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惠(天一閣博物館 浙江寧波 315010)
臨時抽印本《鄞縣通志人物編》編印始末考*
——以天一閣藏致馬涯民信札為史料
周慧惠
(天一閣博物館浙江寧波315010)
民國《鄞縣通志》以規(guī)模宏大、體例新穎、編纂科學而著稱,出版時間歷十八年之久。其最重要的編纂者為陳訓正與馬涯民??箲?zhàn)時期,為了保存文獻,鄞縣通志館決定將陳訓正纂寫的《文獻志》中“人物”一編臨時抽印。天一閣藏有時人致馬涯民信札九通,披露了《人物編》編印的詳細過程與重要細節(jié),不僅能借此鉤沉這一段史實,而且為研究民國期間大型出版物編印提供豐富的史料。
臨時抽印本;鄞縣通志人物編;編??;信札;馬涯民
民國《鄞縣通志》是我國規(guī)模最大的縣志。它厘為輿地、政教、博物、文獻、食貨、工程六志,共五十一編,數千子目,五百五十萬言,前冠《首冊》,后殿《地圖》,為書三十六冊,為圖二十六張。此志始修于民國二十二年(1933),民國二十六年(1937)克成,然延閣至1951年全帙才得以出版。它既繼承了傳統(tǒng)舊志“考核精審、采擷廣博”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又開創(chuàng)了現代方志“精密測繪、嚴格統(tǒng)計”的科學方法,“稱得上是地方志步入現代科學的嚆矢”①。
《鄞縣通志》從草創(chuàng)到出版,歷十八年之久,期間戰(zhàn)事蜂起,家國飄零,其艱難困苦、輾轉流離之狀,抱殘守缺、克終其業(yè)之志,堪稱民國出版史的奇跡。為了保存文獻,在抗戰(zhàn)時期,曾臨時抽印《文獻志》的“人物”一編,其編纂印刷過程,尤為曲折。近日,筆者在整理天一閣藏《鄞縣通志》原稿時,發(fā)現了一批鄞縣通志館的信札。這批信札共九通,收信人皆為時任《鄞縣通志》編輯主任的馬涯民先生,詳細記錄了臨時抽印本《鄞縣通志人物編》(下稱《人物編》)校對印刷的全過程,是研究民國期間大型出版物編纂出版細節(jié)的第一手材料。
鄞縣為浙東巨邑、文獻之邦,歷代有修志的傳統(tǒng)。清代最后一種《鄞縣志》輯于光緒三年,到民國間,已近六十年未修志了?!傲觊g,世變日亟,人事日繁,而社會演進亦愈迅速,有非纂修光緒鄞志諸子所能夢想者矣”②,又恐“故冊疏脫,詮次無法,數十年之文獻又闕焉無征”③,因此,民國二十一年(1932),邑人張傳保(申之)、姜忠汾(炳生)等積極倡導修志事,并向邑中有力者征求募捐,于是公推張傳保、趙家蓀(芝室)為正副館長,聘陳訓正(屺懷)任總纂,馬瀛(涯民)為編纂④,于民國二十二年(1933)元旦設立鄞縣通志館于中山公園之薛樓。
民國二十五年(1936),除《文獻志》外,各志編纂皆已完成,由浙江省立圖書館附設印行所承印。民國二十六年(1937),《輿地志》八冊、《博物志》一冊、《食貨志》四冊、《工程志》四冊并《地圖》一函二十六張皆印裝完畢。正值印刷《政教志》時,七七盧溝橋事變起,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志書由是輟印。是年9月,志館為躲避戰(zhàn)火,遷往慈溪二六市官橋,設立“鄞縣通志館編校處”。此時馬涯民仍在編纂《文獻志》中最后的藝文、方言二編。
《文獻志》關系到一邑文獻之征存,往往是志書最重要的部分?!钝纯h通志》的《文獻志》編有人物、選舉、職官、故實、藝文、禮俗、方言七編,總纂陳訓正親手纂寫前四編,其中人物一編尤為邑人矚目。書中人物,除已見光緒《鄞縣志》外,其新增列傳,著重表彰了近六十年來可歌可泣、膾炙人口之人之事。比如博通掌故的董沛、擅長外交的張美翊、專精傷寒的范文甫、革命排滿的趙家藝,等等??箲?zhàn)爆發(fā)后,時任浙江省立博物館館長的陳訓正避亂歸里,鄉(xiāng)居慈溪官橋。此時他纂寫的四編脫稿未久,來不及錄副,非常擔心孤稿在戰(zhàn)亂中亡佚,因此特意在老家菜園里挖了一個空墳,把手稿藏在里邊。過一段時間,挖出來一看,泥土潮濕,稿紙上的紅字已經沁潤模糊了,又趕緊取出,一籌莫展。民國二十七年(1938),日寇向西亟進,浙東軍事得到紓解,人民生活比前一段稍微安定了一些。時在官橋的志館與陳訓正家相離不遠,由馬涯民主持日常工作。二人“旋念吾甬每值異族入侵,忠義之士,莫不奮起抵抗。稿中所列諸傳,多可為宣傳抗倭大好資料”⑤,于是商定將《文獻志》中“人物”一編抽出付印⑥,定名為“臨時抽印本《鄞縣通志人物編》”。
此時志館因為工作人員星散不用支付薪水,所以還有一些余款可作《人物編》的印費。然而經費雖然無憂,但因滬甬交通時斷時續(xù),印刷材料購買不易,所以找印刷廠也經歷了種種曲折,最后終于找到了承印的公司。天一閣藏九通致馬涯民的信札,恰好詳細記載了印刷工作的全過程。
這九通致馬涯民的信札,從1938年5月22日起至1940年3月15日止。有鄞縣通志館館長張傳保信札一通,志館會計王爾昌⑦信札三通,華豐印刷局林德祺、林德庸⑧信札三通,華豐印刷局信札二通。
2.1王爾昌致馬涯民(1938年5月22日)
涯民先生大鑒:
謹啟者。二十日接誦十七日發(fā)出大函,已悉。所云紙的一項,弟向在甬各大紙行公興、泰興、嘉泰等探聽價格,有的說無躉批貨色,有的說是貨色雖有,價目頗貴,正在急極進行之間。路逢林君德祺,談及該所印刷部有白報紙辦到,價目甚為便宜,即于印刷方面,亦可比別家活動。允弟列表云來。嗣后鈞和如能承印,價目亦可比較,候兩家表格到達后將表奉覽,再擬核行??謩谂文?,先此奉復,即頌大安。
弟王爾昌頓首
中華民國二七年五月二十二日
屺公均此,代以名請安。
此信信封上的寄送地址為“慈溪二六市官橋路七號鄞縣通志編校處”⑨。“八一三”日寇發(fā)動滬戰(zhàn)后,敵機頻頻轟炸寧波,所以志館決定把館中案卷、賬冊、印成的志書以及重要參考材料由王爾昌遷到鄞西廣善寺秘藏,未成志稿及必要參考資料由馬涯民與周克任⑩攜往慈溪官橋志館編校處,而其余的文件、家譜、書籍、器物等仍存薛樓(11)。因此,當時王爾昌與馬涯民基本靠書信聯系。林德祺所說的印刷部,即華豐印刷局。華豐印刷局隸屬寧波七邑教養(yǎng)所(12),由鄞人林順生創(chuàng)辦,鉛印、石印皆營,設備齊全。原址在寧波南門八角樓,抗戰(zhàn)后,遷往鄞西集士港林氏宗祠內。林德祺是林氏族人,當時擔任印刷局的經理。鈞和指鈞和印刷廠,是民國間寧波著名的印刷企業(yè),《寧波商報》《四明日報》均由其承印(13)。
這封信札主要談論的是印書紙張和承印公司的問題。此時雖已決定抽印《人物編》,但一切與印刷有關的事宜尚在不斷磋商中,還沒有眉目。信尾提到的“屺公”,即陳訓正屺懷,此時他正息影故里,與馬涯民同住官橋。
2.2張傳保致馬涯民信(1938年5月23日)
涯民先生足下:
頃奉十七發(fā)(廿二日到)手書,備悉種切。所擬辦法弟極表同情,祈即照辦。紙張如甬地難辦,再請函示敝處設法可也。此外如尚有問題,可請就近與芝老屺公斟酌決定,不必往返函商。滬甬交通時有中斷之慮,如由臺溫轉滬,必更費時也。匆復,即頌臺安。
屺公均此。
弟張傳保拜啟
五、二三
時館長張傳保避亂上海,因為滬甬交通不暢,所以讓馬涯民有事找芝老屺公商量。芝老者,副館長趙家蓀,當時他亦避亂慈溪。信中提到的馬涯民“十七日”所發(fā)函,即向張傳保匯報的印刷事宜。
2.3王爾昌致馬涯民信(1938年5月28日)
涯民先生大鑒:
謹覆此。廿七號由林君集虛(14)遞到手函,領悉。委購白報紙,別家無相當貨色,亦無便宜價目。惟紙方面,鄙意準與集虛為標準。他現在討695(15),未知尊處出口多少。照市上買價說多點,說左右。因集虛目的在脫貨換現,性質又與別家不同。此上弟托馮孟顓君(16)與渠接洽,或可再好便宜一點。如紙向其買,紙可存其地方,預付定費多少,要用若干款,隨紙數照解,本館免負風險。茲奉七邑教養(yǎng)所華豐印刷局估價單一紙,順坿奉覽。據林君德祺照,莫以十五令白報紙印五百部,足敷支配,用四五號老宋鉛字。惟其來單寫五百本,諒因計算時失言之故。況弟對此上外行,又不知《人物傳》材料究竟多少,至希詧核。晤馮先生,談及如給鈞和承印,據該經理同馮先生說,恐如斯時局,工作又礙進行,不妨暫為從緩。一切本托叔受兄(17)面達,因本星期叔受兄不再回府。昨午三時許,飛機又投彈,櫟社計七八枚,損失不知。一彈投鄞西,與弟住寓差三四里,新橋包家傷及一人。在發(fā)出時飛機又盤旋天空。據此奉達,迅盼賜覆,以便遵行。即頌大安。
又啟:此白報紙是否先向林集虛叩實,免得后頭紙無買處,一切候來示遵辦,此致
涯民先生鑒
尓昌又批
二七,五,二八
此信有四頁,其中一頁為華豐印刷局的估價單。從這封信來看,紙張打算從林集虛處買,但價格還在商討之中。印刷也基本確定由華豐來承印,因為鈞和雖然是大公司,但經理的態(tài)度卻不很積極,而華豐則連估價單都列出來了。當時的局勢又緊張起來,敵機時來轟炸寧波的櫟社機場,王爾昌住在鄞西,耳聞目睹了戰(zhàn)況。因此,印刷之事就越發(fā)艱難了。
所附的估價單如下:
承印鄞縣通志人物傳書價目開列于左:
(1)紙料用白報紙印刷。
(2)書之大小與通志書同。
(3)字用四、五號老宋鉛字合印之。
(4)紙料、排印、裝訂均在內,頁計價國幣壹元貳角正。
(5)裝訂不穿線,用裹皮做法。
(6)以上價目系五百本估計。
(7)書面用何種紙料,如有木刻等排印,務須另算之。
此致
鄞縣通志館臺照
七邑教養(yǎng)所附設華豐印刷局估價單
中華民國念柒年五月廿五日
此價目表寫在“寧波華豐印刷局”用箋上,是5 月25日擬定的,詳細羅列了紙料、開本、字號、排印、裝訂、數量以及價格。
2.4王爾昌致馬涯民信(1938年6月12日)
涯民先生大鑒:
逕啟者。四號接本月二日發(fā)出手箋,并專遞致林德祺先生一函,當即差人送往。至十一日接德祺先生回信,并托遞至臺端一函,承示各要點都已分列載明。另啟及坿奉白報紙雙面印樣兩份,至希詧核。而價目一層,可開壹元弍角。因該局當時落筆致誤,原系弍元弍角照算,故其函上同為聲明。惟審查紙張性質連同價目,都是林集虛來得優(yōu)廉。依鄙意最好向鈞和再開一份比較,免致吃虧。何家便宜優(yōu)美,即做何家,未悉鈞意以為然否。七公云前星期一擬回甬一趟,弟恭候兩日,卒未見臨。美誠兄來信云月底返浙,德祺先生云,俟美誠兄到后同來慈城參觀《人物編》稿底,再圖進行。本月份俸給如臺駕不來,仍交叔受兄專遞。順請接洽,并盼賜覆為荷。張館長處因事不確定,亦未去函。晤趙館長時均此代為道候。專復即此,旅安。
弟王爾昌拜啟
屺公前煩以名請安。
中華民國二十七年六月十二日
華豐按照馬涯民的“承示各要點”,“分列載明”,做出了印樣。所謂“各要點”,是指馬涯民擬定的“《鄞縣通志人物編》排版條例”。此條例為馬涯民手書,天一閣幸存一份,內容涉及版面、字號、字數、頁碼、行線,以及冷僻字的處理,是研究民國書籍排印的第一手資料。關于紙張,王還在猶豫之中,覺得價格只聽了林集虛一人,怕有虛高,所以建議詢問鈞和后再作比較。七公,即趙芝室,他排行第七,所以鄉(xiāng)人多以“七公”尊之。美誠兄,即浙江圖書館的總務主任史美誠,抗戰(zhàn)前,《鄞縣通志》的印刷由其負責。此時,他正隨著館長陳訓慈,將浙圖藏善本轉移內地中。
附《鄞縣通志人物編》排版條例如下:
一、是書冊及書框大小式樣等,均與舊印《輿地志》等一律。
二、是書每頁上下面之中縫,均須排書名、類目及頁碼,其頁碼以每面記數,書名排三號字。類目、頁碼均排四號字。
三、書中直行文字每面排十三行,每行排二號字二十八個,均嵌分行線。
四、直行文字中之雙行夾注小字,可排五號字,惟每行字數須與大字一律。五號字上下可補嵌條。
五、書中之表格每面約排五號字二十四五行。各行間須加嵌條,俾行列疏朗而醒目。每行均排五號字五十三四個,惟行數及字數,得因夾排四號字,與分行分列線之多寡而隨意增減之。
六、凡遇全面或一部分均系空白,其前如為直行文字,仍須排分行線,如為表格,則不必排。
七、頁數。從第一頁起,至每冊末頁上,頁碼皆相聯。
八、如遇排字盤中未備之冷僻字,均須添刻,不得以舊有鉛字改頭換面、濫竽充數。
九、書版上架印刷之時,須將書框及分行分列各線修繕整齊,不得有脫接及參差等弊。
十、如遇本條例未曾訂明各事,可函詢編校處。鄞縣通志館編校處訂
2.5林德祺致馬涯民信(1938年6月24日)
涯民先生大鑒:
敬啟者。昨接尊函,并附酌減印價單,詳悉。一切當與家兄德庸商議。承蒙雅愛,敢不格外刻讓以副厚誼。但印工與裝訂費實在似未能再讓,然為數無多,僅拾五六元,且俟臺駕來甬,聆命尊辦。區(qū)區(qū)之數請先生酌奪可也。王君爾昌昨已偕家兄過訪談及。一切均俟臺端來甬面洽。如蒙提早惠臨,王君與祺輩尤所可企盼。并乞先期示知,以便趨聆教益也。肅覆敬頌纂安。
晚林德祺鞠躬
屺公尊前乞為問安。
中華民國廿七年六月廿四日
由信可知,馬涯民向華豐發(fā)了一份“酌減印價單”。雙方在印工與裝訂費上仍在協(xié)商,但數目較小,希望面談時能解決這個問題。
2.6林德祺致馬涯民信(1938年6月29日)
涯民先生臺鑒:
敬啟者。今日史丈翔熊(18)來,所談及鄞縣志人物傳印刷事。承蒙雅愛,價目一節(jié)準當遵照六月十九日尊函辦理。所差印工裝訂工計拾五六元,不再增加,所有應用材料茲已先行預備。靜候臺駕攜稿來甬訂約可也。并希先數日示知,以便趨城恭候。肅此奉達,敬頌纂安。
晚林德祺鞠躬
中華民國廿七年六月廿九日下午四時屺公尊前乞為問安。
再啟者。前信將發(fā),突蒙華翰下頒,聆命之余,曷勝雀躍,自當遵照辦理。王爾昌兄函即日送去,并將先生核減價單抄奉,甬上尊寓亦承示知。屆時函召,立即與家兄趨謁可也。再呈涯民先生臺鑒。
晚林德祺手啟
中華民國廿七年六月廿九日下午四時
此時價格已經談妥,印刷材料也準備完畢,只等雙方簽訂合同。紙張與印刷公司終于塵埃落定,接下來只需開動機器印刷了。然而,事情往往沒有想象中的順利,更大的挫折還在后頭。
2.7林德庸致馬涯民信(1938年8月3日)
涯民先生大鑒:
茲啟者。昨接張阿鳳兄遞來尊函,誦悉一是。至于《人物編》排版校對及送樣之事,盡遵來示照辦,決無慌誤,祈勿念也。特此奉覆,并頌敬請大安。
弟林德庸敬書
家兄德祺因教養(yǎng)所募捐事于今晨赴申,約兩星期可回甬,特此順告,又及。
中華民國廿七年八月三日
張阿鳳兄即張蓮鳳,是志館僅剩的一名公役。當時華豐已經遷往鄞西集士港,規(guī)模狹小,鉛字也不完備,只有一架腳踏機,排字工僅二三人。并且滬甬交通阻隔,印刷的油墨也很難買,所以每天平均連印一頁都不能保證。更難的是校對。慈溪與鄞縣相聚數十里,送稿的張蓮鳳隔一日才能往返,其不便可想而知。所以印刷進行得非常緩慢(19)。
2.8華豐印刷局致馬涯民信(1938年10月22日)
今收到《鄞縣通志人物編》原稿,頁數號碼由101號至266號止。此致馬涯民先生臺照
七邑教養(yǎng)所附設華豐印刷部收啟
中華民國廿七年十月廿二日
2.9華豐印刷局致馬涯民信(1940年3月15日)
今收到《鄞縣通志人物編》稿第叁伍壹頁至肆陸壹頁止。已照收排無誤。此致鄞縣通志館馬涯民先生鈞鑒
華豐印刷部啟
中華民國廿九年三月十五日
這兩封便箋都是華豐印刷局給馬涯民關于志稿的收條??梢钥闯觯∷⑦M展的確困難,10月已經排印到了101頁,但時隔一年半的1940年3月,才排到315頁?!度宋锞帯贩譃樯舷聝蓛?,民國二十八年(1939)冬,上冊已裝訂成書,所以這第二張便簽所提到的頁碼應該是下冊的排印。此時,時局越來越緊張,印刷也越來越困難。1941年4月19日,寧波淪陷。時下冊排印已到尾聲,只剩下最后的十幾頁因來不及校對故尚未付印。因為擔心在送校樣稿的途中被日寇搜去,所以把印成的散頁藏在林氏宗祠的神龕內。后來,日寇侵擾鄞西,把藏在神龕里的《人物編》散頁悉數搜去以做包物之用。此書幾經盤錯,終不得與世相見。
抗戰(zhàn)勝利后,志館重回中山公園(20)。然而戰(zhàn)后經濟凋敝,政府庫帑枯竭,無法籌集印刷志書的經費,于是張傳保、趙家蓀等組織董事會,繼續(xù)募捐(21)。民國三十六年(1947)8月召開董事會,決定續(xù)印志書,由《時事公報》附設的寧波印刷公司承印,經理仍為林德祺。最先印刷的便是《人物編》下編的殘缺之頁。
是年9月下旬,臨時抽印本《鄞縣通志人物編》下編裝訂完成,從1938年夏到1947年秋,漫長的九年,幾經劫難,兩冊《人物編》終成全帙。董事會將之分贈各位捐款者,以酬答他們心系桑梓、慷慨解囊的善舉,也讓那些留心文獻、雅愛陳訓正文章的讀書人先睹為快。鄞縣通志館開辦之初,陳訓正與馬涯民就已逆料國事艱難,如此巨制不易告成。而且編印的費用都是由捐募而得,不花公款一分,經費必然緊張,所以決定將志書分編六志,合為一書,并定下了“隨編隨印,隨印隨發(fā)”之策。果然,《鄞縣通志》的編纂印刷遭遇種種磨難,旋印旋輟,而《人物編》的印刷經歷正是《鄞縣通志》修志的片段故實,足見一部志書的告成,絕非易事。
至于《鄞縣通志》全帙,又經歷了通貨膨脹、經費困窘諸多挫折,直至1951年4月才得以面世,前后曠隔了十八年之久?!钝纯h通志》成書后,以材料詳備、門類繁富、體例新穎、采訪周遍、考察精密、統(tǒng)計確實、圖冊精美享譽出版界,成為研究寧波文化歷史名副其實的“百科全書”。
1951年9月,鄞縣通志館并入寧波市古物陳列所,地址設在天一閣(22)。該館保存的《鄞縣通志》部分原稿與資料,其中也包括這些珍貴的信札,隨之一并移贈天一閣收藏。這批信札不僅僅具有出版、編輯方面的研究價值,也為民國時期浙東經濟、文化、商業(yè)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史料。而此中價值,更有待于學者來天一閣進一步挖掘。
注釋:
①陳橋驛《民國鄞縣通志與漢學家的研究》,載《陳橋驛方志論集》第243頁,杭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②《鄞縣通志·編印始末記》第2頁。民國至當代鉛印本。
③沈祖緜《鄞縣通志序》,載《鄞縣通志預約樣本》,1936年鉛印本。
④張傳保(1877-1952),字申之,鄞縣人,光緒二十八年(1902)舉人。辛亥寧波光復后任寧波軍政分府財政部長,創(chuàng)辦《四明日報》,倡修《鄞縣通志》時,任職上?!皩幉脺l(xiāng)會”;姜忠汾(1877-1935),字炳生,鄞縣人,旅滬巨商。志書修畢需要九萬元之巨,姜一人就承擔了一半,四萬五千元;趙家蓀(1874-1949),字芝室,鄞縣人。同盟會會員,辛亥年光復寧波;陳訓正(1872-1943)字屺懷,一字無邪,別署玄嬰、天嬰,慈溪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舉人。同盟會會員,創(chuàng)辦《天鐸報》,辛亥年光復寧波;馬瀛(1883-1961)字涯民,以字行,定海人。曾任商務印書館《辭源》編輯、效實中學國文教師、浙江文史研究館館員、寧波市政協(xié)委員。
⑤《贈送鄞縣通志抽印本人物編上下冊啟事》,載《鄞縣通志·編印始末記》第35頁。
⑥“列女傳”及“節(jié)婦錄”暫時不印。
⑦王爾昌,名昭熾,鄞縣通志館會計兼庶務。
⑧林德祺(1884-1962),鄞人。善書法,入《四明書畫家傳》。民國間參加“四明文社”,任干事。時為華豐印刷局經理。林德庸,林德祺兄。
⑨九通信札的寄送地址均為此。
⑩周克任,字尹卿,鄞人。助理編輯,時隨馬涯民編纂《索引》。1938年后暫時離任,抗戰(zhàn)勝利后復任。
(11)后薛樓與廣善寺所藏書物資料在寧波淪陷時期全部被毀,唯有慈溪所藏保存完好。
(12)該慈善機構于1925年由旅滬甬籍商人虞洽卿、鄔志豪、袁履登等發(fā)起創(chuàng)辦。地址在寧波城南八角樓下。主要收容游民、乞丐等,除供給衣食,還教以謀生技能。經費主要靠募捐與利息收入。1929年交官辦。(金普森、孫善根編《寧波幫大辭典》第71頁。寧波出版社2001年版。)
(13)《寧波詞典》第163頁。復旦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14)林集虛,字喬良。鄞人。古籍書店“大酉山房”主人,家有藏書室“藜照廬”。曾為天一閣編過目錄《目睹天一閣書錄》四卷。
(15)此三個數字用碼字表示,指紙的總價是695元。
(16)馮孟顓(1886-1862)名貞群,號伏跗居士,慈溪人,居寧波城區(qū)。浙東著名藏書家、目錄學家,家有藏書樓伏跗室。任鄞縣文獻委員會委員長,組織“重修天一閣委員會”。后任寧波市政協(xié)委員、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等職。臨終前將所有藏書及伏跗室捐獻給國家?,F伏跗室書藏于天一閣。
(17) 叔受兄,即陳叔受,陳訓正三子,時居官橋。
(18)史翔熊(1876-1944),名濟鰲,以字行,鄞人。甬上巨商,任《博物志》采訪。
(19)詳見《鄞縣通志·編印始末記》第24頁。
(20)1944年,浙江省通志館成立于云和,因尚在抗戰(zhàn)中,故暗地里向各縣征集志材。鄞縣政府任命汪煥章為鄞縣文獻館館長,合并鄞縣通志館及鄞縣文獻委員會,并改通志館為鄞縣修志館,設館址于東錢湖韓嶺之梅園,職員薪水由政府支付,至此,鄞縣通志館由一民間組織轉為政府機構。
(21)共聘董事106位,募得法幣二億八千萬,其中董和甫捐最多,當選為董事長。
(22)謝典勛《整理鄞縣通志館移贈碑碣拓片記》,載駱兆平、謝典勛編著《天一閣碑帖目錄匯編》第77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版。
[1] 陳橋驛.陳橋驛方志論[M].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7.
[2] 金普森,孫善根.寧波幫大辭典[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1.
[3] 寧波詞典編纂部.寧波詞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2.
[4] 駱兆平,謝典勛.天一閣碑帖目錄匯編[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
The Process of EditingAnnals of Yin Country′Biography′——According to Letters Which Maintained in Tianyige Museum from Others to Ma Yamin
Annals ofYin Countrywhich made by Chen Xunzheng and Ma Yamin is famous for its enormous scale,new theme and scientific editing ways,taking 18 years to be published.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period,for maintaining precious references,the organization of editing Annals of Yin Country decided to printing episode'Biography'at first.Other colleagues had written to Ma Yamin nine letters to transfer specific processes and important details of making episode'Biography'.Revealing the truth can achieve two purposes that recalling historical facts and researching publishing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1912-1949).
the temporary edition;Annals of Yin Country′Biography′;editing;letters;MaYamin
G256.1
A
* 本文為2016年度寧波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立項課題“民國《鄞縣通志》編纂研究”(項目號:G16-ZC05)成果。
周慧惠,女,天一閣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2016-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