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永才 王永紅 呂晶晶 范慧(內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右旗畜牧獸醫(yī)站)
內蒙古白絨山羊絨毛構成與生長分析
文│呂永才 王永紅 呂晶晶 范慧(內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右旗畜牧獸醫(yī)站)
阿拉善型絨山羊被毛由髓質層(粗毛)和無髓質層(山羊絨)兩部分組成,粗毛長而粗,構成被毛的外層毛,絨毛短而細,構成被毛的內層毛。絨毛纖維細、長、均勻、柔軟、光澤性能好、彈性好、拉力大,是紡織工業(yè)高檔原料,用于紡織羊絨衫、圍巾、披肩以及絨呢高檔織品,具有輕薄、柔軟、保暖、穿著舒服的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內蒙古阿拉善型白絨山羊,以其絨纖維細長、潔白、柔軟、強伸度大、光澤性好等特點,被譽為草原上的“明珠”,素有“軟黃金”“纖維寶石”之譽,1988年獲得意大利“柴格那”國際山羊絨金獎。
絨毛纖維由毛干、毛根、毛球及附屬器官等部分構成。毛干是毛纖維露出皮膚表面的部分,稱山羊絨和山羊毛,主要作用是保護、保暖;毛根是毛纖維長在皮膚內的部分;毛球是毛纖維的最下端,毛球的作用主要是從毛乳頭中吸取營養(yǎng),細胞不斷地繁殖,使絨毛纖維不斷地生長;而毛乳頭、毛鞘、皮脂腺、汗腺、豎毛肌等是絨毛纖維的附屬器官,其作用是保證營養(yǎng)、調節(jié)體溫、排泄廢物、調節(jié)血液和淋巴循環(huán)、保護和促進毛纖維的生長。
絨毛纖維的結構,通過2000倍顯微鏡觀察,分為鱗片層、皮質層、髓質層。山羊絨是無髓質層的扁平、無核環(huán)狀鱗片結構,但在生產中常出現無規(guī)則的髓質層絨毛,成為兩性毛,鱗片具有絨纖維保護、纖維光澤、紡紗性、黏合性、染色性的重要作用。
毛囊分為初級毛囊和次級毛囊。初級毛囊形成于胎兒期的60~90日齡時期,生長的是有髓毛即粗毛;次級毛囊形成于胎兒期的80~90日齡,生長的是無髓毛即絨毛。毛囊在羔羊出生后泌乳前期形成、生長較快,每一個毛囊群包括三個初級毛囊和若干個次級毛囊。因此,在懷孕后期和羔羊出生后早期加強營養(yǎng),是促進毛囊群的發(fā)育和成熟、增加絨毛密度、提高產絨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山羊絨的物理特性決定其工藝特性和紡織利用價值,主要指標為絨纖維的細度、長度、強伸度、色澤。
1.細度。指絨纖維的橫切面的直徑。阿拉善型絨山羊絨毛直徑平均在15微米以內。目前阿拉善發(fā)展超級絨山羊,絨纖維細度在13微米左右,絨纖維在14.5微米以內的為標準型絨山羊。
2.長度。分為自然長度和伸直長度。自然長度是指山羊絨在山羊身上自然生長的長度(厚度)。阿拉善型絨山羊自然長度平均在4.5厘米左右,自然長度5.5厘米以上為標準型絨山羊。伸直長度是將羊絨纖維拉直無彎曲度的長度,其主要取決于絨纖維的彎曲數量和自然長度;阿拉善型絨山羊絨纖維伸直長度平均在6.3~7.5厘米。
3.強伸度。強度與伸度密切相關,強度是單個絨纖維被拉斷所用的力,即抗斷能力。阿拉善型絨山羊絨纖維強度在5.5克左右;伸度是指已經伸直的單根纖維再拉伸到斷裂的能力。阿拉善型絨山羊纖維伸度一般在51.5%左右。
4.色澤。一般可分為白絨、青絨、紫絨,阿拉善型絨山羊主要以白絨為主,其光澤性好,有彈性,易染色,凈絨率高,平均在32%~52%。
以上四項指標決定著山羊絨品質的優(yōu)劣,是紡織業(yè)生產、加工的重要指標。
阿拉善右旗地處內蒙古自治區(qū)的西部,地理坐標為北緯33°18′~42°02′,東經99°44′~104°38′;植被種群以旱生、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為主,當年合本科植被為輔;年平均降水量在113.6毫米,蒸發(fā)量達3939毫米,平均無霜期155天,年日照數3100小時,為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屬荒漠和半荒漠草原,極適合白絨山羊生存與發(fā)展。
山羊絨每年4月中旬~5月中下旬為抓絨期,6~7月為絨毛脫落和修養(yǎng)期,8月份絨毛開始生長,此時絨毛生長速度慢,一般到10月底,自然長度平均在2.6厘米左右;11~12月為絨毛生長高峰期,自然長度平均在4厘米左右;1~2月絨毛生長緩慢,自然長度平均在4.5厘米左右。因此調配好配種時間,做好補飼管理,有利于絨毛生長和胎兒的正常發(fā)展,促進次級毛囊的形成。
絨毛的產量及絨毛品質的優(yōu)劣與絨山羊年齡有直接關系,當羔羊生長到1周歲時其絨毛柔軟纖維細,平均直徑在14微米以內,平均絨產量在350~400克。當生長到2周歲時,絨毛直徑提高0.2~0.3個微米,平均產絨量在400~450克,3~5周歲產絨量在450克以上,進入產絨高峰期,而且凈絨率提高,6周歲以后產絨量逐年下降,絨毛直徑變粗而且凈絨率降低,此時應注重淘汰,調整群體結構。
營養(yǎng)是決定絨山羊絨毛產量、長度、細度、體重的直接因素,而且體重大小與絨纖維直徑的關系是相互制約的。如果年降雨量好,而且正好在牧草生長季節(jié),牧草多樣且生長良好,按時期補飼,此時絨山羊的體重增大,絨毛自然長度增加,絨產量提高,而且絨纖維細度的同質性、光澤性、凈絨率較好。但是絨纖維直徑變大,根據2015年絨毛分析結果平均增大在0.3~0.7微米。如果草牧場干旱少雨,絨山羊膘情差,正常補飼不到位,絨山羊體重較輕,此時絨纖維自然長度短,而且無光澤,雜質多,凈絨率低,絨纖維直徑不均勻,同質性差,易斷裂,產量低,影響紡織工業(yè)。
充分了解絨毛生理結構和組織結構,選擇絨纖維細、自然長度良好、彎曲度良好、潔白、品種特征標準的優(yōu)質種用羊,實施品種改良;選擇好配種、產羔時間;加強飼養(yǎng)管理,合理補飼,調整群體結構;改變影響絨毛生長的不利因素,均有利于產出高品質山羊絨,生產高端產品,提高絨毛價值,利于更好的發(fā)展絨山羊產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