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其 妙
一縷馨香在我心
文 其 妙
《荷塘月色》 吳曉豐 /作
生活總是彈奏出快節(jié)奏,讓人們腳步匆匆,來不及感受春天生命的勃發(fā),秋天落葉優(yōu)美的姿態(tài),哪怕是旅游也總是來來去去,生活的瑣碎讓人們無法靜下來與生活展開一次對話。長時間的調整是奢望,短時間的休憩也令人神往。在某一個充滿陽光的午后,在某一個冷風嗖嗖的雪天,放下工作,放松緊繃的神經,看茶葉舒展,聞茶香四溢,賞紫砂精美,聽時光慢慢移動……
吳曉豐是不是因為對如此場景的暢想,才讓他下定決心扎根在宜興這片沃土上?我曾拜訪過宜興,只一次,他渾身散發(fā)的氣質就令我難忘。當看到紫砂靜靜地等候著有緣人,看到每一名工藝師引領泥土的蛻變,世界就靜了下來。只剩下一個欣賞者與藝術品的愛意萌發(fā)。
吳曉豐比我去的更早一些,第一次踏上宜興的土地,就一直禁不住的激動。那安靜中蘊藏的奢華,那平凡中裹挾著氣度,讓他不能自拔。同年12月,他就開始到紫砂廠學習,去觸摸這座城市的血脈。想融入一個城市,就要擁有這個城市的氣質,吳曉豐的理解顯然比我來得更強烈一些,從此,他就向成為一個真正的宜興人大步地邁進。
《喜上枝頭》 吳曉豐 /作
《 圓韻》 吳曉豐 /作
如今,無論走到哪里,沒有人會問吳曉豐是哪里人,因為他總是帶著名片——自己的作品——紫砂壺。每一件作品的光澤,線條,還有自己一些小心思,都會讓人覺得很舒服,紫砂壺中透露的自信讓你覺得他一定是宜興人。這一定是長年累月的沉積才能有如此的水平。平心而論,吳曉豐的紫砂技術還沒有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在藝術這條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從每一件作品中你都能夠看到他的思考與潛質。20年前才剛剛開始接觸,到如今已經每件作品都不失精美,他所付出的努力和艱辛是可想而知的?!氨葎e人更專心,比別人更用情”這句話一直伴隨著他。一個人一旦認準了一件事情,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上面,對于成功的渴望就會越加強烈,所以他會認為所有的苦和累都是值得的。
吳曉豐總覺得自己是后來者,比別人出發(fā)的晚一些,就應該更加努力,這促成了他的上進好學。跟著師傅學,觸類旁通,不是因為聰明,而是因為樂于專研。跟著師兄弟學,虛心求教,不是因為愚笨,而是想要集眾人之長。遠上北京進修,仿佛武俠小說中打通任督二脈,讓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融匯起來。這些統(tǒng)統(tǒng)灌注在作品中,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當有些人驚異于他進步之快時,殊不知他用心至深。也正是與時間賽跑,讓他這個出發(fā)較晚的選手沒有掉隊,而且還有領先的趨勢。那一個個獲獎證書,就是對他的肯定,同時也為他的繼續(xù)奔跑注入了新的動力。
吳曉豐如今已然與紫砂融為一體了,這不只是生活與宜興,人生道路與藝術追求的融合,而是氣質與紫砂的想象。安靜中透露著自信,樸素但不缺少對品質的拿捏。與他的對話,與他作品的凝視,讓人也忍不住安靜下來,仿佛一縷馨香在心間慢慢升騰,不知是壺還是他。
吳曉豐
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紫砂中青年陶藝家,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江蘇省陶瓷行業(yè)協(xié)會會員,宜興市紫砂行業(yè)協(xié)會會員。1998年踏入陶都宜興,深受當地紫砂文化的熏陶。同年12月份開始在紫砂廠學習紫砂壺的制作,得到諸位工藝美術大師的悉心指導。2002年進入北京中央美術學院陶瓷系進修,作品日臻成熟,在傳統(tǒng)的技藝上吸取精華,力求變化創(chuàng)新,富有時代氣息,從藝多年形成自己獨特的制壺風格,作品款式新穎,造型美觀大方,實用,做工精細、古樸、典雅,崇尚傳統(tǒng)手工工藝和自然表現手法,作品端莊質樸,富有東方文化的神韻,得到陶藝界同仁的稱贊和肯定,多次參展并獲獎,諸多作品在《茗壺賞析》《當代紫砂新作賞析》《中國紫砂第一村》《宜興指南》《百壺圖譜》等書刊上發(fā)表,受到海內外紫砂愛好者的喜愛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