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順金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竹文化與《趣竹壺》
倪順金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趣竹壺》用竹子和松鼠為元素,展現(xiàn)出濃濃的田園情趣。壺型近似于仿古,扁平的空間、豐滿的輪廓,營造出的氣韻尤其高雅。壓蓋非常圓潤,竹子的使用在此壺中非常普遍,壺身上的貼花、壺蓋上的點綴以及壺把上的竹節(jié),都是對竹的美好闡述。
趣竹壺;紫砂泥質;價值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茶飲的滲透,幾乎涉及茶文化的各個領域,尤其是各種哲學思想和美學思想的融會,給茶文化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九流十派,百家爭鳴,儒道釋三家并存,不但深刻影響了中國歷史的整個進程,也給茶文化的發(fā)展起著原動力的影響。光從陸羽《茶經》匯錄的茶史人物來看,也幾乎全是儒道釋三家的代表人物。但在三家思想對茶文化的影響中,又以道家思想影響最大,并在茶文化體系建構中占主導地位,尤以柔靜形成茶文化的主體思想特征。明代中期以后,社會矛盾極為復雜,社會問題急趨尖銳,難以解決,促使文化人開始從自己的思想上尋求自我完善和解脫。同時,程朱理學進一步發(fā)展,王陽明倡導“心學”,反釋家禪宗與道家清靜溶于儒學之中,形成新儒學,強調個人內心修養(yǎng)。
紫砂制作中的藝術化變革,不但擴大了茶文化的思想內涵,而且豐富了茶精神的外延空間。中國茶文化本身追求樸拙高尚的人生態(tài)度,一壺在手自泡自飲,文人在簡單而樸實的品飲中,可以盡心發(fā)揮思想,體驗紫砂藝術自然的生命氣息帶給人的溫和、敦厚、靜穆、端莊、平淡、閑雅的精神韻律。文人對紫砂創(chuàng)作的參與,同時促進了茶文化與文學的交流,這種交流不是湊合附加,而是氣血相容多方面的思想意識的交融。紫砂器外在形制的古樸典雅,凝著茶文化的深厚的自然氣韻,文人在沖泡品飲的意境中尋求到了天地間神逸的心靈感受。 古往今來,不僅普通人喜歡竹子,更有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青睞竹子,贊賞竹子。他們或以竹作畫吟詩,感賦情懷;或贊賞竹子的品格和精神,以作自喻,以作自勉。在我國,竹子與人們有著不解之緣。人們愛竹、畫竹、吟竹、贊竹,主要的似乎是在贊賞它的品格,推崇它的精神。古人曾把孤松、傲竹、臘梅稱為“歲寒三友”,是蘊含著深刻道理的。人們把“梅蘭竹菊”并稱“四君子”,足見竹的高風亮節(jié)已是一種精神的象征。千百年來,竹子堅忍不拔、高風亮節(jié)、修直挺拔的形象,高雅清幽、蓬勃灑脫的品格讓歷代文人墨客不知傾注了多少情感。
竹子剛勁、清新,生機盎然,蓬勃向上。“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敝褡拥拿理嵤怪袊闹裎幕催h流長。宋代大詩人蘇軾更是對竹子情有獨鐘,嗜竹成癖。他在《於潛僧綠筠軒》詩中寫道:“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yī)?!碧K軾借竹明志,以竹抒懷,特別是“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成為贊美竹子的千古流傳的佳句。
清代鄭板橋這樣贊美竹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敝褡拥膱皂g,其實就是詩人個人性格的真實寫照。這千古流傳的佳句,可說把竹子堅貞不屈的精神品質寫得淋漓盡致。“未出土時先有節(jié),及凌云外尚虛心”正是青青翠竹修直虛心的生動寫照。
修竹千竿,情牽歷代詩人,丹管一枝,寫盡人間春色。竹是一首無字的詩,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華夏文明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趣竹壺》用竹子和松鼠為元素,展現(xiàn)出濃濃的田園情趣。壺型近似于仿古,扁平的空間、豐滿的輪廓,營造出的氣韻尤其高雅。壓蓋非常圓潤,小嘴短促可愛,耳形把簡潔美觀。壺蓋上的一只小松鼠作為壺鈕,身上的毛皮和面部表情皆栩栩如生。竹子的使用在此壺中非常普遍,壺身上的貼花、壺蓋上的點綴以及壺把上的竹節(jié),都是對竹的美好闡述?!度ぶ駢亍肥羌狭嗽煨汀⒐に?、裝飾等一體的茶壺作品,投入到市場上頗受大眾喜愛。
《趣竹壺》制作精細,輪廓周正,比例恰當。把手穩(wěn)當,口蓋嚴密,倒茶時無落帽之憂。因為紫砂壺不施任何色釉裝飾,工藝要求就特別高,每一條線腳都要處理的干凈利落;每一處過渡的細部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嚴格得絲毫不能相差。
[1]《宜興陶藝》 香港市政局茶具文物館 1981年初版 1990年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