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談政治:官員不擔當就是腐敗
馮小剛表示:“現實生活中也是這樣,一些官員在辦事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會不會受到責難,其實說到底這種干部就是沒擔當。在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有的干部為了求自保就寧左勿右、寧嚴勿松,而我認為這是最大的腐敗,比貪污還厲害?!?/p>
從2008年開始當選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至今,馮小剛已經連續(xù)兩屆擔任政協(xié)委員。不僅如此,他還是一位總有提案的委員。作為導演,他的提案始終圍繞著老本行電影,并連續(xù)幾年聯合張藝謀等業(yè)內大佬級人物,對中國電影產業(yè)的發(fā)展提出議案
近日,馮小剛執(zhí)導的影片《我不是潘金蓮》上映后引發(fā)熱議,就連《人民日報》11月24日都刊發(fā)了對馮小剛的訪談文章。據了解,《人民日報》近些年訪談過的導演挺多,比如張藝謀、陳可辛、陳思成等等,但像馮小剛這樣談政治的可不多。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改編自劉震云同名小說,講的是發(fā)生在中國當代南方農村一個名叫李雪蓮的婦女因不服離婚案的判決,執(zhí)拗地一級一級往上告狀,最后卻只成就了一個荒唐。有影評人稱,電影講述的也不單單是李雪蓮的事,而是李雪蓮身邊的28個男人構成的故事,這些男人勾勒出了中國當代社會的官場風貌。
對此,馮小剛在接受《人民日報》訪談時表示,《我不是潘金蓮》這個題材無疑是和我們的現實結合得比較緊密的?!八v了一個道理,官員不擔當就是腐敗。電影里這些官員哪怕有一個認真對待李雪蓮這事,都不至于走到這一步,但每個人都想推諉,每個人都想怎么臨時去把這事堵一下,出現問題之后的第一反應就是‘這事對我的烏紗帽有影響’”。
他還說,“現實生活中也是這樣,一些官員在辦事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會不會受到責難,就是我們說的膽小怕事,其實說到底這種干部就是沒擔當。在面對一些事情時,有的干部為了求自保就寧左勿右、寧嚴勿松,而我認為這是最大的腐敗,比貪污還厲害。最大的腐敗就是不負責任,而且是用負責任的面目出現的,它的本質是只對自己負責,對黨和國家的事業(yè)是不負責的。我覺得很多領導干部看完這個電影后會有觸動、有思考、有啟示,擔當對于一個干部的重要性,這是這個電影的重要意義”。
談到影片里最諷刺的點,馮小剛表示:“中國幾千年的人情社會,從人情社會的邏輯出發(fā),李雪蓮覺得法院像個騙子。她為什么要找領導呢?這也是人情社會的產物,她認為中國的官管著法院呢。劉震云對中國社會、中國人的觀察有他特別獨到的角度,他是在用幽默的方式寫困境,這個文學上的反差使作品變得不同尋常。其實看他的這本小說我是覺得處處會心,我捧著這書看的時候,腦子里各種形象全出現了,覺得這可以拍得妙趣橫生?!?/p>
其實,馮小剛在影片里這種政治感的表現,不得不提及他大院子弟的身份。某種程度上講,剖析中國經濟這些年的變革和發(fā)展,大院子弟是不能忽略的一個群體。
大院子弟,指的是房子尚未商品化的那個時代,群居在一個大院的機關干部子弟(有時候也包括系統(tǒng)內部中低級工作人員的孩子)。有中央的大院,也有地方的大院,還有垂直部門的大院,比如,王石也來自大院,只不過可能是地方大院或者鐵路系統(tǒng)的大院。
他們未必每個人的父母都是高級干部,但至少,從小耳濡目染,讓他們比多數同齡人更懂得社會運行的核心規(guī)則,懂得抓大放小,懂得適時出擊。當然,認識叔叔和阿姨也很重要。
在經濟的很多領域,包括那些管制強大的領域,他們都喝到了頭啖湯。比方說,馮小剛背后的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當然,也包括同樣來自大院的馮小剛自己。
而在大院文化中,一個顯著特點,是關注國家大事,個人生活也相當政治化。另外,生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紅色情結是很多大院子弟一個依然不過去的坎兒。他們從小就以為自己是偉大事業(yè)的接班人,很多人都崇拜毛澤東,都覺得自己在新一輪的世界大戰(zhàn)中鐵拳橫掃,能成為戰(zhàn)斗英雄獻身拯救全人類的偉大事業(yè)。
大牌如姜文導演,電影大鱷王中軍,收藏家馬未都等人,雖然都功成名就,但都在精神上崇拜毛澤東,甚至姜文自己都想演一次偉大領袖,革命還是一個讓他們念念不忘的亢奮詞匯。
2014年10月15日,中央時隔72年再次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馮小剛作為代表參加了。座談會結束后,最高領導人在跟馮小剛握手時問到,“你有什么大作?”
馮小剛說,正在準備新電影《抗美援朝》。兩年后,《抗美援朝》尚未面世,《我不是潘金蓮》倒是在上映之初便引起諸多關注。如果說執(zhí)導這些電影還是商業(yè)行為,那么另一場活動則是“國家行動”。因為就在參加文藝工作座談會前幾個月,馮小剛成了2014年央視春晚的總導演。據媒體報道,馮小剛出任春晚總導演,是高層點將的。
這也是央視春晚史上,第一次將總導演的“權杖”交給臺外人士。當年春晚的執(zhí)行總導演呂逸濤接受媒體采訪時稱,2014年春晚第一次被定位為國家項目,而此前都被視為臺長工程。
“接到領導通知,我馬上產生了兩個念頭:第一個是為什么是我?第二個就是挨罵。春晚辦了31屆了……讓我導春晚這事兒,不是我膽兒大,是央視的膽兒太大了……聾子不怕雷,我就導一回?!瘪T小剛當時說。
事后馮小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說我對春晚的改造,如果能有10%的話,春晚對我的改造是100%。”
那場春晚,高層如何評價尚不得而知。不過溫家寶可是當面給馮小剛點贊的。那是2009年2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中南海主持召開五次座談會,征求對即將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的意見。馮小剛作為科技、教育、衛(wèi)生、文化及體育界的代表參加了其中一次座談會。根據媒體報道,座談會上,溫家寶稱贊馮小剛執(zhí)導的賀歲片廣受歡迎,馮小剛則稱自己“是溫總理的‘粉絲’”。
馮小剛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身份——全國政協(xié)委員。從2008年開始當選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今年已經是他參加兩會的第九個年頭了。眾所周知,全國政協(xié)委員每屆任期5年。這意味著,馮小剛已經連續(xù)兩屆擔任政協(xié)委員。
不僅如此,馮小剛還是位總有提案的政協(xié)委員。作為導演,他的提案始終圍繞著老本行電影,并連續(xù)幾年聯合張藝謀等業(yè)內大佬級人物,對中國電影產業(yè)的發(fā)展提出議案。
2008年,馮小剛提出的議案是《關于加強影視作品知識產權保護》,他認為,盜播對電影行業(yè)危害特別大,應該把網上盜播電影的人“罰到痛”;2009年,他提出以財稅政策扶持電影產業(yè)發(fā)展,希望國家能給企業(yè)減負;2010年,聯合北京電影學院院長張會軍和導演張藝謀、尹力、馮小寧、陳國星六位全國政協(xié)委員聯名提交了一份關于加強中小城市電影院建設的提案;2011年,建議廣電總局減免收取電影事業(yè)發(fā)展專項資金,并再次聯名提交提案,再次呼吁打擊盜版;2012年,再次提交聯名提案《加強對電影產業(yè)支持和整頓》,指出電影票價應該降;2013年,提出在電影題材審查方面應更有戰(zhàn)略眼光,提議應拍“文革”電影讓年輕人了解那段歷史;2014年,馮小剛再提電影版權保護,并批評國內收視率水分大;2015年,他呼吁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今年,馮小剛表示打算和成龍、張國立建一個“影視版”藍翔技校,解決中國電影最基礎的問題。
再過幾個月,馮小剛又要上兩會了。
(《人民日報》、《中國新聞周刊》、《壹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