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雙
渤海大學文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
《平凡的世界》的愛情悲劇成因
姚雙*
渤海大學文學院,遼寧錦州121000
摘要:《平凡的世界》是路遙于1988年完成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也是其唯一一篇長篇小說,小說深刻刻畫了黃土高坡上盛開的愛情之花,雖然美麗卻又苦澀。本文將以孫少安與田潤葉的愛情悲劇為對象,分析《平凡的世界》中愛情悲劇的成因,探討一下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到底是誰葬送了一段段本該完滿的愛情。
關鍵詞:愛情悲?。滑F實身份差異;門第觀念;妥協思想
《平凡的世界》作為路遙先生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歷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而最讓人們所印象深刻的,則是在黃土高坡上盛開卻又在最燦爛的時候枯萎的愛情之花。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中國城鄉(xiāng)經濟改革,從雙水村農民青年孫少安、孫少平的角度看待城鄉(xiāng)經濟改革為整個國家?guī)淼挠绊?,可謂是結構恢宏,氣勢磅礴。作者以愛情故事凸顯了作品人物人性的善良,但是同樣也以愛情故事悲劇的結尾凸顯了現實生活的殘酷,留給觀眾無盡的回味。
一、現實原因———門第觀念
孫少安與田潤葉的父親在解放前都是貧農,都是靠為大戶人家打工為生,生活基礎并沒有太大的不同,生活環(huán)境的相近使得兩人的父親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為孫少安與田潤葉的相愛奠定了感情基礎。但是后來田潤葉的家庭環(huán)境有了較大的變化,她的父親成為了村子的支部書記,而孫少安的父親卻依舊是農民,家庭狀況的不同使得孫少安與田潤葉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田潤葉家的經濟情況較好,最后她進城讀書,在城里參加工作成為了人民教師。而孫少安卻在家道中落后輟學回家?guī)椭赣H支撐家庭。雖然兩者的父親有深厚的友誼,但是在現實門第觀念的影響下,田潤葉的父親覺得田潤葉喜歡孫少安這樣的窮人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因而極力反對。這種門第觀念在田潤葉的父親發(fā)達之后開始凸顯。
而事實上,城鄉(xiāng)經濟文化的懸殊也使得孫少安與田潤葉的愛情注定了成為悲劇,兩人所處的地方不同,一個是城市,一個是農村,在一起會有巨大的輿論壓力和現實壓力,濃重傳統倫理道德觀念注定了兩人的愛情不能持久。
二、主觀原因———兩人對待愛情的不同選擇
孫少安從13歲開始就輟學回家在黃土地上奮斗,從小就繼承了他父親的保守,這注定了他以后對愛情的選擇。但是年少的孫少安與田潤葉并沒有意識到雙方之間存在的問題,只是在青梅竹馬中任愛情悄然滋長。直到田潤葉勇敢地向孫少安表達了自己的心意:少安趕快低頭看潤葉交到他手里的那封信,才發(fā)現這不是田福軍給公社領導寫的那封!他莫名其妙地把信從信封里抽出來,看見一張紙上只寫著兩句話———少安哥:我愿意一輩子和你好。咱們慢慢再說這事。潤葉孫少安站在公路上,一下子驚呆了。他扭過頭來,看見潤葉已經穿過東拉河對面的石圪節(jié)街道,消失在了供銷門市部的后面。街道后邊的土山上空,一行南來的大雁正排成“人”字形,嗷嗷地歡叫著飛向了北方……”孫少安雖然被這突如其來的幸福沖昏了頭腦,但是馬上就清醒了過來,農民與公家的教師是不會有結果的。
孫少安繼承的傳統負荷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孫少安與田潤葉是真心相愛的,但是在傳統的門第觀念中,孫少安與田潤葉根本談不上門當戶對,孫少安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惶恐,最終他選擇了退縮。孫少安娶了山西姑娘秀蓮,按照他的觀念,秀蓮五官清秀,身體豐滿,是莊稼人理想中的婚嫁對象,最主要的是秀蓮的娘家沒有向孫少安要彩禮錢,權衡種種,孫少安最終選擇了向現實臣服,與秀蓮結為連理。而在日后的生活過程中,秀蓮炙熱的愛慢慢暖了少安的心,成為了他的精神依托和強力后盾,更支持著他從結婚到承包磚瓦廠,到辦村小學,一步一步發(fā)跡起來。而正當他們的生活充滿希望與幸福的時候,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的秀蓮卻患了肝癌,孫少安的愛情又一次在這里終結,這種不能持久的幸福成為了文中最大的悲劇。
另一方面,田潤葉對于孫少安的愛并沒有隨著孫少安的結婚而終結,孫少安始終占據著田潤葉心中的位置,孫少安的結婚為田潤葉帶來了巨大的痛苦,甚至在家里要給她介紹對象時她都是極力反對。而現實生活同樣讓這個善良的女孩屈服了,為了她二爸,田潤葉最終也是成為了政治聯姻的犧牲品,嫁給了一個不愛的男人。而本該在一起的人勞燕分飛,卻是最讓人傷心的事情。
事實上作為政治聯姻的犧牲品的田潤葉最終也沒有得到幸福,雖然她和李向前結了婚,但是她卻并不喜歡李向前,盡管這個男人為她做了許多事情,卻從未有所回報。李向前的好連田潤生都看得清清楚楚,田潤葉冷淡的態(tài)度讓田潤葉的父母都覺得有些對不起李向前。但是這些都不能改變她并不喜歡李向前的事實,最終還是選擇離開李向前去省城教書。而悲劇的結尾,李向前酒后開車出事而雙腿殘廢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后,田潤葉幡然醒悟,回到李向前身邊照顧起李向前來,作者在文中描述田潤葉與李向前的婚姻是在千辛萬苦之后獲得的幸福,但是依筆者所見,這一點是不符合常理的,完全屬于作者的一廂情愿。田潤葉出于同情才回到李向前身邊照顧起李向前來,這并不是愛情,只能證明田潤葉的心地善良,無法說明他們之間有了愛情。實際上田潤葉的結局是最讓人唏噓的,最終她什么都沒得到,幸福到頭來還是沒有眷顧她。
三、無奈的妥協思想的鉗制
孫玉厚老漢沉痛地對少安說:“爸爸對不起你。爸爸一輩子沒本事,沒把你的書供成,還叫你回來勞了動。受苦不說,你這么大了,爸爸連個媳婦也給你娶不回來。爸爸心里像貓爪子抓一樣,死不能死,活不能活啊!”少安回答說:“只要財禮少,我不挑揀人。女方不嫌咱家窮,能和咱們一塊過光景就行了?!痹诟赣H的影響下,最終孫少安屈服于現實,不再想著追求田潤葉那樣的鳳凰,因為他高攀不起,理想的愛情也抵擋不了現實生活的殘酷,他還是決定找個農村姑娘結合分擔家里的壓力,或許這樣的妥協也讓孫少安痛苦不堪,但是也是沒有任何的辦法。雖然孫少安將自己擇偶的標準降到了最低,可是最終出現在他面前的秀蓮卻挺叫他滿意的,秀蓮五官清秀,身體豐滿,是莊稼人理想中的婚嫁對象,還不用給她彩禮錢。這對于孫少安來說或許是較為能夠接受的結局,他為了了卻父親的心愿,分擔父親的負擔而低下了自己的頭,曾經理想的愛情也只能隨著他和秀蓮的結合而深埋在記憶之中,成為讀者的嘆息。
孫少安的婚姻是向父母妥協,因為家中的條件沒辦法支持孫少安追求田潤葉那樣的富家女?;楹蟮膶O少安似乎將對田潤葉的感情棄之腦后,努力為了秀蓮奮斗。從結婚到承包磚瓦廠,到辦村小學,他的奮斗中沒有再出現田潤葉的影子,似乎與田潤葉再也不會有所相關。而田潤葉的妥協則是為了自己的二爸,因為她不想看到待自己像親生女兒一樣的二爸因為政治上的斗爭而出現什么意外,所以作為政治聯姻的犧牲品,田潤葉嫁給了司機李向前。二者的妥協造成了愛情的悲劇,但是我們也無法在這里去評判這種妥協的對錯,畢竟我們都不曾身處于當事人的角度。
四、作家的悲劇情結
(一)文學作品的慣例
在文學作品中,最能夠給讀者以深刻的影響的永遠都是悲劇。正因為如此,《平凡的世界》才給了讀者以如此深刻的影響。作為作家在長期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以及人生經歷中沉淀和感悟的結果,路遙的小說中悲劇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平凡世界的愛情總是離不開各種現實帶來的磕磕絆絆,但是最終無論能否修成正果都能給人以深刻的影響。永恒的苦難才能凸顯出短暫的美好。《平凡的世界》中寄托的是路遙“愛情烏托邦”理想,他像我們展現了一朵朵美麗的愛情花朵,卻又在花開得最美最好的時候結束它的生命?,F實的拳頭瞬間讓一段美好的愛情化為烏有,其實只是為了告訴我們愛情不能脫離現實生活而存在,而一個連生活都無法把握的人的愛情,只能以悲劇而結束。
小說的發(fā)展路徑是由作者決定的,小說的結局反映的是作家本人對待愛情的態(tài)度以及對愛情的思考,而對于路遙來講,通過愛情悲劇更能夠突出城鄉(xiāng)經濟改革為整個國家?guī)淼挠绊?,展示了青年男女在各種矛盾沖突中心靈的痛苦和歡樂,有助于挖掘作品的深度。而在路遙本人的感情生活中,其內心也是不愿意看到圓滿的愛情的,至于為什么得出這樣的結論,下文將進行詳細的敘述。
(二)路遙的初戀情結
路遙也是農民出身,從他由鄉(xiāng)村進入城市的第一刻開始,他就意識到了城市姑娘與鄉(xiāng)村姑娘的不同之處,截然不同的穿著打扮和截然不同的性格使得路遙對城市姑娘產生了朦朧的愛慕之情,但是他卻帶有天生的自卑感,這種自卑感使得他無處安放自己的愛慕,卻也將他帶上了另一條路。
1969年,年僅20歲的路遙擔任延川縣革命委員會副主任,這時的他春風得意、平步青云,而大量上山下鄉(xiāng)的知青為路遙打開了外面的世界的大門,讓路遙重新燃起了少年時期的理想。路遙雖然平時不愛說話,但是卻愿意和知青進行交往,而交往得愈深他愈想找到一位有知識有文化的女性作為自己的妻子,讓自己進一步了解和融入城市文明。可以說知青讓路遙的思路得到了極大的拓展,讓路遙對于城市文明了解得更多,讓他的思想不在拘泥于那片黃土地。而后路遙與文藝宣傳隊演員、北京插隊知青林紅相戀滿足了路遙的需求。
上山下鄉(xiāng)的知青大多有返回自己家鄉(xiāng)的愿望,正好當時國家開始在下鄉(xiāng)的知青中招工,很多知青都想利用這一機會回到城市,當時有個名額讓返鄉(xiāng)青年路遙去銅川豪號信箱當工人,路遙將這一機會讓給了當時與他熱戀的知青林紅?;氐匠鞘械牧旨t與路遙只能借書信進行聯系,開始書信比較頻繁,后來林紅被一個解放軍下級軍官熱烈追求,最終選擇了與路遙分手,還將路遙給她的定親紀念物—一塊棉花被面寄還路遙。雖然這其中有一定的曲折,存在一些誤會,但是這次分手仍舊給了路遙不小的打擊,由此甚至影響了路遙作品的寫作方式。
作品作為作家意識的體現,作品中的主人公勢必也帶有作者的影子,從路遙的作品中可以很明顯地發(fā)現這一點。路遙筆下的愛情多是以美好開端的,甚至讓人們誤以為會有圓滿的大結局,但是路遙對于初戀的美好回憶與初戀的背叛和拋棄形成心理落差使得他不愿意賦予作品中的主人公圓滿的愛情。這種扭曲的心態(tài)不僅體現在路遙的作品中,也體現在路遙的現實生活中。路遙后來與知青林達結合后,將這段愛情視為一種征服,而路遙的態(tài)度對敏感又自尊的林達來說是不可接受的,這種悲劇性的開頭注定了路遙和林達的愛情將以悲劇性結尾。
路遙一生中失敗的愛情經歷給了路遙以莫大的打擊,無論是初戀還是婚姻,自此路遙對于愛情就處于絕望的狀態(tài),直至他逝世。這也注定了路遙一生中創(chuàng)造的所有藝術作品都沒有寫過圓滿的愛情故事,因為他自身的愛情就是不圓滿的。一方面是心理的扭曲使得他不愿意看到別人的愛情圓滿,另一方面是他根本不知道圓滿的愛情如何去書寫,所有的小說中的愛情都只能以悲劇結尾。
五、結束語
從某種意義上講,作者創(chuàng)造文學作品的目的必然是有話要講,并且是要借文中主人公來講出來,如何才能講好,這是非??简炞髡呶淖止Φ椎氖虑?。《平凡的世界》的愛情固然讓人覺得美好,但是理想終究不會跟現實相同,城鄉(xiāng)之間的鴻溝不會因為愛情而消失,這樣的時代背景加之傳統的婚姻觀念和封建的門第觀念的羈絆,注定了所有的主角的愛情都只能夠是以悲劇作為結局。另一方面,作者自身不完美的愛情經歷賦予了作品悲劇情結的囿限,同樣也是注定了作者筆下的人物愛情悲劇的結局。
[參考文獻]
[1]肖云生.《平凡的世界》中的“門當戶對”婚戀現象[J].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13(2):49.
[2]徐芹.淺析《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安的愛情悲劇[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12):253.
[3]李珉.淺議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的崇高美[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4(7):117-118.
中圖分類號:I20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049-(2016)01-0109-02
*作者簡介:姚雙(1992-),女,漢族,遼寧海城人,渤海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yè),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