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礬
我小時候,家里除了我看不懂的《三國演義》,竟沒有其他任何課外書。
由于家境原因,兩個姐姐沒上過一天學,我能擁有學校的課本已是萬幸。
我父母是做糕餅的,也認得幾個字,而且都是三國迷。做糕餅時,手忙嘴不忙,所以每每談論“三國”人物,談及諸葛亮的智慧,談他與周瑜、司馬懿等人的斗智斗勇,大伙兒就樂不可支。在說笑之余,我爸就會考我:“曹操帶領多少兵馬下江南?”
我早就聽出了大概,馬上脫口而出:“一百萬!”
“錯!是八十三萬!”
過了一會兒,我媽又考我:“赤壁之戰(zhàn)曹操共有多少兵馬?”
我趕忙說:“八十三萬!”
“錯,是八十二萬七千!”她很得意地說,“怎么搞的,這都不知道!再考考你——那三千兵馬哪兒去了?”
其實,是徐庶帶走了三千兵馬,說是平定西涼馬騰之亂。這是龐統(tǒng)教他的脫身之計。
可我當時哪知道這些!大人們看著我傻呆呆的樣子,就樂得哈哈大笑。一部老舊的《三國演義》,給我們的窮日子平添了許多笑聲。我就這樣聽著《三國演義》的故事長大。在我10 歲的時候,我就能用閩南方言把諸葛亮寫給曹真(并最終把他氣死)的信,一字不漏地背下來。
我真正接觸到《三國演義》是小學五年級。那時我家搬到我就讀的學校(礬山南堡頂村小學)旁,跟校長陳永西一家成了鄰居。陳校長是個藏書家,他的書一般不外借,但樂意借給我,因為我愛看書。他有五個兒女,其中兩個跟我同齡,有一個還是我同班同學,我不去借她們都會捎給我看!那時我還沒識幾個字,別的書都不愛看,就愛看那一本本圖文并茂的小人書(連環(huán)畫),其中就有一整套《三國演義》!
從此,我腦海中那些模糊的歷史人物,開始鮮活地站在我面前。劉備集團的幾個首腦人物,幾乎成了我童年時的偶像。童年的眼光很隨和,作者怎么褒貶,我心底也怎么褒貶,我很快跟我的家人一樣,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三國迷”。也許,熱愛文學的種子,就是在那時種下的吧!
我一邊快樂地翻著小人書,一邊驚嘆畫家的技藝——他們畫那么多頁,也沒把同一個人物畫走樣,真是太了不起啦!而且,他們不僅把每一頁的人物畫得活靈活現(xiàn),還把環(huán)境背景,如山水花木、亭臺樓閣、房屋里的擺設,都畫得那么細致,一絲不茍,這要耗費他們多少心血!
就這樣,我如癡似醉地迷上了小人書?!都t樓夢》《聊齋志異》《封神榜》《七俠五義》《五鼠鬧東京》《飛龍全傳》《隋唐演義》《孫龐演義》《樂田演義》等,我都看過。中國的歷史硝煙彌漫,所以這些小人書里也是“硝煙彌漫”。在這樣“硝煙彌漫”的閱讀中度過童年的我,后來能成長為溫順且與世無爭的一個人,真是奇跡!
但那時,我根本不知這世上還有專屬于兒童的故事,不知道除了中國的“演義”“傳奇”之外,還有異彩紛呈的外國文學,那時甚至以為全世界就只有中國一個國家。等我真正有機會接觸各類經(jīng)典作品,視野開始千百倍擴大,我已經(jīng)進入大學校園了。
其實我一點兒都不懷念那個時代,但我確實懷念那個時代的小人書。那時,全中國的街頭都有這樣的小人書書攤:看圖一分錢一本,如果你要仔細閱讀其中的文字,那么給兩分。我手頭若有零花錢,基本上是送給了小人書書攤。小人書使我這樣頭腦簡單的兒童,閱讀中國古典文學作品成為了可能,使我小小年紀就把中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認了個遍。我讀初中時,語文、歷史相當不錯,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童年時讀的小人書。小人書開本小,一會兒就翻完,故事簡約而生動,特別適合孩子看。而且,那時的畫家也耐心,每一細節(jié)都畫得妙趣橫生,真是把工作做到了最細處。受這些連環(huán)畫的影響,我至今在寫童話時,還特別注重細節(jié)的描摹與刻畫。
天知道我是怎么迷上武打小說的!那時我上初中了。從家到學校大約有七八里路,我每每捧著書邊走邊看(幸虧那時路上幾乎沒有車),《冰川天女傳》《云海玉弓緣》《書劍恩仇錄》……我也不知道看了多少,反正已經(jīng)走火入魔了,整天夢想著自己能飛檐走壁,行俠仗義。有一段時間,我甚至像磨菜刀一樣,把手掌放在洗衣服的石板上來回磨,希望能磨出裘千仞(“鐵掌水上漂”)那樣的“鐵砂掌”!
那種瘋勁兒,跟唐·吉訶德有得一拼。只是當時我壓根兒不知唐·吉訶德是誰。
后來我突然就跟武打小說絕了緣,而且這幾十年來從沒再看過一眼。一方面當然因為進入初三,學業(yè)繁重;二來,看多了,便覺得沒啥嚼頭——男主人公集萬千奇遇于一身,女主人公集萬千美貌于一身,跟瓊瑤小說本質(zhì)上是一個樣(不過瓊瑤小說的男主人公不是有奇遇,而是有錢,全屬“高富帥”),放下這些書,覺得那段日子真是光陰虛度,兩手空空。
于是更加懷念起小人書。等我自己有了孩子,我還千方百計地搜尋小人書給她看。它們雖不是純粹的兒童讀物,但它們經(jīng)過畫家的精心再創(chuàng)作,已變成名著直觀形象的普及本,而且很尊重原著。小小年紀就能因為小人書而愛上名著,多好的事兒!
可是,不知為何,小人書漸漸從中國大地上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華麗的繪本,或價格昂貴的精裝本連環(huán)畫。畫得也沒那么細致了,文字更是簡單……當然,這些精美的繪本用于小小孩識字或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教育自是不錯,但是要像小人書那樣,包羅中國古典文學萬象,幾乎不可能了?,F(xiàn)在孩子們手里捧的,當然不會是一本小人書了,游戲機、零食飲料、手機……太多太多的享樂方式,讓他們已經(jīng)根本顧不上閱讀了。
唉,我童年時代唯一的課外讀物——小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