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疊
(安徽大學文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9)
試論女性網(wǎng)絡武俠小說的創(chuàng)作特點
汪疊
(安徽大學文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9)
伴隨著網(wǎng)絡文學的興起,女性開始涉足武俠小說這一領域。女性在武俠小說創(chuàng)作方面有著不同于傳統(tǒng)男性武俠的特點。在她們筆下,女性成為一個個獨立自主的全新形象,同時,她們通過女性視角對俠義精神作了全新的詮釋。女性網(wǎng)絡武俠小說的興盛,既突顯了女性意識,也表明了審美觀念的轉(zhuǎn)變。
大陸新武俠;女性武俠;俠義精神
中國武俠小說作為一類重要的小說類型,源遠流長。不同歷史時期,對俠義精神的不同理解和對俠士承擔的不同使命的把握,使武俠小說呈現(xiàn)出不同的形態(tài)。從早期的短篇武俠篇章發(fā)展至20世紀50年代通俗文學浪潮下的長篇巨制,武俠小說可謂深入人心。到了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網(wǎng)絡文學的誕生,武俠小說借助網(wǎng)絡這一平臺又有了新的發(fā)展與突破。
“大陸新武俠”發(fā)端于20世紀90年,并于21世紀隨著網(wǎng)絡文學的誕生而煥發(fā)了新的生命活力,網(wǎng)絡性和女性主義是其重要的特征。武俠小說自誕生以來,一直都是男人的天下。無論是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還是作品所刻畫的人物,大多為男性。我們耳熟能詳?shù)奈鋫b小說大家,無論是金庸、古龍、梁羽生,還是黃易、溫瑞安,他們無一不是以男性的視角肆意縱橫在武俠江湖。武俠是男人的世界,這將武俠小說定位為男性的專利,不僅影響了武俠小說家的創(chuàng)作心理,也影響了讀者的閱讀心理。韓云波先生曾云:“21世紀,大陸新武俠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女性武俠作家的涌現(xiàn),頗有雄視天下、不讓須眉之概。”女性武俠創(chuàng)作的異軍突起,改變了武俠小說為男性所獨霸的局面。眾多優(yōu)秀的女性武俠小說作家開始被大眾接納和喜愛,眾多優(yōu)秀的武俠小說作品開始被我們所熟知和追捧。
步非煙曾在《紅顏的江湖》中細致地說道,女性作家用更為細膩的筆觸書寫江湖,用更為溫婉的方式改變江湖,創(chuàng)造了屬于她們的江湖世界,也正如此,我們的江湖才會如此萬紫千紅、美不勝收。
1.以“情”為主的創(chuàng)作主題
既然是武俠小說,自然離不開武功招數(shù)和俠義精神,“武”和“俠”是其核心。著名武俠小說家梁羽生說過:“寫武俠小說,有武有俠。我認為,武是一種手段,俠是一個目的,通過武力的手段去達到俠義的目的,所以,俠是最重要的,武是次要的”?!拔洹焙汀皞b”雖在武俠小說中占有不同的地位,但它們有個共同點,即都強調(diào)勇氣,又強調(diào)道義,剛毅果敢。江湖俠義是武俠小說敘述的重點,而兒女情長、感情糾葛則退居二線,不作為文本敘述的重心。然而,大多數(shù)女性作家的創(chuàng)作,多是將感情因素作為貫穿整個小說情節(jié)的主線,無論是江湖仇殺、門派相爭,還是氏族恩怨,陰謀算計多源于情,而終于情,而“武”僅僅作為旁襯,作為實現(xiàn)“俠”的一個手段。在這類作品中,愛情幾乎是她們描寫的共同主題,她們并不注重武功招數(shù)的精深奇異,也不注重行俠仗義的暢快淋漓,更多的是將江湖道義與個人的感情糾葛連在一起,在行走江湖的途中邂逅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戀,在這個紅顏江湖世界里抒發(fā)自己對愛情的細膩感觸。如滄月的武俠創(chuàng)作多以愛情為主題,她的《大漠荒顏》與《帝都賦》寫的是公子舒夜與沙曼華的曲折愛情故事,《聽雪樓》系列是舒靖容和蕭憶情的愛情史。施定柔的“定柔三迷”——《迷俠記》《迷行記》《迷神記》,更是將言情武俠之風貫徹到底。
2.獨立不羈的女性形象
女性武俠作家的崛起,為塑造更豐富的女性形象提供了便利。不同于傳統(tǒng)男性武俠小說創(chuàng)作,女性普遍成了武俠小說的第一主人公。雖然在傳統(tǒng)男性武俠小說中不乏個性迥異、精明能干的女子,但她們大多依附于男子。如《倚天屠龍記》里敢愛敢恨、聰慧精靈的趙敏,溫柔和順、善解人意的小昭,身世凄苦、倔強癡情的殷離,清麗脫俗、溫婉賢淑的周芷若。這四位美麗女子可謂是個性鮮明,但她們的愛恨情仇都是圍繞著張無忌這個男性角色而發(fā)生的,不可避免地成為男性的附庸。而女性武俠則打破了這種定式,很多女性作家直接將女性作為第一主人公來描寫,男性則更多地處于一種陪襯的地位。如施定柔《迷俠記》中的楚荷衣,憑著獨步天下劍術和卓越的能力成為天下第一劍;媚媚貓《杜黃皮》中的杜寄風,以其出眾的才華和魄力傲視天下,審時度勢,攬盡天下豪杰,成為眾人仰慕依附的幫派老大;還有晴川《大漠鷹飛》中的女將軍慕容菲,肩負著家國的使命,為了國家浴血奮戰(zhàn)、殫精竭慮。楚荷衣的英武、杜寄風的強勢、慕容菲的精忠等,她們憑自身的實力、膽識,與男人逐鹿天下,與天下英豪分庭抗禮,在男人的世界中開拓出屬于自己的空間,徹底擺脫了男人附庸的角色陰影。
3.陰柔華美的武俠世界
女性作家自踏入武俠這片江湖后,便給這個原本陽氣過剩、冰冷肅殺的武俠世界增添了一抹陰柔的色彩。這不僅表現(xiàn)在她們對江湖圖景的精細描繪,也表現(xiàn)在對人物性格的細膩刻畫。一般來說,女性作家心思細膩,富于感性色彩,表現(xiàn)在文本上,就是注重對色彩的運用,她們多變換色彩,將故事情節(jié)串聯(lián)起來,使其富有節(jié)奏感,同時,女性作家善于用優(yōu)美的筆觸、細膩的口吻,將情緒渲染到極點,再借助古文的韻味,將故事娓娓道來。滄月的武俠小說讀來優(yōu)美,而又回味無窮,每一個場景都充滿了詩情畫意。她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多引用古詩詞,用古詩詞的意境來烘托故事情節(jié),從而使整篇小說華麗而優(yōu)美,富有詩意。同樣,步非煙在作品中也多運用古詩詞的句式,采用色彩鮮艷的形容詞,使其筆下的武俠世界陰柔華美,而不失神秘。
4.俠義精神的獨特詮釋
武俠小說,離不開“武”和“俠”,“俠”更是其核心與靈魂。司馬遷曾對“俠”的要義作了深刻的闡述:“救人于厄,振人不贍,仁者有采;不既信,不倍言,義者有取焉。”它要求俠客們要胸懷天下、仗義江湖、要救人于危難、濟人于貧,既要無私,又要守信,他們大義凜然、大義滅親,與邪惡的黑暗勢力堅決做斗爭?!皞b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鋤強扶弱”,這是絕大多數(shù)男性武俠作者的心聲,無論是為國為民,還是鋤強扶弱,他們都是從正義出發(fā),認為“俠”就是行俠仗義,是嫉惡如仇,是快意江湖。他們的“俠”表現(xiàn)為對邪惡勢力的打擊,對正義的宣揚和守護。而女性武俠中的“俠”,則表現(xiàn)為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人性本原的善,在纏綿深細的感性描寫中,生發(fā)出強大的藝術力量。在女性武俠的世界里,正義或邪惡并不是絕對的,她們認為,人性本原是善的,而真正的“俠”就是心中所散發(fā)的善。而這種善源于一種信念,一種希望,正如步非煙所說:“俠即我心,是寫作者的心,也是閱讀者的心。這顆心所向往的、所希冀的,匯聚起來,就是俠;俠應該是希望”。
1.網(wǎng)絡平臺提供的創(chuàng)作可能
武俠江湖是虛擬的江湖,在這個江湖可以肆意縱橫暢談心中的俠義,這吸引著眾多文學創(chuàng)作者。然而在傳統(tǒng)觀念里,武俠是男人的世界,武俠小說講究武功招數(shù),涉及江湖斗爭、打打殺殺,這往往不是女性擅長的,也不是她們偏愛的,女性更偏向于言情類的讀物。這一觀念使得很多女性羞于承認自己偏愛武俠小說的閱讀,更談不上從事武俠小說的創(chuàng)作了。而網(wǎng)絡文學的興起,打破了這一形勢,網(wǎng)絡的開放性和匿名寫作為女性作家提供了寫作契機,越來越多的人參與網(wǎng)絡創(chuàng)作,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自己喜愛的領域嘗試創(chuàng)作,許多女性鑒于網(wǎng)絡匿名的可能,在這個虛擬的網(wǎng)絡世界自由地發(fā)表對武俠的心得,以女性的視角來詮釋心中的俠義精神,同時開始嘗試武俠小說的創(chuàng)作。
2.女性意識的突顯
所謂女性意識,是指女性作為主體,能夠自覺地認識到自身在客觀世界中的價值,能夠積極參與社會,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武俠小說一直以來被認為是男性作者的專利,女性的涉足恰恰打破了這種男性主宰的秩序。無論從女性形象的塑造,還是俠義精神的理解,女性武俠小說彰顯著濃厚的女性意識。作品中的女性大多有著自己獨立的追求與事業(yè),并在其中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在傳統(tǒng)武俠時代,由于女性作者的稀缺,女性失去了對武俠世界特殊文化形態(tài)進行表達的話語權,而女性加入武俠小說的創(chuàng)作,大大改變了這種格局。她們對江湖、對俠義有著自己的理解,通過獨特的女性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
3.審美觀念的轉(zhuǎn)變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以陽剛比男,陰柔喻女。中國古人認為女子“柔”“弱”“小”才配稱其為美,溫柔、溫婉如水等詞語便成了女子的形象代言,在女性的審美觀念上,崇尚的便是一種清秀文弱之美。當今,隨著大眾文化的崛起,以及西方女性主義美學思想的影響,當代女性的審美呈現(xiàn)多元化:嫵媚的、性感的、剛健的、自然的、健碩的……都成了人們自由的選擇?!白屨鎸嵉呐顺蔀樽蠲赖?,而不是做一個按照男性想象虛構出來的美女”這一審美觀念在女性武俠小說中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在武俠這個虛擬的江湖中,作家按照自己的審美,塑造一個個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強勢的杜寄風(媚媚貓《杜黃皮》),英武的楚荷衣(施定柔《迷俠記》),野蠻的金碧輝(滄月《夜船吹笛雨瀟瀟》)等,肆意縱橫在這個紅顏江湖中,她們無一不是做最真實的自己。
網(wǎng)絡平臺的出現(xiàn),使得許多對武俠有著熱情的女性作家登上舞臺。她們用細膩的筆觸勾勒陰柔華美的江湖圖景,在這紅顏江湖中,她們刻畫出個性鮮明、獨立自主的女性形象,有意突出女性中心,詮釋她們對江湖俠義乃至對社會人生的見解。
[1]鄭保純.論大陸新武俠的當代性回應[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4).
[2]韓云波.論21世紀大陸新武俠[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4).
[3]步非煙.紅顏的江湖[J].今古傳奇·武俠版,2005(20):16.
[4]柳蘇.俠影下的梁羽生[J].讀書,1988(3).
[5]王漢民.太史公自序注釋[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223.
[6]金庸.神雕俠侶[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4.
[7]勇真.先秦女性審美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169.
G718.5
A
1673-0046(2016)7-0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