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霞
勝利石油管理局勝東醫(yī)院,山東東營 257000
分層次護理管理對120例高血壓合并心腦血管危險因素患者不良情緒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分析
張月霞
勝利石油管理局勝東醫(yī)院,山東東營 257000
目的探討分層次護理管理對高血壓合并心腦血管危險因素患者不良情緒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方法選擇我科收治的120例高血壓合并心腦血管危險因素患者,根據(jù)擲幣隨機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即觀察組予以分層次護理管理模式,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管理模式,每組各60例。觀察兩組患者的血壓、血脂、血糖達標、不良習慣、再住院率、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同時對于干預前后患者的不良情緒及生活質(zhì)量情況進行評定。結(jié)果與對照組隨訪1年的血壓達標率53.33%,血脂達標率33.33%,血糖達標率35.00%,不良生活習慣中吸煙者16.67%,超重及肥胖者25.00%以及高鈉鹽21.67%,再住院率16.67%,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5.00%比較,觀察組的血壓、血脂、血糖達標率升高顯著(P<0.05)。不良生活習慣的發(fā)生情況、再住院率及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降低明顯(P<0.05)。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的不良情緒評分SAS、SDS、各項生活質(zhì)量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的不良情緒評分均降低明顯,軀體因子、心理因子以及總分均增加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分層次護理管理可較好的降低高血壓合并心腦血管危險因素的發(fā)病,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及提高生活質(zhì)量
分層次護理管理;高血壓;心腦血管危險因素;不良情緒;生活質(zhì)量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進步,人們生活水平及方式的漸趨改變,以致于高血壓這一常見慢性疾患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年攀升的趨勢,加之高血壓常伴見腦血管病、心力衰竭等心腦血管并發(fā)癥,??晌<盎颊叩纳o其家庭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與經(jīng)濟負擔[1],已有研究顯示,高血壓屬于全身性疾患,其發(fā)病與多基因遺傳與環(huán)境等多種危險因素交互作用相關(guān),一旦該病與糖尿病、高血脂、吸煙等多種危險因素合并,則可增加患者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再住院率,甚或是加劇病死率[2],而有效科學的護理措施可降低其危險因素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預后,因此,探索有效的護理措施已是關(guān)注的熱點之一。本研究通過檢索中國知網(wǎng)等文獻數(shù)據(jù)庫相關(guān)前沿知識,結(jié)合我科實際,將分層次護理管理引入到高血壓合并心腦血管危險因素患者的護理之中,以期探索有效護理措施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自2014年9月~2015年9月將我科收治的高血壓合并心腦血管危險因素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本項目之中,根據(jù)臨床前瞻性研究原則,根據(jù)擲幣隨機法將所有患者分為2組,即觀察組予以分層次護理管理模式,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管理模式,每組各60例。項目的研究方案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實施。
觀察組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36~75歲,平均(57.9±2.9)歲;血壓情況:收縮壓平均(164.8±7.5)mm Hg,舒張壓平均(92.6±4.9)mm Hg;合并危險因素情況:合并1種者12例,2種者18例,3種及以上者3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35~75歲,平均(57.2±2.5)歲;血壓情況:收縮壓平均(164.9±7.1)mm Hg,舒張壓平均(92.1±4.6)mm Hg;合并危險因素情況:合并1種者11例,2種者18例,3種及以上者31例。在性別、年齡、血壓情況以及合并危險因素上兩組患者進行統(tǒng)計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依據(jù)《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1年修訂版》[3]中的“高血壓病”相關(guān)診斷標準。
入選標準:(1)年齡:18~75歲;(2)符合診斷標準,且至少合并吸煙、血脂異常、糖耐量受損(或)空腹血糖受損、超重或肥胖(體質(zhì)量BMI高于24kg/m2) 中的1項者;(3)認知功能正常,可進行正常溝通,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排除標準:(1)有其他嚴重軀體疾患及重要臟器功能衰竭者;(2)精神疾患者;(3)妊娠及哺乳期婦女。
1.3 護理管理措施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管理模式,即:科室護士長根據(jù)護士的各自特點級護理經(jīng)驗情況進行工作分配,對于護理人員的職責進行明確及分工,根據(jù)職責對其進行要求及工作安排,并予以獎懲制度。
觀察組:予以分層次護理管理模式[4-6],即:(1)首先根據(jù)學歷、工作年限、職稱將我科的護理人員分為N1-5不同層級,并根據(jù)其層級予以不同的工作職責,具體見表1。(2)其次參照患者安全指南中風險整合管理七步驟(英國國家患者安全學會制訂)結(jié)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制定APRDAPIE八步程序干預流程,即:評估(A)、識別(R)、報告(R)、確認(D)、分析(A)、計劃(P)、實施 (I)、評價(E),具體為,自患者入院伊始,由責任護士對于患者進行包括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用藥等情況進行評估(A),一旦識別(R)患者已經(jīng)存在或者存在潛在風險,及時告知責任組長,由其進行再次評估、確認(D)及分析(A),一般應在24h內(nèi)制定針對該名患者的護理計劃(P),與患者家屬、患者以及責任護士進行溝通與交流,確認護理計劃的順利實施(I),并在實施過程中及時予以指導,定期由責任組長進行護理效果的評價(E),根據(jù)評價結(jié)果進行護理計劃的修訂,直至達到護理效果為止。(3)護理計劃: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建立高血壓危險因素管理檔案、行為干預、觀察不良反應以及隨訪等5個方面,其中健康教育主要針對高血壓發(fā)病的相關(guān)知識進行,使其明晰飲食、煙酒等因素對于高血壓以及心腦血管危險因素的防治重要性,可根據(jù)患者的情況予以口頭或者在床前懸掛健康知識卡片的形式進行,由責任組長進行患者基本信息,危險因素評估和各項監(jiān)測結(jié)果在內(nèi)的檔案收集與管理工作,并對于患者的用藥反應進行檢測,及時告知主管醫(yī)生進行治療,對于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服藥依從性等行為進行干預,根據(jù)不同患者的不同危險因素進行排序,循序漸進的達到干預目標,至患者出院后開始進行隨訪,時間為出院后1周、1月,三個月后可遞減為每3個月1次,以電話隨訪的形式進行,隨訪1年,對于患者的血壓情況、心腦血管危險因素、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等情況進行隨訪,做好記錄,以備提供依據(jù)。見表1。
1.4 觀察指標
血壓達標情況:隨訪1年,根據(jù)不同人群結(jié)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1年修訂版》[3]中的標準制定,達標標準為一般人群140/90mm Hg,老年患者<150/90mm Hg,合并糖尿病及腎病患者<130/80mm Hg
表1 分層次護理管理
血脂達標標準:隨訪1年,血脂的達標標準[7]為一般人群:膽固醇(TC)<5.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3.1mmol/L,三酰甘油(TG)<1.7mmol/L;冠心腦病及心腦血管危險因素者:TC<4.7mmol/L,LDL-C<2.6mmol/L。
血糖達標標準:隨訪1年,血糖的達標標準[8]為空腹血糖(FPG)≤7.0mmol/L,2h FPG≤11.1mmol/L。
不良生活習慣:吸煙者為每天至少吸煙1根且連續(xù)5年以上;高鈉飲食者為每日攝入食鹽多與6g,喜歡咸菜、葷菜;超重及肥胖者BMI高于24kg/m2。
不良情緒改善情況:在護理干預前后分別對于兩組患者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9]進行焦慮與抑郁情緒的評估,根據(jù)評分對于不良情緒級別進行評定,其中低于50分者為無抑郁、焦慮,50~60分者為輕度抑郁、焦慮,60~70分者為中度抑郁、焦慮,高于70分者為重度抑郁、焦慮。
生活質(zhì)量評估:在護理干預前后采用乳腺癌患者生活質(zhì)量量表(QLSBC)的漢化量表[10]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估,主要因子包括軀體、心理、社會、信仰4個方面,共計46個條目, 每個條目計分均為0~10分,總分為460分。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研究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整理與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隨訪1年血壓達標情況比較
隨訪1年,兩組患者均無失訪現(xiàn)象,與對照組的血壓達標率53.33%比較,觀察組的血壓達標率升高顯著(P<0.05)。,可見,觀察組血壓控制較好,見表2。
表2 隨訪1年血壓達標情況比較
2.2 隨訪1年心腦血管危險因素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隨訪1年的血脂達標率33.33%,血糖達標率35.00%,不良生活習慣中吸煙者16.67%,超重及肥胖者25.00%以及高鈉鹽21.67%比較,觀察組的血脂、血糖達標率升高顯著(P<0.05),不良生活習慣的發(fā)生情況則降低明顯(P<0.05)??梢?,觀察組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如血脂、血糖以及不良生活的改善情況均較好,見表3。
2.3 隨訪1年再住院及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隨訪1年的再住院率16.67%,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5.00%比較,觀察組的再住院率及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降低明顯(P<0.05)??梢?,觀察組的再住院以及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均減少,見表4。
表3 隨訪1年心腦血管危險因素情況比較(n=60)
表5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不良情緒改善比較(x ± s,分)
表6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比較(n=60,分)
表4 隨訪1年再住院及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
2.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不良情緒改善比較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的不良情緒評分SAS、SDS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的不良情緒評分均亦降低明顯,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觀察組的護理措施不僅可較好的改善患者的軀體癥狀,對于不良情緒亦有明顯改善,見表5。
2.5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zhì)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軀體因子、心理因子以及總分均增加明顯,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觀察組的生活質(zhì)量提高明顯,見表6。
高血壓疾病的不斷發(fā)展,其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高致殘、復發(fā)甚或是病死率,究其原因發(fā)現(xiàn)不僅與血壓相關(guān),而且主要由于其本身存在的危險因素相關(guān)[1],已有研究證實,血脂異常、吸煙、肥胖、高血糖等高血壓常見心腦血管危險因素,對其進行諸如營養(yǎng)干預、行為治療等積極干預,可較好的降低危險因素水平及不良事件發(fā)生[11],尤其是對于肥胖患者而言,控制體重可較好的降低血壓、血脂以及控制血糖,從而發(fā)揮較好的預防作用[12-13],分層次護理即是在此形勢下根據(jù)患者的不同需求所衍生出的護理措施[14],以更好的提高護理質(zhì)量,本項目中即是根據(jù)學歷、工作年限以及職稱對于護理人員進行層次分級,進行人力資源的合理調(diào)配,以及工作職責的區(qū)分,以人盡其用,人盡自責,更好的配合工作,統(tǒng)籌安排護理項目,并且依據(jù)ARRDDAPIE八步程序制訂工作流程[15],從而實現(xiàn)分工明確的護理團隊模式,避免了既往護理模式中責任不明等問題,可有針對性的制定護理措施,結(jié)果顯示,與對照組隨訪1年的血壓達標率53.33%,血脂達標率33.33%,血糖達標率35.00%,不良生活習慣中吸煙者16.67%,超重及肥胖者25.00%以及高鈉鹽21.67%,再住院率16.67%,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5.00%比較,觀察組的血壓、血脂、血糖達標率升高顯著(P<0.05)。而正是由于采用該護理措施,不僅可有針對性進行護理,而且有利于對護理效果進行評估與修正,保障患者得到個性化的連續(xù)護理干預[11],使得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的發(fā)生情況、再住院率及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降低明顯(P<0.05),從而對于療效產(chǎn)生較大影響。
隨著健康涵義的日漸拓展,已由既往的軀體健康延伸至心身健康,重視心理健康,在此過程中護理工作的范疇相應擴大,護理人員不再是以往的單純醫(yī)囑執(zhí)行者,已經(jīng)擴展為咨詢者、教育者等角色,同時,不可否認的是,人們對于心理健康的要求日漸增加,而由于罹患疾病所導致的焦慮、抑郁情緒增加,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而分層次護理管理則根據(jù)患者的不同情況予以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的不良情緒評分SAS、SDS、各項生活質(zhì)量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的不良情緒評分均降低明顯,軀體因子、心理因子以及總分均增加明顯,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可見,分層次護理管理可較好的降低高血壓合并心腦血管危險因素的發(fā)病,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及提高生活質(zhì)量,但是由于研究時間及精力有限,本研究上存在一定問題,仍待完善,如對于血壓達標不同人群達標率的比較,以及進一步擴大樣本量的驗證性研究。
[1]蔣紅燕,丙立美,吳丹鳳.高血壓并發(fā)癥患者的高危因素及護理特點[J].臨床合理用藥,2013,6(4):123-124.
[2]Blankenship JC,Marshall JJ, Pinto DS. Effect of coronary intervention on quality of life; a consenes statement from the Society forCardiovasclar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s[J]. 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lar Interventions,2013,81(2):243-259.
[3]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 [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7) :579-615.
[4]岑愛萍,蔣高霞,張穎,等.分層次管理法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2(20):60-61.
[5]杜麗萍.分層次護理管理在呼吸內(nèi)科中的應用[J].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2014,1(14):2740.
[6]宋萍,許小饅.分層次管理對關(guān)節(jié)外科護理質(zhì)量及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2015,26(6):931-932.
[7]2014年中國膽固醇教育計劃血脂異常防治專家組.2014年中國膽固醇教育計劃血脂異常防治專家組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4,42(8):633-635.
[8]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2,20(1):S1-S37.
[9]張一敏,孫秋華.手部按摩對改善乳腺癌患者化療期間生活質(zhì)量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3):247-250.
[10]勞燕青,謝月華.心理護理及康復指導對乳腺癌患者術(shù)后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9):31-32.
[11]郭衛(wèi)麗,吳帆,郭穎,等.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zhì)量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6(10):1401-1403.
[12]馮賢萍.分層次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5,22(35):16-17.
[13]宋秀芳,高翠霞,陳文香.臨床護理管理中分層次管理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36 (32):7-8.
[14]王玉清,鄭璐.分層次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應用效果及評價[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11(6):19-20.
[15]王兵.骨外科臨床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應對策略[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5,22(15):33-34.
Effect analysis of hierarchical nursing management to bad mood and life quality of 120 cases of hypertension combined with cardiac and cerebral vessels risk factors patients
ZHANG Yuexia
Shengdong Hospital of Shengli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Dongying 257000,China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hierarchical nursing management to bad mood and life quality of 120 cases of hypertension combined with cardiac and cerebral vessels risk factors patients.Methods120 cases of hypertension combined with cardiac and cerebral vessels risk factor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by coin toss random method with 60 cases in each.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dopted hierarchical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 and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adopted normal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 Patients' blood pressure, blood fat, blood sugar status, bad habits, re hospitalization rate, cardiac and cerebral vessels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patients' bad mood and life quality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evaluated.ResultsFollowed up 1 year, patients' blood pressure compliance rate of control group was 53.33%, blood fat compliance rate was 33.33%, blood sugar compliance rate was 35.00%, among of bad living habits patients smoker was 16.67%, overweight and obesity person was 25.00%, high sodium salt person was 21.67%, re hospitalization rate was 16.67%, and cardiac and cerebral vessels complications incidence rate was 35.00%. By comparison, patients’ blood pressure, blood fat, blood sugar complianc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increased (P< 0.05). Bad living habits occurrence, re hospitalization rate and cardiac and cerebral vessels complications incidence rate were all decreased (P< 0.05). Before nursing intervention, two group patients’ bad mood score SAS, SDS and each life quality differences all hadn’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 (P>0.05).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by comparison, patients’ bad mood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obviously decreased, and body factor, psychological factor and total scores were all obviously increased, 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 (P< 0.05).ConclusionHierarchical nursing management can relatively better decreased the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 combined with cardiac and cerebral vessels risk factors incidence,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and improve patients’ bad mood and life quality.
Hierarchical nursing management;Hypertension;Cardiac and cerebral vessels risk factors;Bad mood;Life quality
R473
B
2095-0616(2016)22-89-05
2016-08-06)
山東省萊蕪市科學技術(shù)項目[萊政字(2014)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