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璇璇
(江蘇省鎮(zhèn)江第一中學,江蘇 鎮(zhèn)江 212009)
?
淺談記敘文寫作的開篇方法
孟璇璇
(江蘇省鎮(zhèn)江第一中學,江蘇 鎮(zhèn)江 212009)
記敘文的寫作要遵循一定的寫作規(guī)律,開篇非常重要,常見方法有“開門見山”“場面描寫”“巧妙引用”“精辟議論”“設置懸念”等。
記敘文;寫作;開篇方法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對高中學生寫作提出要求:“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薄皶姹磉_要觀點明確,內(nèi)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思路清晰連貫,能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構?!盵1]每個人的生活閱歷不同,生活感悟也不盡相同,正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正如魯迅先生在談到《狂人日記》的成因時所說的那樣,小說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過的上百篇外國作品和一點醫(yī)學上的知識,此外的準備,一點也沒有[2]。先生閱讀的過程其實就是在學習小說的知識和內(nèi)部規(guī)律,這恰恰是小說創(chuàng)作要遵守的“法”,文章的寫作都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
由初中升入高中后,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難點就是記敘文的寫作,由600字增加到800字,曾經(jīng)的一段文字記敘、一段文字抒情、一段文字議論的“豆腐干”寫法被否定,很多學生感覺無所適從,作文中的問題集體式爆發(fā)?!墩n程標準》要求“觀點明確”,也就是要求學生理解題目意思并且清楚表達出來,但是很多學生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作文不知所云。800字的文章,特別是考場作文,想要做到觀點明確,開篇非常重要,即使不是第一時間點題、扣題,也一定要為主題作鋪墊。筆者針對學生在記敘文寫作開篇方面存在的問題,探討幾種常見易操作的記敘文開篇方法。
一些學生作文入題太慢,語言拖沓,顧左右而言其他。例如,《放棄也是一種美》*本文作文選段皆出自筆者所教班級學生的習作。開篇“偶然間,我在書房的抽屜中翻到一本精美的相冊,好奇地瀏覽起來。只見每一張照片中都亭亭玉立著一位女子,長發(fā)柔美和順地垂在雙肩,雪白的長裙在微風中輕舞飛揚,更顯風情萬種。少女曼妙的身姿和如花的笑靨與身后的湖光山色如此和諧,讓人浮想聯(lián)翩”,這段描寫展現(xiàn)了少女的美麗和活力,可和主題關聯(lián)不大,很顯然沒有做到緊扣主題來作文,作者只知道描寫,卻不知道描寫的目的。
一些學生生搬硬套妍詞麗句,不管合適與否,將一些閱讀的語段直接嫁接到文中,直接做“搬運工”,牛頭不對馬嘴。例如,《放棄也是一種美》開篇“夜,燈紅酒綠。在這片巨大的幕上,演繹著無盡的悲歡,繁華的背后是一片喧囂”,作者用這樣的妍詞麗句開篇,和題目關鍵詞“放棄”“美”沒有任何關聯(lián)。
一些學生文體特征不清。文體是記敘文,開篇卻是大段的議論和抒情。例如,《淚水》開篇“遙望天際,一江如帶,白浪滔天,巍巍于前的翹角飛檐,盡管宏達偉岸,但似乎嵯峨肅穆,靜穆無言。不,它不是沉靜,因為此刻凌駕于滾滾濤聲之上的正是那亙古不變的不朽之歌”,景物描寫體現(xiàn)物之宏偉肅穆,四字詞語展現(xiàn)句式工整,但一方面和“淚水”沒有關聯(lián),另一方面也與記敘文的文體特征不符,記敘文的開篇應該以記敘描寫性文字為主,可以抒情議論,但是不能喧賓奪主。
2.1 開門見山
記敘文開篇應緊扣話題,擺出觀點。言為心聲,作文首先要讓教師明白你要寫什么。例如,《被擱淺的夢》開篇“從沒聽過哪一條船能橫跨所有時空的長河,在時間的無涯的荒草里,有多少夢被擱淺”!化用張愛玲名句,清楚明確告訴讀者夢被擱淺的必然,因為時空長河中有太多未知。例如,《放棄也是一種美》開篇“望著門前那棵已經(jīng)亭亭如蓋的枇杷樹,她由衷微笑,幸而有著當時的放棄”。巧妙化用《項脊軒志》名句,既有美麗畫面的鋪設,給人遐想,又巧妙引出寫作主題。當然觀點的擺出要體現(xiàn)一定的文采,不然,只有一目了然,斷無“文”之味道。
2.2 起筆場面描寫,烘托渲染氣氛
烘云托月原是中國畫的一種傳統(tǒng)技法,通過渲染云彩來襯托月亮,顯示月亮的清輝。在寫作中一般把通過表現(xiàn)一種事物來突出另一事物的手法稱為烘云托月法[3]。這里的“云”出現(xiàn)的價值就是烘托渲染“月”,環(huán)境的烘托渲染是文學作品中慣用技巧。例如,《那一次,我很擔心》開篇“客廳里的老座鐘又一次敲響了。當——當——當……十二下。莊重悠長的鐘聲響過,整個房間,整棟樓,整個世界,又全都歸于一片沉寂,好似全世界安靜得只有我的心跳和呼吸,我擔心的要抓狂了”。以鐘聲反襯死寂,烘托渲染作者緊張至極的心情。再如,《放棄也是一種美》開篇“熊熊的火焰已經(jīng)從樓道一層層蔓延而來,大火貪婪地舔著一切,發(fā)出斯拉斯拉聲響,熱浪迎面襲來,似乎一下子就能吸干人身上水分,他明白,必須要放棄了”。運用擬人、夸張和疊詞等修辭方法,視覺和聽覺相結合,展現(xiàn)大火撲面而來的畫面,烘托渲染緊張氛圍,為引出“放棄”鋪墊。但畫面描寫一定要筆力集中,抓住寫作對象,善用常見描寫方法與修辭方法,切忌洋洋灑灑,只顧鋪開描寫導致尾大不掉的局面。
2.3 巧妙引用詩歌、名言等開篇
名人名言富有權威性,能增添文采,提高作文的文化含量。例如,《被擱淺的夢》開篇“那時候,我以為天上的星星一定能夠數(shù)得清,便認真地去數(shù)了;那時候我以為所有的夢想都會成真,便認真地去夢了。但是,有些夢是注定要被擱淺的”。此段引文出自王開嶺先生的《古典之殤》,很適合高中生的心理年齡。再如,《追求》開篇“如果目標是地平線,那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這里直接引用汪國真的詩句,汪國真詩歌的語言干凈明亮,這樣的文字引入文中怎不給人“如聽仙樂耳暫明之感”!這樣的文字既服務于作文主題,展現(xiàn)作者開闊的閱讀視野,又給讀者美的感受。
2.4 以精辟的議論開篇,言簡而意豐
“議論的語言可以讓記敘文充滿理性”[4],“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句充滿著生活哲理的名言,出自世界文學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斑@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是狄更斯《雙城記》的開篇之語。一語中的,這是文學大師功力的展現(xiàn)。高中生可以借鑒此法,提升自己概括要旨的能力。例如,《那一次,我沉默了》開篇“沉默,是怯懦的掩飾,更是無聲地嘆息”。這樣的語言傳達了作者的膽怯之情和無奈之意,頗有大師風范。
2.5 設置懸念,吸引閱讀興趣
“懸念”是小說、戲曲、影視等作品的一種表現(xiàn)技法,是吸引讀者的重要藝術手段。作家要尊重讀者的“期待”,要善于制造懸念。記敘文要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收到尺水興波的奇效,巧設懸念是一種好方法,高考滿分記敘文的一個特征就是開頭懸念疊出、形象生動[5]。通過情節(jié)的巧妙設置,將結果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首先呈現(xiàn),使故事有了懸念,讓讀者欲罷不能,帶著興趣一直讀下去。例如,《那一次,我懂得了母愛》開篇“那一次,是我唯一一次聽見母親那樣尖厲的喊叫,而母親一直是一個溫情的人”。母親尖利的喊叫和一貫溫情對比呈現(xiàn),勾起讀者好奇心,一路讀下去,層層剝筍,豁然開朗,原來是為了保護年幼的我不被小痞子欺侮,溫存的母親在那一刻像發(fā)怒的母獅子,母愛這個永恒又普遍的主題因為這種方式的呈現(xiàn)多了一抹新意。例如,《那一次,我懂得了父母的愛情》開篇“我一直以為父親是不愛母親的,我一直以為母親是畏懼父親的,直到那一次云南之行,我深深地知道我錯了”。誤會式開頭讓人急于想知道發(fā)生了什么,父母的愛情怎樣,一路讀下去,父親看似嚴苛中的溫柔,母親貌似溫存中的剛性在麗江古城中徐徐展開,讀者會心一笑,謎底豁然開朗。突破思維定勢,從反常處入手,創(chuàng)造出一波三折、搖曳多姿的情節(jié), 從而給人耳目一新之感,以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6],這就是設置懸念的功效。
中國人寫文章,自古強調(diào)鳳頭、豬肚、豹尾。寫文章如同服裝師設計衣服,建筑師構建大樓,一定要有全局意識,一定要善于謀劃,而開篇相當于“第一剪”和“第一錘”,應該重視記敘文的開篇。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9.
[2] 張樂民.《狂人日記》創(chuàng)作藝術新探[J].青海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3):18-27.
[3] 唐潔.浮云托月何其妙,綠葉扶花別樣紅:作者寫作中“烘云托月”技法的運用例談 價值的轉(zhuǎn)換[J]. 小作家選刊:作文素材庫,2011(1):29.
[4] 馮永忠.感情呈現(xiàn)與理性提煉:談談記敘文寫作中的抒情與議論[J].語文教學通訊,2007(6):43-44.
[5] 王正權.記敘文寫作中懸念設置技法例談[J].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下旬),2014(3):72-73.
[6] 吳蒙.“懸念”都去哪兒:簡述記敘文中的懸念設置[J].中華活頁文選:高一年級,2014(10):84-86.
〔責任編輯: 張 敏〕
On the opening skills of the narrative writing
MENG Xuanxuan
(Zhenjiang No.1 High School, Zhenjiang 212000, China)
The narrative writing should follow certain rules and the opening is very important. The common methods include straight description, scene description and clever citation, incisive argumentation and suspense setting.
narration; writing; opening skills
2016-07-06
孟璇璇(1981—),女,安徽淮北人,中學一級教師,碩士,主要從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
G633.34
C
1008-8148(2016)04-0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