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紅
(深圳市環(huán)境工程科學技術中心有限公司廣東深圳518057)
菜心對壬基酚的吸收累積特性研究
陳麗紅
(深圳市環(huán)境工程科學技術中心有限公司廣東深圳518057)
壬基酚是一種環(huán)境激素(又稱內(nèi)分泌干擾物),能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nèi)不斷蓄積,對生殖系統(tǒng)等具有毒性作用。NP廣泛分布于水體、沉積物、城市污泥等介質(zhì)中。通過室內(nèi)人工配制的NP土壤盆栽菜心,采用高效液相色譜-紫外檢測器分析測定研究菜心對NP的吸收累積特性。
壬基酚;菜心;吸收累計特性
壬基酚(NonylPhenol,NP)又稱壬基苯酚,分子式為C15H24O,是一類主要由壬基酚組成的各種異構體的混合物[1]。NP是一種公認、典型的人工合成環(huán)境激素(又稱內(nèi)分泌干擾物),能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nèi)不斷蓄積,對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免疫力系統(tǒng)等均具有毒性作用。因此,有研究表明,NP具有難降解性及疏水性、脂溶性和生物累積性,即使排放的濃度很低,也極具危害性。環(huán)境中的NP主要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nEO)分解或降解產(chǎn)生的。NPnEO廣泛用作乳化劑、分散劑,是合成洗滌劑主要原料。在工業(yè)清洗、紡織印染、造紙、皮革化工、化纖油劑、油田助劑、農(nóng)藥、乳液聚合等工業(yè)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據(jù)統(tǒng)計,全世界每年約有50× 104t的NP進入水體或土壤,我國的NPnEO年產(chǎn)量達到5t~6t,使用后的NPnEO主要通過工業(yè)廢水和城市污水處理系統(tǒng)進入水體,也有一部分直接排放進入環(huán)境,因此,NP廣泛分布于水體、沉積物、城市污泥等介質(zhì)中。
通過室內(nèi)人工配制的NP土壤盆栽菜心,采用高效液相色譜-紫外檢測器分析測定研究菜心對NP的吸收累積特性,從而為蔬菜中NP污染的防治和農(nóng)產(chǎn)品的安全生產(chǎn)提供科學依據(jù)。
本項目盆栽試驗是在玻璃網(wǎng)室進行。采用四種不同土壤(廣州水稻土、菜園土、赤紅壤和惠州水稻土),采用人工配制NP污染土壤的盆栽試驗。
(1)供試土壤采集后于室內(nèi)風干、粉碎過篩,并測定其基本理化性質(zhì)。盆栽菜心采用適宜的瓷盆和用土量,再施用適量尿素、磷酸二氫鉀和氯化鉀作為化肥。(2)選擇NP,按計量溶解于丙酮中,設置四個不同濃度,再將其與過篩后的盆栽土壤土混勻,并置于通風處自然晾干,然后再與未過篩的盆栽土壤土混勻并置于瓷盆中。(3)采用育苗再移盆與種子直播法進行實驗,每盆固定幼苗數(shù)量和重復次數(shù),隨機排列,分別于盆栽后的第0d,20d,30d均勻采取土樣,盆栽30d后收割蔬菜,按根系、莖和葉分別采集植物樣品。同時將盆栽后土壤分別倒出混勻,按四分法采集各盆土壤樣品。(4)盆栽過程中用去離子水澆淋,不使用農(nóng)藥。每次澆灌的水量控制在無水滲出盆外為準。(5)將經(jīng)挑選的菜心用0.1%氯化汞消毒清洗后,直接播種到裝有污染土壤的盆中,待植物長出幼苗后,進行間苗,每盆留8株。60天后采收菜心,用不銹鋼剪刀從土表面將植株剪斷,分地上部(莖葉)和地下部(根系)測定。植株莖葉樣品立即用去離子水輕輕清洗表面灰塵,植株根部先用自來水將其表現(xiàn)土洗凈再用去離子水潤洗,等大部分水分散失后,烘干(45℃~50℃)后粉碎備測。再同時采集土壤樣品,于4℃保存,分析前將其自然風干后粉碎過篩備測。
盆栽菜心莖葉和根系的預處理均采用超聲波抽提法,所用提取劑為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混合溶劑(二氯甲烷/正己烷:9:1)。
處理流程,首先用電子天平秤稱取土壤樣品和蔬菜樣品,分別加入到三角瓶中后,向瓶中加入適量有機溶劑,放入超聲波清洗機進行超聲處理,而后去上清液加入試管中,再用離心機進行離心,轉移試管上清液至燒瓶并封口待用。再次重復超聲,離心處理步驟兩次,將所得上清液合并;之后用旋轉蒸發(fā)儀將所得的清液加熱蒸發(fā),濃縮后,采用無水硫酸鈉——硅膠層析柱凈化扥里,而后用混合溶劑洗脫;最后再用旋轉蒸發(fā)儀進一步濃縮,在進行高效液相色譜分析前,用氮吹儀吹干,再用微量進樣針移取甲醇并定容后,上機檢測。
5.1不同污染水平(0 mg/kg、20 mg/kg、40 mg/kg、80mg/kg)NP對菜心的生長和生物量產(chǎn)生影響。
5.2采用四種土壤設置NP相同濃度(40mg/kg)盆栽菜心,結果顯示,菜心莖葉比根系更易富集殘留NP,且水稻土盆栽菜心更易吸收累計NP。人工配制不同污染水平赤紅壤盆栽菜心,其莖葉與根部對NP的吸收累積量會隨NP添加濃度的增加而上升。這與曾巧云等對菜心對鄰二甲酸酯吸收途徑的初步研究結果相符,菜心根系和莖葉可以吸收累計PAEs化合物,并與土壤污染程度成正比[2]。
5.3同樣條件下,菜心對NP的遷移系數(shù)均大于1,NP在菜心莖葉中的含量高于其根部,并且:赤紅壤>水稻土>惠州水稻土>菜園土。遷移系數(shù)隨著污染水平的提高而減小,這可能是高污染水平抵制了植物的生長,阻礙菜心水體運輸系統(tǒng)。
5.4盆栽菜心對NP的生物富集系數(shù)(BCF)在0.195~0.528之間。赤紅壤盆栽菜心,低污染水平下處理的BCF略高于高水平下處理,且菜心莖葉BCF均高于根系。
通過本次實驗,我們可以看到NP對菜心的生長和生物量影響顯著,極有可能也會通過土壤、水體等介質(zhì)污染其它農(nóng)作物,從而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nèi)不斷蓄積,進而威脅食品安全。因此,呼吁相關責任部門。
[1]孫勝龍.環(huán)境激素與人類未來.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4:4-6.
[2]曾巧云,莫測輝,蔡全英,等.菜心對鄰苯二甲酸酯PAEs吸收途徑的初步研究.農(nóng)業(yè)工業(yè)學報,2005,21(8):137-141.
陳麗紅(1988—),女,廣東,本科,環(huán)境工程師,從事土壤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