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張俊
摘要:目前,國內(nèi)中學英語教學主要是依靠單一的英語教材,雖然英語教育早已提倡重視語言交際能力的教學,但課堂教學仍然是以詞匯和語法教學為主,一些可供學習的材料也是修整過的語言,教材內(nèi)容和語言缺乏真實性。這導致學生較少接觸目標語中隱喻和轉喻的表達,英語語言的交際和思維能力不佳,甚至很難理解本族語人一些真實的語言表達,在閱讀外國報刊和書本時缺乏一定的理解能力。本文從英語詩歌教學的作用出發(fā),闡述了其對培養(yǎng)中學生英語語言轉喻和隱喻的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關鍵詞:英語詩歌教學 中學生 思維能力
中學開設英語課已有數(shù)十年了,但是課程單一,課堂教學以語法教學為主,很多學生語法學得好,單詞背了很多,可是在閱讀國外小說和報刊時發(fā)現(xiàn)很多單詞都認識,句子結構也清楚,卻還是看不懂。其實,這并不奇怪,因為語言中充滿了隱喻和轉喻的表達,如果沒有具備一定的語言思維能力,是很難理解修辭性表達的。
一、英語詩歌教學對中學生習得第二語言的重要性
詩歌不同于一般的言語,其語言高度凝練,常常用最少的文字表達最豐富的含義。相對于其他文體而言,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更為集中,語言更為精煉,它的字詞不多,但卻能表達豐富的情感和含義,也是社會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張劍教授在給外研社出版的一本詩歌選讀教材的前言中寫道:“詩歌所包含的語言特征、修辭手法和細膩的感情都是英語語言豐富表現(xiàn)能力的集中體現(xiàn)。詩歌字里行間都充滿了意義,弦外之音,話外之話。它對語言的超常使用將使人們對英語的多種表現(xiàn)手段更加敏感,對英語的特殊表達習慣更加熟悉?!睋?jù)此,筆者認為,學習英語詩歌,是增強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和英語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英語詩歌教學不僅對初高中生英語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極其重要,也是提高我國初高中學生第二語言水平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
二、英語詩歌中的隱喻和轉喻
受國內(nèi)語言環(huán)境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幾乎沒有和英語本族語人進行言語接觸的機會,很多農(nóng)村和一些城鎮(zhèn)地區(qū)的學生在大學以前根本沒有接觸過外籍教師,語言學習大多以教材和本土英語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習重點也集中在語法和詞匯的學習上。從中可以看出,他們很少或根本沒有接觸過英語語言中隱喻和轉喻的表達。雖然一般的書面語材料(如編纂的材料、文學作品、新聞報道等)中也有隱喻和轉喻的表達,但其密度不高,學習者必須學習大量的語言材料,才能確保接觸到足夠量的隱喻和轉喻的表達。
英語詩歌中隱喻和轉喻的表達相對集中,以莎士比亞的商籟體十八(Sonnet 18)為例,全詩14行,114個詞,隱喻和轉喻的表達共計7處。詩歌中豐富的隱喻和轉喻的表達能有效培養(yǎng)和發(fā)展我國中學生英語隱喻和轉喻的思維能力。下面,筆者列舉了莎士比亞商籟體詩中有關眼睛(eye)的幾個例句。
①So long as ma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②Sometimes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ed.
③Lo,in the orient when the gracious light
Lift up his burning head,each under eye
Doth homage to his new-appearing sight
Serving with looks his sacred majesty.
人們通常認為,眼睛的屬性包括:它是人或者動物身體的一部分,長在頭的前部,是視覺器官,并且會流眼淚。①中的“眼睛”就屬于這種常規(guī)用法;在②中,“眼睛”就屬于隱喻的用法,指代太陽;③中的eyes ‘do homage,(眼睛致以崇高敬意)中的“眼睛”代指實施這個行為的人,即部分代整體,也就是轉喻。
詩歌的表達手法豐富多樣,學習英語詩歌無疑能幫助學生大量而密集地接觸英語中包括隱喻和轉喻在內(nèi)的各類表達式,這對學生英語語言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因此,在教學第二語言時,教師絕對不能忽略培養(yǎng)學生的隱喻和轉喻能力,否則學生很難理解目標語中隱喻和轉喻的表達。中學生正處于思維和認知能力形成的重要時期,并且也具備了一定的語言基礎,在這個時候培養(yǎng)他們第二語言的隱喻和轉喻的思維能力是恰逢其時的。詩歌融入了各式語言表達,因而詩歌教學可以最大限度地集中語言資源,并讓學生接觸和理解英語中多樣的隱喻和轉喻的表達。
三、隱喻和轉喻對中學生第二語言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在傳統(tǒng)意義上,隱喻和轉喻被看做是特殊的修辭格,只是文學家和修辭學家的研究對象。然而,哲學家溫格瑞爾和認知語言學家斯密德則認為隱喻和轉喻是人們對世界進行概念化的強大認知工具。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充滿了隱喻和轉喻,它們不僅存在于語言中,還存在于人們的思維和行為中,完全不帶隱喻和轉喻的句子只占極少數(shù)。
其實,不僅詩歌中充滿了隱喻和轉喻,現(xiàn)實生活中的言語、報紙、雜志以及文學作品中同樣充滿了隱喻和轉喻。據(jù)相關研究表明,在實際語言中,隱喻和轉喻表達的比例相當大。下面,筆者列舉了英漢日常語言中經(jīng)常使用的兩個例句:
①官場這潭水很深??!
②There are a lot of good heads in the university.
①是我們漢語中經(jīng)常用到的一種隱喻表達方式,其中包含著這樣一個隱喻——“官場是一潭深水”。自古以來,官場就充斥著各種權勢和利益關系,它是無形的、摸不著的抽象概念,人們很難用直白的語言表達清楚。此外,在中國文化中素有“熟人怕鬼,生人怕水”的說法,因為“水”,尤其是“深水”,會給人帶來一種看不清、摸不透的恐懼感,所以這里借用隱喻,以“這潭深水”這個具體的事物來解釋“官場”這個抽象的概念。但是,在其他文化中,“深水”未必是這個概念了。如果外國人在學習中文時,沒有接觸過這樣的表達,那么他們就很難明白“官場這潭水很深?。 边@句話的含義。
②用“good heads”來代指“intelligent people”,即部分代整體,也是轉喻的關系。但是,代指人的表達方式有很多。如“hands”在“We need more hands here.”這句話里面同樣代指人。②之所以用“good heads”來指代,是因為我們在選擇代整體的部分時,通常會選擇最相關和最能表現(xiàn)被代指事物特點的部分。如果外語學習者不具備理解隱喻和轉喻的表達能力,那么他們就很難理解目標語中帶有這樣的表達。
其實,隱喻和轉喻是兩種不同的認知過程。隱喻主要是借用一些具體或者熟知的事物,去理解抽象或者陌生的事物,其主要功能是幫助理解;而轉喻主要是指示功能,它使得我們能用一件事物去代指另一件事物。因此,學習目標語文化中隱喻和轉喻的表達式,對于提高中學生目標語的理解能力和思維水平至關重要。除了實際生活言語之外,在其他文體中,如在文學傳記《艾森豪威爾傳》中共有299處隱喻和轉喻,其中隱喻179處,轉喻120處。如果中學生不具備目標語語言隱喻和轉喻的思維能力,將很難理解隱喻和轉喻的表達。
四、結語
詩歌教學的實施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亦未能對中學英語詩歌教學的可能性、教師教法的應用以及詩歌教學如何提高中學生英語隱喻和轉喻思維能力進行詳細探討。目前,對于是否提升中學生目標語的隱喻和轉喻能力,也缺乏一個科學的評估系統(tǒng)。但是,筆者仍有理由相信在初中乃至高中全階段實行英語詩歌教學是可行的,而且這對中學生的英語隱喻和轉喻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英語詩歌教學對教師要求較高,要想在中學講授英語詩歌課程,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水平,進一步完善教學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