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春
我有兩個女兒,大的7歲,小的4歲,她們倆經(jīng)常起紛爭,不是為了誰先誰后,就是為了誰大誰小,再不就是誰好誰壞,有時不僅動嘴,急了會互相用手掐,然后就是小的哇哇大哭。我擔(dān)心孩子受傷,自然會批評大的,保護小的,老大對我很有意見。很多時候我會當(dāng)判官,評判是非對錯,弄得她們一起糾紛就來找我,我說誰,誰就覺得我有偏有向,而自己總是受害的那一方。搞得大家都很崩潰。有時我也會鼓勵她們相互謙讓,相互學(xué)習(xí),比如告訴老大要讓著小的,告訴小的要像姐姐那樣懂事聽話才好。結(jié)果兩個人都不開心,好像矛盾更大,更容易相互計較了,我真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一位著急的母親
咨詢師:
一個家里無論有幾個孩子,父母都不能簡單隨意地評判孩子,更不能在孩子們之間相互比較。因為每個孩子的存在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且每個孩子都需要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并由此確定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
建議你每天都要抽出時間,哪怕只有十分鐘,與每一個孩子單獨相處,在這樣的時間里,全身心地擁抱孩子,傾聽孩子,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愿望,也把你的感受、鼓勵和希望告訴她。孩子們對愛的心理需求在父母這里滿足之后,自然會減少對同胞的敵意,長幼之間的依戀和愛自然就會出來。
做父母的很容易發(fā)現(xiàn)孩子們之間的差別,也容易形成給某個孩子挑毛病的習(xí)慣,這就會讓你的孩子們形成“好孩子——壞孩子”組合,并且傷害孩子們的情感,出現(xiàn)同胞之間的過當(dāng)競爭。
因此,建議你要同等地對待你的女兒們,可以使用的一個最方便的詞語就是“孩子們”。其實,雖為父母,我們也很難知道究竟是誰挑起了事端。你可能看到了大女兒在掐小女兒,但卻沒看到小女兒如何招惹了大女兒。不要試圖弄明白是誰引起了爭端,而要說:“孩子們,如果你們想繼續(xù)爭斗,請去另外的房間?!比绻⒆觽?yōu)檎l應(yīng)該得到一個玩具而爭吵,不妨這么說:“孩子們,在你們想出如何解決的辦法之前,誰都不可以玩這個玩具。請你們想出一個公平解決的詳細辦法?!比绻⒆觽冋f,“這不公平。我沒做錯什么”,或者“媽媽,是她有錯,不是我”。你只需說:“我沒興趣找出是誰的錯或指責(zé)誰,而是關(guān)心問題的解決。在你們想辦法時,我很樂意和你們在一起?!?/p>
成年人經(jīng)常對孩子們有偏見,并且很難意識到:自己多么嚴重地低估了孩子們提出解決方案并自覺遵守的能力。許多父母認為,搞定與孩子有關(guān)的每一件事,是自己的責(zé)任,并且認為只有自己才有好辦法。于是,經(jīng)常沖在第一線當(dāng)判官。豈不知,當(dāng)父母參與解決孩子們之間的沖突時,往往會使沖突惡化。千萬記住,孩子們能夠自己找到出色又有效的解決辦法,雖然他們會與成年人知道的不同,別忘了,很多成年人解決沖突的辦法并不比孩子們多。想一想,有多少次在父母們?yōu)榱撕⒆拥氖抡袜従訝幊硶r,孩子們早已開心地玩在了一起。
建議再遇到兩姐妹發(fā)生沖突時,給她們一個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專注于解決方案,而不是誰對誰錯。嘗試一下讓她們自己想想該做什么,看看她們的創(chuàng)造性。
如果女兒們?yōu)榱苏l該玩一個娃娃爭吵,最好的方法不是再買一個同樣的娃娃,也不是大的讓著小的,你不如說:“我現(xiàn)在要把這個娃娃收起來,直到你們能想出一個不爭不吵的玩法。你們有了辦法之后告訴我,我就會把娃娃還給你們。”
開始,孩子們可能會抱怨,但過了一會兒,也許女兒們會說:“我們已經(jīng)商量好了,輪流玩的時間是這樣分配的……”
如果女兒們又開始為了娃娃的事爭吵,你只需再次收起娃娃,說:“你們重新想個辦法吧,原來的好像不管用了。你們商量好了再來找我,到那時再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