15g、羌活15g、白前20g、川芎12g、桂枝15g、蜜麻黃15g、白芷12g、五味子15g、甘草10g、共為末,黃酒100 mL為引,開水沖服。1劑/d,連用3劑。方中:冬花、杏仁止咳平喘;羌活、白芷、麻黃、桂枝發(fā)散風(fēng)寒;白前溫化寒痰;五味子斂肺濨腎;甘草調(diào)和諸藥;黃酒性溫。諸藥配合或為“溫里”“固澀”之方劑。
中醫(yī)八法經(jīng)常配合使用,醫(yī)者不可單打獨斗。
S 853.9 [文獻標識碼] C
1004-6704(2016)03-0136-01
2015-09-17
張瑞娟(1971-)女,甘肅通渭人,大專,獸醫(yī)師,從事畜禽疫病防治及新技術(shù)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