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陳立平,楊麗娟
四平市中心人民醫(yī)院門診部,吉林四平136000
門診采血護士職業(yè)損傷危險因素及防護
李波,陳立平,楊麗娟
四平市中心人民醫(yī)院門診部,吉林四平136000
門診采血護士,作為醫(yī)院工作的一線工作者,其長期暴露在危險因素之中,從而導致其職業(yè)損傷發(fā)生的幾率提高。門診采血護士職業(yè)損傷主要為機械性損傷、化學因素損傷和心理性損傷。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來對其加以保護。此篇論文通過分析操作過程中職業(yè)損傷的危險因素,并采取了相應的防范措施,從而提高了采血護士的防范意識,杜絕和減少職業(yè)損害的發(fā)生。
采血護士;職業(yè)損傷危險因素;防護措施
隨著醫(yī)療行業(yè)的外科手術應用不斷增多,在手術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流血過多的狀況,從而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或者說,在一些物理傷害中,會導致患者的流血過多,這些都需要一定的血液供應才能為患者的治療提供保證[1]。而采血機構承擔著醫(yī)療救治、科學研究、教學實踐的任務,其主要是為臨床提供充足、安全、有效的血液。在當前階段,我國無償獻血一直在提出,然而,在無償獻血的過程中,對于血液的質量,卻難以得到保證。尤其是在我國當前各種傳染性疾病不斷增多的狀況下,不僅是血庫所面臨的危險增多,就連采血護士也面臨著更大的風險。
1.1血液接觸因素
由于采血護士本身崗位的特殊性,使得其在整個工作過程中,不可避免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來自患者的多種致病微生物,故感染的幾率高。其主要可以分為如下幾種狀況:①靜脈穿刺時角度掌握不當,從而針眼按壓不到位或者時間不夠,從而使得采血后,患者針眼處血液流出,而自身沾染到。②采血試管的密封性缺乏。由于醫(yī)院設備相對較多,所以在設備質量的保證上,可能會存在一定的缺失[2]。這就容易導致血液污染的產(chǎn)生。③在將試管內的血放置容器的過程中,由于拔出的速度沒有控制好,或者說,對其壓力沒控制好,導致殘余的血液濺出。④護士自身著裝不規(guī)范,防護性較差。
1.2物理性因素
①紫外線的影響:紫外線對人的眼睛和皮膚有刺激性,直視可造成眼炎、皮炎、紅斑。②噪音的影響:長期在90 dB以上的噪音下工作可造成大腦皮質興奮與抑制平衡失調,可發(fā)生頭暈、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煩躁、疲勞、睡眠障礙。③銳器損傷:采血室護士工作中與針頭接觸最密切,容易引起意外針刺傷可直接引起經(jīng)血液傳播的傳染性疾病、引起銳器損傷的原因如門診采血室患者比較多,因為采血必須空腹進行,所以采血的時間就相對比較集中,由于工作繁忙就會在套針帽時容易刺傷手指或針尖不按要求放入特定的容器內不經(jīng)意被刺傷等;有的單位實行績效,護士急于完成操作,新護士技術不熟練,采血用具陳舊,患者的詢問干擾,注意力分散,針帽回套,處理醫(yī)療廢物過程中都是導致易被針刺傷的原因。而從這些被銳器刺傷的原因可以看出,護士本身的自我防護意識過于薄弱,沒有正確認識崗位的危險性[3]。④強制性的體位: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易使頸椎、腰椎疲勞,易得頸椎病,腰椎病,下肢靜脈血栓,影響身體健康。
1.3化學性損傷因素
長期應用化學制劑消毒液泡止血帶,帶血物品用化學制劑消毒,消毒劑經(jīng)過皮膚黏膜進入呼吸道,對呼吸道、眼睛都有刺激作用,引起眼灼傷、胸悶、氣喘、皮膚過敏等癥狀。
1.4社會心理因素
女性特殊心理狀況、月經(jīng)期、孕期、來自家庭的壓力、工作中的壓力,碰上穿刺困難的患者尤其是現(xiàn)在我們還負責小兒的采血工作,難度很大,家家都一個孩子視為小皇帝,一針采不出來遭到家長的辱罵,甚至動手打人所以壓力很大[4]。經(jīng)常與患者的血、尿打交道還有被傳染的危險,待遇還不高,心理極不平衡易導致職業(yè)倦怠心理。
1.5其他因素
穿刺完畢拔針后患者突然起身,操作者周圍人員過于擁擠,超負荷,反應能力差等。
2.1生物損傷防護
操作時一定要帶手套,特別是手上有傷口時,由于采血針質量問題或標本瓶壓力不足需要用注射器針頭加壓,血液外溢,如操作不帶手套,極易被梅毒、HIV乙肝抗體陽性患者血液污染,有被感染的可能。手套破損立即更換。在操作時戴手套,這樣就避免了操作者的手與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的物質接觸,其目的是雙重性的,既保護醫(yī)護人員,也保護了患者。研究表明,如果被血液污染的鋼針刺穿一層乳膠或聚乙烯手套,醫(yī)護人員接觸到的血液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觸到的血液量低50%以上,由此可見,戴手套是非常重要的[5]。相關工作完成后再脫去手套,脫掉手套并立即洗手。建議對此崗位的護理人員每年進行乙肝檢查,對乙肝表面抗原陰性的護理人員免費接種乙肝疫苗,半年后復查。
2.2物理因素損傷的防護
2.2.1紫外線的防護照射時禁止入內,紫外線光不能直射眼睛,照射后30 min通風。
2.2.2噪音預防設備定期檢修,使噪音減小到最小。裝修時采取隔音設施。
2.2.3銳器刺傷預防在整理和處理使用過的針頭過程中,使用過的針頭未及時放進銳器盒是發(fā)生針刺傷的高危環(huán)節(jié)。及時回收用過的針頭用過的針頭應該立即放進防刺穿、防漏的醫(yī)療垃圾收集箱中。手始終不要碰到收集箱,小心謹慎地將針頭丟入盒內。收集箱應該放在操作方便而又安全的地方。收集箱超過2/3滿應立即更換[6]。
2.2.4配備合理的編制和專業(yè)結構如護士嚴重缺編工作量大,頻繁的倒班,超負荷狀態(tài)下應激反應能力差,精力不集中,護士身心高度緊張,大大增加職業(yè)傷害的頻率和程度。
2.2.5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環(huán)境應寬敞,明亮,光線充足,配有舒適的座椅。省力便捷的操作臺。
2.3化學性防護
為減少化學制劑對人的損害使用一次性止血帶,減少以前止血帶反復用,用消毒液檫拭物體表面應,操作時應戴手套,口罩。
2.4社會心理因素防護
護士積極認識和預防職業(yè)危害,加強護士的自身防護,嚴重重視職業(yè)傷害帶來的后果,不能存在僥幸心理,一旦發(fā)生正確處理.并積極尋找損傷后的心理支持,維護和促進身體健康,加強鍛煉,提高身體抵抗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創(chuàng)造和諧的工作氣氛,減輕緊張心理。身體健康是為患者服務的關鍵。在工作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與患者的溝通能力。同時也希望醫(yī)院能關愛這個特殊崗位的護理人員,給她們好的待遇,獎金應向她們傾斜,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其積極性,激發(fā)工作熱情。
防護措施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其被感染的可能性,從而使得門診采血護士的安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門診采血的危險因素并沒有減少。面對該種狀況,筆者認為,不僅要對其防護措施加以研究,還需要對其處理措施進行明確。一旦受到職業(yè)危害,第一時間將自身的損害將至最低。通常來說,在門診采血護士受到職業(yè)損傷時:①如果被血液濺到皮膚之上,需要使用一定的清潔措施對其被污染的地方進行徹底的清洗。②如果黏膜暴露,需要使用生理鹽水進行反復沖洗。③物理傷口處理方案。一旦護士自身受到物理損傷,需要第一時間將傷口處的血液擠出,盡可能地擠出傷患處的血液,然后再使用流動水進行沖洗。在沖洗后,可用消毒酒精或者碘伏消毒液來進行清理,并加以包扎。對乙肝或丙肝陽性患者的血液、體液污染的銳器刺傷后應在24h內抽血查乙肝、丙肝抗體,必要時抽患者血對比,同時注射乙肝免疫高價球蛋白按1個月、3個月、6個月注射乙肝疫苗。被HIV陽性患者血液、體液污染的銳器刺傷后,應在24h內去檢驗科抽血查HIV抗體,必要時同時抽患者血對比。按1個月、3個月、6個月復查,同時口服賀普?。ɡ走欢ǎ?片/d,并通知醫(yī)務處、感染科進行登記、上報、追訪等。
綜合該文可以看出,門診采血護士在工作之中,確實面對著較多的職業(yè)風險。該文就這些風險進行分類,從而可以看出,這些風險可以通過防護措施的提出來降低其發(fā)生幾率。但是,其本身仍舊處于一個相對復雜且危險的環(huán)境中。所以,醫(yī)護人員自身的保護意識不能降低,應隨時保持警惕。一旦受到職業(yè)損傷后,應該如何進行處理。醫(yī)院需要根據(jù)自身的實際狀況,來制定有效的防護措施和管理辦法,從源頭上減少職業(yè)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傳播的機會,并且建立一個完整的報告制度及一個系統(tǒng)而全面的診斷治療體系,給采血護士提供最大限度的醫(yī)療支持,從而保證護士的身體健康,降低醫(yī)療過程中事故的發(fā)生幾率。這不僅是對護士本身的負責,也是對社會大眾的負責,更有利于提高我國門診采血的安全性,推動醫(yī)療服務質量的提高。
[1]鐘春梅,楊玉珍,張煒興,等.口腔門診護士職業(yè)損傷的危險因素及防護措施[J].當代醫(yī)學,2009(12):124-125.
[2]吳珠英.眼科門診護士職業(yè)損傷的危險因素分析及防護[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16):88-89.
[3]《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年第9卷總目次索引[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36):8965-9074.
[4]畢云芳.流動采血車采血護士職業(yè)損傷的因素及防護[J].當代護士:??瓢?,2009(11):4-6.
[5]謝彩霞.門診護士職業(yè)損傷的危險因素和防護措施[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12):995-996.
[6]謝英.門診采血護士職業(yè)暴露危險因素及防護措施[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8(14):2177-2178.
Risk Factors of Occupational Injury of Outpatient Blood Collection Nurses and Protection
LI Bo,CHEN Li-ping,YANG Li-juan
Department of Outpatient,Siping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Siping,Jilin Province,136000 China
The outpatient blood donation nurses,as the front-line workers in thehospital,are exposed to the risk factors for a long term,thus leading to the increase of incidence rate of occupational injury,the occupation injuries of outpatient blood donation nurses mainly include mechanical injury,chemical injury and mental injury,we need to adopt a certain measures to protect them,the paper analyzes the risk factors of occupational injury in the operation process and adopt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measures thus improving the prevention awareness of blood donation nurses and stop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occupational injury.
Blood donation nurse;Occupational injury risk factor;Prevention measure
R13
A
1672-5654(2016)08(c)-0096-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24.096
李波(1974.12-),女,吉林四平人,大專,主管護師,主要從事門診部工作。
(2016-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