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慶濤,武海斌,張坤鵬,孫瑞紅
(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山東 泰安 271000)
10種常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在我國的登記情況
宮慶濤,武海斌,張坤鵬,孫瑞紅*
(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山東 泰安 271000)
為了解我國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登記情況,選擇赤霉酸、多效唑、萘乙酸、氯吡脲、蕓苔素內酯、乙烯利、噻苯隆、芐氨基嘌呤、復硝酚鈉、單氰胺等10種田間常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作為調查對象,在中國農藥信息網進行檢索,采用計量學方法從登記企業(yè)分布、登記作物、登記原藥及制劑、登記劑型等方面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明:10種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生產廠家主要分布在華東區(qū)、西南區(qū)、華中區(qū),3個地區(qū)共登記產品320個,占73.73%。其中江蘇省、四川省和河南省登記數(shù)量居前3位。登記作物中,水果、農作物、蔬菜、其他作物分別以葡萄、棉花、番茄、煙草和橡膠樹為主。登記原藥和制劑方面,除芐氨基嘌呤以復配劑為主外,均以單劑為主。登記劑型共21種,以水劑、可溶粉劑、乳油、可濕性粉劑、可溶液劑為主,其余16種劑型登記數(shù)量均在6%以下。就單個藥劑登記劑型而言,復硝酸鈉、單氰胺、乙烯利、萘乙酸和蕓苔素內酯以水劑為主,氯吡脲和芐氨基嘌呤以可溶液劑為主,多效唑以可溶粉劑為主,噻苯隆以可濕性粉劑為主,赤霉酸以乳油為主。
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 登記; 劑型; 生產廠家
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是一類與植物激素具有相似生理和生物學效應的物質[1],通過干預植物的生長發(fā)育,以達到縮短植物生長周期、促進果實發(fā)育的目的[2]。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在控制萌發(fā)和生長、控苗促苗、調節(jié)株型、調控花性別轉化、防止落花落果、疏花疏果、保水保果、形成無籽果實、增加產量、促進扦插枝條生根、提高抗逆性等方面表現(xiàn)出良好的調控作用[3-7]。因其具有作用面廣、應用領域多、用量少、效果顯著、殘毒少、對環(huán)境影響小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農作物、果樹、蔬菜、花卉、林木等各個方面[8-9]。近年來,關于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的研究一直是植物科學領域研究的前沿和熱點問題之一[3,10-11]。隨著農業(yè)科技進步,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調控植物生長發(fā)育、增加產量和提高質量的作用逐漸受到重視,在農業(yè)各領域得到推廣應用,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10]。
我國2001年修訂頒布的《農藥管理條例》規(guī)定,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作為農藥而進行統(tǒng)一管理,實行登記制度[12-14]。這不僅加強了對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生產、經營和使用的監(jiān)督管理,還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產業(yè)發(fā)展提供了信息指導。本研究利用中國農藥信息網,對截止到2015年4月份登記的有效期內的10種田間常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從登記企業(yè)分布、登記作物、登記原藥及制劑、登記劑型等方面進行統(tǒng)計[15-16],剖析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的登記現(xiàn)狀,以期為我國相關行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參考。
研究所用數(shù)據均來源于中國農藥信息網(http://www.chinapesticide.gov.cn/service/zhcx/bqcx.html),在“通過有效成分查詢產品”中分別以赤霉酸、多效唑、萘乙酸、氯吡脲、蕓苔素內酯、乙烯利、噻苯隆、芐氨基嘌呤、復硝酚鈉、單氰胺等10種藥劑名稱進行檢索,檢索截止時間為2015年4月。主要檢索登記企業(yè)及所在地,登記作物,登記原藥、單劑、復配劑(二元復配劑和三元復配劑)數(shù)量,登記劑型及數(shù)量。檢索結果利用Excel 2010進行數(shù)據統(tǒng)計分析。
2.1 登記企業(yè)分布情況
截至2015年4月,10種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在農業(yè)部農藥檢定所共登記產品444個,其中境外企業(yè)10個,分別是澳大利亞登記赤霉酸2個,德國登記赤霉素2個、噻苯隆2個、蕓苔素內酯2個,日本登記蕓苔素內酯2個。境內企業(yè)登記產品434個,在我國34個省市自治區(qū)(包括臺灣省)中,除內蒙古、西藏、青海、臺灣、香港和澳門無產品登記外,其余各省(市、區(qū))均有登記產品(圖1)。由圖1可知,10種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以江蘇省登記最多,共登記產品94個,占21.66%;其次是四川、河南、浙江和山東等?。贿|寧、湖北、貴州、新疆4省區(qū)均各登記1個產品。就地理分布而言(圖2),華東區(qū)登記最多,占46.54%;其次是西南區(qū)和華中區(qū),分別占16.36%和10.83%;華南區(qū)、華北區(qū)、西北區(qū)和東北區(qū)登記數(shù)量均在9%以下。
2.2 登記作物情況
從表1可以看出,10種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共登記作物44種,其中水果17種、農作物9種、蔬菜11種、其他7種。水果上共登記245個產品,以葡萄最多,為52個,占21.22%;其次是柑橘、蘋果、香蕉和菠蘿,分別為41、30、29、25個,占16.73%、12.24%、11.84%、10.20%。農作物上共登記315個產品,以棉花最多,為125個,占39.68%;其次是水稻,為111個,占35.24%;小麥、玉米、油菜、花生等農作物上登記產品數(shù)量均少于30個。蔬菜上共登記174個產品,以番茄最多,為48個,占27.59%;其次是芹菜、菠菜、黃瓜、馬鈴薯和白菜,分別為32、26、25、25、13個,占18.39%、14.94%、14.37%、14.37%、7.47%;其余的大蒜、姜、辣椒、菜心、茄子5種蔬菜,均分別登記1個產品。其他作物上共登記128個產品,其中橡膠樹和煙草上分別登記產品25個,花卉、綠肥和人參上分別登記24個,茶葉上登記4個,楊樹上登記2個。
圖1 10種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登記企業(yè)所屬省(市、區(qū))分布
圖2 10種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登記企業(yè)分布區(qū)域
表1 10種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登記作物情況
續(xù)表1 10種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登記作物情況
2.3 登記原藥及制劑情況
10種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中,共登記原藥71個、單劑293個、復配劑80個,其中二元復配劑74個、三元復配劑6個。除芐氨基嘌呤外,其他9種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均以單劑為主,其中單氰胺登記產品單劑占100%(圖3)。10種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登記原藥及制劑數(shù)量以乙烯利最多,為102個,占22.97%;其次是赤霉酸,為100個,占22.52%;多效唑、蕓苔素內酯、噻苯隆、萘乙酸、復硝酸鈉、芐氨基嘌呤、氯吡脲分別登記59、48、46、37、18、17、15個;單氰胺登記最少,為2個,占0.45%。復配劑中,芐氨基嘌呤主要與赤霉酸復配,其次與蕓苔素內酯復配。赤霉酸除與芐氨基嘌呤復配外,還與蕓苔素內酯、吲哚乙酸、多效唑、氯吡脲等加工成復配劑。多效唑主要與甲哌鎓、矮壯素、多效唑復配,另外還可與多菌靈復配,加工成拌種劑使用。氯吡脲目前僅登記1種與赤霉酸加工而成的復配劑。噻苯隆一般與除草劑敵草隆復配,以增加對棉花的脫葉效果。萘乙酸主要與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復硝酚鈉、乙烯利等復配,還可與甲基硫菌靈復配加工成涂抹劑防治蘋果腐爛病。乙烯利主要與蕓苔素內酯、胺鮮酯、羥烯腺嘌呤復配調節(jié)玉米生長,并達到增產效果,還可與萘乙酸復配用來殺荔枝花穗。蕓苔素內酯主要與乙烯利、赤霉酸、芐氨基嘌呤加工成二元復配劑,或與赤霉酸、吲哚乙酸加工成三元復配劑。復硝酚鈉僅登記1種與萘乙酸加工而成的復配劑。單氰胺目前尚無復配劑登記。
圖3 10種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登記原藥與制劑情況
2.4 登記劑型情況
10種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共登記劑型21種,373個產品,其中液體制劑229個,占61.39%;固體制劑144個,占38.61%。登記劑型以水劑最多,為140個,占37.53%;其余劑型數(shù)量由多到少依次是可溶粉劑、乳油、可濕性粉劑、可溶液劑,分別為56、35、28、28個,占15.01%、9.38%、7.51%、7.51%;懸浮劑等16種劑型比例均在6%以下(表2)。復硝酸鈉、單氰胺、乙烯利、萘乙酸和蕓苔素內酯5種藥劑登記劑型均以水劑為主,分別占該藥劑登記數(shù)量的100%、100%、91.76%、61.29%和55.00%;氯吡脲和芐氨基嘌呤以可溶液劑為主,比例分別為100%和38.46%;多效唑以可溶粉劑為主,比例為69.39%;噻苯隆以可濕性粉劑為主,比例為58.33%;赤霉酸登記劑型多達14種,以乳油為主,占25.56%。
表2 10種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登記劑型百分率 %
近年來,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在農業(yè)上使用日趨廣泛,使用量逐年增加,使用技術日趨完善。在作物的整個生長周期中,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通過調節(jié)生長、提高產量、改善品質等作用,為我國新型農業(yè)生產貢獻了巨大力量。截至2015年4月份,赤霉酸、多效唑、萘乙酸、氯吡脲、蕓苔素內酯、乙烯利、噻苯隆、芐氨基嘌呤、復硝酚鈉、單氰胺等10種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共登記產品444個,境內企業(yè)產品占97.75%,境外企業(yè)產品占2.25%,說明我國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主要依靠國內生產。就地理分布而言,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生產廠家主要分布在我國華東地區(qū),且以江蘇省數(shù)量最多。登記作物方面,水果登記種類均多于農作物、蔬菜和其他作物。在水果中,以葡萄、柑橘、蘋果、香蕉、菠蘿等5種水果登記產品最多,占水果登記數(shù)量的72.23%。農作物中,以棉花和水稻登記產品最多,占74.92%。蔬菜中,以番茄、芹菜、菠菜、黃瓜、馬鈴薯和白菜登記產品最多,占97.13%。其他作物中,以橡膠樹、煙草、花卉、綠肥、人參登記產品最多,占95.31%。由此可知,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在我國登記作物相對比較集中。登記原藥與制劑方面,除芐氨基嘌呤外,均以單劑為主。就登記劑型總體而言,以水劑、可溶粉劑、乳油、可濕性粉劑、可溶液劑5種劑型為主,占總登記數(shù)量的76.94%,懸浮劑等16種劑型均在6%以下。就單個藥劑登記劑型而言,復硝酸鈉、單氰胺、乙烯利、萘乙酸和蕓苔素內酯以水劑為主,氯吡脲和芐氨基嘌呤以可溶液劑為主,多效唑以可溶粉劑為主,噻苯隆以可濕性粉劑為主,赤霉酸以乳油為主。說明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登記不論總體還是單個藥劑仍主要以傳統(tǒng)劑型為主。
從統(tǒng)計學角度分析發(fā)現(xiàn),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的生產廠家主要分布在農業(yè)經濟發(fā)達的華東地區(qū)、西南地區(qū)的四川和重慶、華中地區(qū)的河南等地,與我國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程度具有高度一致性。登記作物方面,以我國傳統(tǒng)的大宗水果、農作物、蔬菜為主,其他小類別作物登記產品較少。登記產品以單劑為主,復配制劑登記較少。傳統(tǒng)植物生理學認為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具有專用性,不能復配使用,而現(xiàn)代植物生理學研究證明,不同的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復配使用后,將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除此之外,近年來研究表明,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也可與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以及一些肥料復配使用,具有增加效果、節(jié)約人工、降低成本等多方面優(yōu)點[17-23],復配制劑研究和配方篩選將是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研究的重要方向。在劑型方面可以看出,我國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劑型登記趨于老化,新劑型登記數(shù)量較少。究其原因,除了登記劑型與原藥的理化性質有關外,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生產廠家在新劑型研發(fā)方面投入不足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白小寧等[24]對2014年我國農藥登記產品劑型(包括殺蟲殺螨劑、殺菌劑、除草劑、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分析發(fā)現(xiàn),懸浮劑已成為我國農藥登記第一大劑型,水分散粒劑、水乳劑、微乳劑等新劑型登記比例也有較大提高。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新劑型比例低于其他農藥產品。因此,我國今后還應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劑型更新方面加大投入。
[1] 馬華升.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的應用展望[J].杭州農業(yè)科技,2004(2):2-4.
[2] 賈玉芳.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在果蔬上的應用現(xiàn)狀及發(fā)展前景[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4,25(2):59,96.
[3] 王小蘭.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在園藝作物上的應用[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16(3):46-49.
[4] 王云.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及其在林果生產中的應用[J].安徽農學通報,2012,18(14):135-136.
[5] 邱春蓮,齊國輝.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在果樹生產中的應用[J].河北果樹,2004 (4):1-3,35.
[6] 徐增達.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在花卉上的應用[J].江西農業(yè)學報,2006,18(3):94-96.
[7] 李國成,李雪勤,袁愛榮.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在林果生產中的應用[J].河南林業(yè)科技,2009,29(3):121-122.
[8] 傅騰騰,朱建強,張淑貞,等.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在作物上的應用研究進展[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8(10):233-235.
[9] 楊秀榮,劉亦學,劉水芳,等.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及其研究與應用[J].天津農業(yè)科學,2007,13(1):23-25.
[10] 段娜,賈玉奎,徐軍,等.植物內源激素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15,31(2):159-165.
[11] 宮慶濤,張坤鵬,武海斌,等.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對花生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5,43(1):25-27,53.
[12] 張宏軍,劉學,嵇莉莉,等.近幾年我國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登記概述[J].雜草科學,2007,25(4):60-62.
[13] 張宏軍,劉學,沙虎全,等.我國除草劑登記使用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J].雜草科學,2011,29(1):7-11,16.
[14] 王以燕,張桂婷.中國的農藥登記管理制度[J].世界農藥,2010,32(3):13-17,35.
[15] 余建波.重慶稻田雜草調查及35%氰氟草酯·醚磺隆WG研制[D].重慶:西南大學,2012.
[16] 張靜.我國除草劑的登記現(xiàn)狀及其發(fā)展趨勢分析[D].保定:河北農業(yè)大學,2013.
[17] 劉新月,黨建友,王姣愛,等.不同拌種劑對旱地小麥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1,39(6):529-531.
[18] 王炳賢,張強強.復配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在茄果類蔬菜上的效果試驗[J].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13(14):45-46.
[19] 王連臻,杜小鳳,吳傳萬,等.應用二次回歸正交旋轉組合法進行小麥抗低溫脅迫復配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研發(fā)[J].中國農學通報,2015,31(9):63-67.
[20] 覃宇,盛德賢,滕建勛,等.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對魔芋軟腐病影響的研究[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8(6):69-70,72.
[21] 李俊凱,徐漢虹,王勇.百草枯與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復配的增效作用[J].湖北農業(yè)科學,2007,46(5):744-746.
[22] 夏紅英,段先志,黃琨,等.復配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多·烯可濕性粉劑[J].江西化工,2000(4):18-21.
[23] 唐曉川.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對冬小麥苗期抗旱生長的影響[D].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4.
[24] 白小寧,宋穩(wěn)成,薄瑞,等.2014年我國農藥登記產品的特點和趨勢分析[J].農藥科學與管理,2015,36(2):1-3.
Registration Status of 10 Kinds of Common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in China
GONG Qingtao,WU Haibin,ZHANG Kunpeng,SUN Ruihong*
(Shandong Institute of Pomology,Taian 271000,Chin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gistration status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in China,we selected 10 kinds of commonly used plant growth regulators,gibberellic acid(GA),paclobutrazol(PP333),1-naphthaleneacetic acid(NAA),forchlorfenuron(CPPU),brassinolide(BR),ethrel(ETH),thidiazuron,6-benzylamino-purine(6-BA),compound sodium nitrophenolate,cyanamide,as the investigation object,and based on the retrieval of China pesticide information network(ICAMA),used the metrology to analyze the registration manufacturers distribution,crop,raw pesticide,preparation,formulation and other aspects.The result revealed that the manufacturers of the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East China,Southwest China,Central China.Three regions registered a total of 320 products,accounting for 73.73%.Jiangsu,Sichuan and Henan ranked top three in registration number.In all registered crops,fruits,crops,vegetables and other crops were mainly grape,cotton,tomato,tobacco and rubber tree,respectively.In the aspects of raw pesticide and preparation,except 6-BA with mixtures as the main type,other pesticides were dominated by single chemical pesticide.10 kinds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were registered as a total of 21 kinds of formulations,mainly in liquid,soluble powders,emulsifiable concentrate,wettable powders,and soluble concentrate,while the registered number of the other 16 kinds of formulations was all below 6%.As far as the single plant growth regulator concerned,compound sodium nitrophenolate,cyanamide,ETH,NAA and BR were mainly registered as liquid,CPPU and 6-BA were mainly soluble concentrate,PP333,thidiazuron,and GA were mainly soluble powders,wettable powders,and emulsifiable concentrate,respectively.
plant growth regulator; registration; formulation; manufacturer
2015-07-20
農業(yè)部農藥檢定所項目(2015);山東省農業(yè)科學院院地科技合作引導計劃項目(2015YDHZ53)
宮慶濤(1984- ),男,山東東平人,助理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農業(yè)害蟲綜合防控技術研究。 E-mail:gongzheng.1984@163.com
*通訊作者:孫瑞紅(1965- ),女,山東莘縣人,研究員,博士,主要從事農業(yè)害蟲綜合防控技術研究。 E-mail:srhruihong@126.com
S482.8
A
1004-3268(2016)02-009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