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引艷
(廣西桂東人民醫(yī)院婦產科,梧州市 543001)
綜合護理干預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離術效果的影響
鐘引艷
(廣西桂東人民醫(yī)院婦產科,梧州市 543001)
目的 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離術的效果及并發(fā)癥的影響。方法 80例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離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接受綜合護理干預。結果 觀察組平均手術時間、術后平均下床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2.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65%(P<0.05)。結論 綜合護理干預有利于患者術后效果的提升,且有利于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腹腔鏡;子宮肌瘤;綜合護理;并發(fā)癥
婦科的各種良性腫瘤中,以子宮肌瘤較為常見,目前以手術治療為主,如子宮切除術與子宮肌瘤剝離術。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離術相對于子宮切除術不僅可保留生殖功能,還具有創(chuàng)傷少、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勢[1],術后做好全面的護理工作,能夠有效促進患者身心健康的提高[2]。本研究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離術效果及并發(fā)癥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婦科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子宮肌瘤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無開腹手術史,術前通過B超檢查,且均經病理確診為子宮肌瘤。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年齡29~48歲,平均(41.3±3.5)歲;病程1~8年,平均(3.6±2.3)年;其中宮頸肌瘤28例,宮體肌瘤12例。對照組年齡32~51歲,平均(42.6±3.7)歲;病程1~10年,平均(4.2±3.7)年;其中宮頸肌瘤29例,宮體肌瘤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均自愿參加該實驗,并同院方簽訂了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離術。
1.2.1 對照組 接受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離術的常規(guī)護理,如給予患者術前皮膚準備;術后傷口護理,避免感染;術后出血護理;術后導尿管的放置護理等。
1.2.2 觀察組 在做好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給予患者綜合護理干預。
1.2.2.1 術前護理 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將疾病相關知識和手術相關事項詳細介紹給患者及家屬,耐心地解答患者及家屬的疑問,使患者了解腹腔鏡手術的優(yōu)點及注意事項,緩解其緊張感。在與患者溝通的過程中,全面評估其心理及身體狀態(tài),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輔導,使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度及依從性的提高,也可邀請手術成功患者向未進行手術者講述手術體會,以消除患者的思想顧慮,使之積極面對和配合[3]。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手術有關醫(yī)生的資料,安撫患者及其家屬對醫(yī)生不了解而產生的焦慮心理。②胃腸道準備:指導患者術前一天進食流質食物,禁食豆類、牛奶等易產氣的食物,避免因飲食而產生腸脹氣,影響手術視野。術前1 d上午、下午均給予磷酸鈉鹽口服液服進行導瀉,使腸道內積存的大便及氣體排凈。術前12 h禁食、8 h分別禁飲,對排便不干凈的患者術前需對其實施清潔灌腸。③術區(qū)皮膚準備:術前不僅要注意進行常規(guī)備皮,同時需注意做好臍部清潔護理,盡可能避免術后感染的發(fā)生。臍孔是腹腔鏡手術路徑,該處在體表中位于凹陷位置,皮膚嬌嫩,且容易留存污垢較難清洗,細菌很容易在臍孔處生長。手術前1 d可將潤膚油涂在臍窩污垢處,待其中污垢軟化后對其進行徹底的清潔,對于較深和污垢較大的臍窩可將軟化時間延長,之后清潔時可通過肥皂與溫水輕柔清洗干凈,注意不能損傷皮膚。
1.2.2.2 術后護理 ①生命體征:術后對患者實施3 h的心電監(jiān)護,需密切觀察心電圖情況,巡視時間間隔在15~30 min。同時密切關注意識狀態(tài),并做好生命體征與血氧飽和度等資料的詳細記錄。加強病房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必須及時向醫(yī)生匯報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干預。②活動指導:患者血壓一般在術后6 h即可恢復平穩(wěn),此時即可根據(jù)情況指導其做一些早期的活動,如幫助在床上翻身;拔除導尿管后,可協(xié)助患者下床活動;根據(jù)恢復情況制定具體活動時間及活動量,避免過度勞累[4]。③呼吸道護理:對于全麻且意識不清醒者在體位上可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以使呼吸道保持通暢,術后實施常規(guī)持續(xù)低流量吸氧。全麻氣管插管可能會導致患者氣管黏膜損傷,應給予霧化吸入、叩背、含片含服等干預,幫助患者及時排痰,預防呼吸道感染。④飲食指導:腹腔鏡手術基本不會損傷胃腸道,一般僅有較小刺激,早期進食利于其恢復。術后應禁食6 h,之后即可指導患者食用一些不會導致脹氣的流質食物,半流質飲食必須在肛門排氣后才可食用,排便后則可進軟食,促進機體康復。⑤導尿管護理:術后應經常檢查導尿管的通暢性,避免出現(xiàn)扭曲、受壓、阻塞等情況。每天用碘伏對會陰處擦洗兩次,預防逆行感染。術后1 d可將導尿管拔除,鼓勵患者多喝水,盡快形成自覺小便,促進膀胱功能恢復。⑥出院指導:提醒患者注意出院后的飲食和休息,進行適當?shù)倪\動并學會調節(jié)心境;一個月內不能進行盆浴和性生活;當出現(xiàn)不適時須及時就就診。一個月后通過電話回訪通知來院復診。
1.2.2.3 并發(fā)癥護理 ①術后出血:術后24 h內是穿刺孔出血的多發(fā)時段,術后需密切觀察是否出現(xiàn)血液外滲,一旦發(fā)生出血及時更換敷料,必要時應與醫(yī)生配合進行局部沙袋壓迫止血或縫合處理。②肩背酸痛:出現(xiàn)肩背酸痛大多是由于手術時間較長及術中CO2氣體壓力過高所導致,術后殘留的CO2會對膈神經反射產生影響[5]。針對這種情況,可給予吸氧、協(xié)助翻身等護理,也可對肩部進行按摩,幫助排出體內CO2。③皮下氣腫:CO2氣腹可使患者發(fā)生皮下氣腫,好發(fā)于胸腹部,可采取坐臥位及持續(xù)低流量吸氧來緩解癥狀與不適。
1.3 觀察指標 對術后平均手術時間、平均下床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fā)癥進行觀察和對比。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下床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各項指標的對比
2.2 并發(fā)癥的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2.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6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比較 [n(%)]
作為婦科常見病、多發(fā)病,子宮肌瘤多發(fā)于35歲以上婦女,發(fā)病率高達20%以上,在婦科良性腫瘤中約占51.8%。隨著醫(y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子宮肌瘤的認識也隨之提高,保留子宮的微創(chuàng)手術在子宮肌瘤治療中成為臨床首選方法,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離術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比傳統(tǒng)手術方式更易于被人們所接受[6]。
雖然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離術具有恢復快、創(chuàng)傷小等優(yōu)勢,但術后很容易產生并發(fā)癥,導致患者發(fā)生盆腔粘連等狀況,這些都是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離術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7]。臨床研究認為,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圍術期對患者實施全面的護理干預,對治療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且有利于減少并發(fā)癥,提高生活質量。在醫(yī)療改革不斷深化及護理學科不斷進步的今天,人們對護理人員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具備必須的職業(yè)道德、專業(yè)水平外,還必須具備更高的服務質量。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離術患者實施優(yōu)質綜合護理干預,是對以人文本理念的深入貫徹落實[8]。通過術前心理、胃腸道、皮膚準備,術后觀察生命體征、做好患者的活動指導、進行呼吸道護理、飲食指導、并發(fā)癥護理等綜合干預措施。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無論在平均手術時間、術后平均下床時間還是平均住院時間上均比對照組要短(P<0.05)。在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上,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為22.5%和65.0%,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表明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除了有利于術后效果的提升外,而且有利于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謝 輝,劉 峰.腹腔鏡下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比較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09,15(12):1299-1301.
[2] 崔文璐.子宮肌瘤切除圍手術期護理[J].醫(y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4):1466-1467.
[3] 楚蔚昕,徐 艷,楚蔚琳.加速康復外科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護理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2,11(10):32-33.
[4] 馬小紅,張小莉,賈春霞.腹腔鏡子宮切除術300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外科護理(下半月刊),2010,16(8):34-35.
[5] 黃越秀,劉翠云.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的護理配合[J]. 全科護理,2009,7(3):707.
[6] 楊 清,王 玉.腹腔鏡手術的新技術、新理念[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0,26(1):22-25.
[7] 魯春雁.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30):36-37.
[8] 馮建雯,馮紀瓊,張才蓮.宮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64例圍術期護理[J].吉林醫(yī)學,2011,32(14):2851-2852.
鐘引艷(1978~),女,學士,職稱,研究方向:婦產科護理和陰道鏡檢查。
R 473.71
B
1673-6575(2016)01-0142-02
10.11864/j.issn.1673.2016.01.56
2015-10-12
201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