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周國珍
憶走訪康克清同志
■丨周國珍
1977年7月,首都北京驕陽似火。為了查證遵義會議的有關歷史情況,我與同志們從遠道去北京頂著酷暑工作。由于康克清同志在長征時曾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執(zhí)行委員會候補委員、紅軍總司令部直屬隊政治指導員,長征到遵義期間與朱德同志一起住在紅軍總司令部駐地,即遵義會議會址主樓二樓東頭第一間,因此,康大姐為確認遵義會議會址原貌及會議外圍情況具有發(fā)言權。而我們則理所當然地要去采訪康大姐。經(jīng)過聯(lián)系,康大姐同意接受我們的采訪,日子定在7月25日上午九時。是日,我們一行三人清晨出發(fā),一路轉換乘車,九時準時到達康克清同志萬壽路甲15號的住所。
那年,康大姐66歲,身板硬朗,神采奕奕,在彌散著米蘭清香的客廳里,她微笑著與我們一一握手。當她那雙拿過槍,打過土豪的大手握住我時,使我感受到十分親切和溫暖,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禁不住喃喃地說,康大姐,您好!
康大姐告訴我們說,長征異常辛苦,環(huán)境非常險惡,為了便于長途行軍,行李很簡單。她說,朱老總當時有一床俄國毛毯,卻經(jīng)常蓋在老總警衛(wèi)員潘開文身上,后來,老總把毛毯送給總理,總理在勞山時,毛毯讓敵人戳了個洞,董振堂也曾享受過這床毛毯的溫暖,后來總理又將毛毯還給老總?,F(xiàn)在這床具有革命意義的毛毯陳列在中國軍事博物館。
談到遵義會議的有關情況時,康大姐深有感觸地告訴我們,毛主席的星星之火成了燎原之勢,可是被李德他們瞎指揮,弄成這個樣子,令人十分痛心。紅軍長征出發(fā)時有八萬多人,到了遵義,銳減至三萬余人,全靠遵義會議及時地結束了黨內“左”傾路線的統(tǒng)治,從而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她還說,毛主席在紅軍中的威望很高,長征初期,連續(xù)吃敗仗,大家都憋著一肚子火,廣大指戰(zhàn)員更想念毛主席了。至于李德,她說:我們從組織上尊重李德,但他們排擠主席,我們就不同意。在我腦子里,主席有崇高的地位,是任何人也排擠不了的。她還談到,李德這個人嚴重脫離群眾,行為特殊化,態(tài)度蠻橫,群眾普遍有反感,就連他的翻譯王智濤同志都不愿為他工作。
康大姐對自己的事談得很簡略,她說,在遵義時,她主要是做地方工作,具體是“擴紅”,因此在宣傳、發(fā)動遵義人民的過程中,對遵義人民產(chǎn)生了深厚的感情。她慈祥地望著我們說,你們遵義的人民很好,當時在遵義的擴大紅軍工作做得很有成績,紅軍不僅受到當?shù)厝嗣竦臒崃覔碜o和支持,還得到擴大和發(fā)展,有許多優(yōu)秀的遵義兒女在那時就參加了革命工作,或直接參加了紅軍。
康大姐認為,遵義會議的歷史地位很重要,對查證遵義會議歷史情況的工作很細心,對我們提出的陳列照片和有關資料她都要戴上老花鏡認真細致地端祥,并提出了不少關于恢復會址原貌問題上的意見,還提供了一些關于遵義會議外圍的情況。她說,遵義會議前是博古當權,遵義會議后是張聞天當黨的總書記,但執(zhí)行的是毛主席的正確路線,這才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荡蠼銍烂C地告訴我們,遵義會議是黨的一個轉折點,要做好查證工作,讓歷史明白地告訴后人,我們黨是怎樣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戰(zhàn)勝“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從極端危險的狀況中走出來的。因為康大姐遵義會議期間與朱總司令同住會址二樓東頭第一間,她說她每天出去“擴紅”回來,如果住隔壁的劉伯承看到她的話,就會問她,今天擴了多少紅軍。
此前這個房間是沒有確定是誰住的,根據(jù)康大姐提供的線索,將其恢復為劉帥住室。
康大姐與我們暢談了兩個多小時,精神爽朗,熱情很高。言語中無不流露出一個老革命者回首往事的感嘆,和對革命事業(yè)執(zhí)著追求的高尚情操。最后,她關切地詢問我們在京的工作和生活情況,挽留我們共進午餐。在隨和的氣氛中,更見康大姐平易近人,和藹可親。
康大姐已經(jīng)遠離我們而去了,但我們永遠地懷念她。我永遠也忘不了與康大姐相處的半日,她的音容笑貌,親切目光,高尚風范永遠地鼓舞著我。
在與康大姐交流的過程中,周恩來的警衛(wèi)員魏國祿到來,與大姐一起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周恩來、朱德等住室內需充實、訂正的重要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