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珣
(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四川 綿陽 621700)
?
淺談視唱練耳在高師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郭 珣
(四川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四川 綿陽 621700)
【摘要】視唱練耳作為音樂教育基礎中的基礎,在高師音樂教學工作中,無論是學生對音樂理論的學習和表達,對器樂的演奏練習,亦或是教師的示范講授,都是必須首先予以解決掌握的。甚至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學生層面,視唱練耳基本功扎實與否,決定了一個高師生在音樂路上能走多遠。在教師層面,對視唱練耳的重視程度如何,決定了一個教師自身音樂素養(yǎng)的高低。
【關鍵詞】高師;視唱練耳;方法
音樂是一種借以通過對聲音進行有意識地組合,來表達人們內心感情,進而間接反映社會生活的藝術形式。中國古代關于音樂和文藝理論的專著《樂記》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這段話大意是說:所有音樂都源自人的內心。而人的內心活動,又是受到外物影響的結果。人心受到外物的影響所感,通過聲音表現(xiàn)出來。各種聲音相互應和,產生變化,進而產生條理次序,就叫做音。將音組合起來通過器樂進行演奏和歌唱,再配上道具舞蹈,就叫做樂。音樂必定是經由旋律、節(jié)奏、音色、力度,以及和聲、復調、曲式、管弦樂法等手段來綜合展示的。學生如何才能通過正確學習,掌握并運用好這些音樂元素,決定了視唱練耳被視為音樂教學中最基礎又是最重要的一門課程。我國古代文獻記載,古人已經很重視視唱練耳的重要性。古代學生讀書,在識字和音樂方面,多采取唸、誦、吟、唱等四種方式,而通過腔調表達文字內涵的“誦唸”就介于通常人們理解的“吟”與“唱”之間,并且,還伴以古琴彈奏,以古琴彈奏之音作為讀書、發(fā)音的音高標準?!对娊洝肪褪俏覈杏涊d以來最早的吟誦作品。當前,在高師音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錯誤的觀念,有些學生,以為學琴就是會彈幾首曲子;有些不太專業(yè)的老師,認為只要教會學生彈幾首曲子就可以了。任何一種情況,對于學生來說,都是極其糟糕的。因為音樂學習中有一項決定學習質量的基本內容,那就是視唱練耳。匈牙利著名鋼琴教育家柯達伊說過一句話:“不先歌唱就開始學器樂的兒童,一生注定沒有音樂。”也從另一個側面對視唱練耳的重要性做了注解。
視唱練耳主要指視譜即唱和聽覺鍛煉,亦即是“唱”和“聽”的訓練。“視唱”指的是拿到一份樂譜就可以按照樂譜所要求的規(guī)范,準確地唱出曲調的音高和節(jié)奏等,也即看譜即唱的能力。實踐中,可區(qū)分為節(jié)奏、單聲部或多聲部旋律、有伴奏的單聲部或多聲部旋律等視唱。通過對高師生的視唱訓練,旨在培養(yǎng)并加深他們對音樂中拍子、音程和調式等感性的認識,以及能熟練掌握各種譜號,區(qū)別不同音之間音高的不同,不同音符所代表的長短時值,正確認識判斷各種升、降記號以及各種調式與調性等等。視唱的最終目的,還在于對音樂表情的闡述,即有表現(xiàn)力的完整演唱,或者說對作品恰到好處的處理或再創(chuàng)作。通過視唱,對音樂中的各種關系,如音程與和弦的構唱、節(jié)奏與旋律的視唱等等熟悉后,在聽音方面也才能得到真正提高。也可以先通過對各種音樂素材的熟悉,加深理解,進而促進視唱?!熬毝保瑒t是指對學生聽覺方面的培訓。要求學生通過聽力訓練,培養(yǎng)出對音樂節(jié)奏的辨別能力、對音樂的記憶能力以及對音樂的內心聽覺。不但能靠聽覺分辨出音程、和弦以及節(jié)奏,還要把聽到的音或曲調用五線譜準確記錄下來。同時,還要能夠聽辨和弦,分析和弦的性質、功能,構唱音程與和弦等等,通常是對鋼琴上彈奏出來的音進行聽辨。由于每種樂器皆有各自不同的音色,就算同一樂器,也可以有不同的音色,所以,通過聽覺訓練,還要求能夠對音色準確辨別。即便是一首樂曲演奏中各種樂器的混合音色,均要能夠一一分辨出來。實踐中,對學生的練耳培訓,可從單音模唱入手,進而到多音模唱、和弦聽辨、和弦合成、聽記節(jié)拍,聽記旋律等等,由淺到深,循序漸進。
在這之前,首先要解決識譜的問題。樂譜是音樂存在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也是音樂傳遞的一系列符號。要想學好音樂,首先就要能夠正確、快速地識別音符,具備識譜或讀譜的能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加強對學生正確識別樂譜并使用樂譜準確表達音樂的嚴格訓練。不經過系統(tǒng)學習,不識樂譜,演唱或演奏樂曲時,就只能死記硬背地模仿,而不可能了解和體會樂曲中的音樂組織和結構,更談不上用正確的音樂記憶對音樂加以理解,表現(xiàn)出一首樂曲應該有的音樂意境。所以,培養(yǎng)學生準確識譜的能力,是視唱練耳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鋼琴譜就是五線譜,一般情況下,右手彈上面一行譜表(通常是高音譜表),左手彈下面一行譜表(通常是低音譜表),學習中,最好和視唱練耳結合起來,這有助于培養(yǎng)音準。實踐中,筆者通過教學發(fā)現(xiàn),提到識譜,有些老師認為只要學生不錯音,指法和節(jié)奏正確就可以了。這些方面固然是識譜時需要注意的問題,但卻并不是最終目的。識譜訓練的最終目的,是要求學生能夠在表演狀態(tài)下,做到獨立、正確、完整、高效地視奏樂曲。視唱練耳教學中,視唱重點在于對調性的整體把握和有樂感有狀態(tài)的演唱,難點在于唱準音程的關系。練耳重點在于對易混節(jié)奏、旋律的聽辨,難點在于對變化節(jié)奏和音程關系的把握。實際上,由于高師學生大多經由集訓考入,沒有經過音樂的系統(tǒng)學習,視唱練耳的基礎通常都比較差。結合教學實踐,筆者把學生分為了三種類型,因材施教。第一類是基礎差,被動學習的。應采用多抽查、多肯定的方法,鼓勵學生提高對視唱練耳學習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第二類是基礎較差,學習方法單一的,應采用有針對性的訓練,在節(jié)奏、音準、唱法等薄弱環(huán)節(jié)對癥下藥。第三類是主動學習,基礎較好的,則應該采用多樣化靈活的方式,讓他們帶詞視唱、多聲部視唱和聽辨等。
具體可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一是講授法。側重講解音樂理論知識,提升高師生專業(yè)認知水平。在音樂理論知識中,和聲學、對位法(復調)、曲式以及音樂史,都是極為重要的。例如鋼琴曲,都是由感性和理性兩種因素構成。感性因素,指的是樂音直接作用于聽覺時,我們所能體會到的種種感受。對樂音的直接聽感,就能產生藝術意義。但是,鋼琴曲的縱向、立體音響的結合、橫向展開的結構以及何人因時、因地、因緣創(chuàng)作出來等理性方面問題,則必須由相應的理論知識來解答。當有了這些知識,再與聽覺直感結合起來,就會加深感受并使感受更有根基、更為深透,在彈奏時,就會對樂曲的認識有居高臨下之感。
二是示范法。主要由教師示范構唱,學生模仿學習。在這里,首先要注重對“音樂”的提煉,視唱練耳教學素材應來源于實際作品。教師自己要對音樂作品分析,將其中比較典型的、適合進行視唱或聽覺訓練的部分挑選出來,進行簡化、拆分,或直接引用,納入課堂教學內容。然后,通過老師的構唱示范,讓學生從具體的對比中體會到差別和改進的地方。這樣,他們會思考,同樣一首曲子,怎么會有這么不同的演奏,從而激勵他們從藝術上、技術上不斷進取。同時,通過示范法,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和疑問,比如,樂曲的基本風格應當如何理解、音樂的基本性質應當是怎么樣的,樂句應當怎樣劃分等等疑惑,都可以從老師的示范構唱中找到啟示。
三是練習法。指的是對視唱中的重難點反復練習。實踐中,目前很多老師過于強調以單一聽唱訓練為主,而忽略了加強對具體音樂形象的訓練。例如,在對音高、節(jié)拍、節(jié)奏、調式、旋律、和聲等音樂要素訓練過程中,可多讓學生聆聽實際作品的音樂音響,利用音樂作品中的素材,綜合的開展作品的音響聽覺分析,從整體音響效果中感知訓練的各項內容,并逐漸形成綜合感知音樂的能力。增強學生對音樂的的理解力和表現(xiàn)力,從而達到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感知“音樂的耳朵”的最終目的。
四是合作學習法。對學生進行分組,掌握得好的與掌握比較差的搭配,對相關視唱片段進行研討。除分配常規(guī)視唱片段給討論小組外,老師可以有意識地把各類音程和節(jié)拍寫成一條聽起來比較特殊別扭的視唱演習,基本不成調,借以考察學生真實掌握的程度。
養(yǎng)成打拍子的習慣。在唱或聽音樂時,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打拍子的習慣。因為音樂是速度和節(jié)拍組織下的律動。打拍子對于訓練穩(wěn)定的節(jié)拍感、速度感、節(jié)奏感等都是有很大好處的。養(yǎng)成習慣后,只要音樂一響,樂曲的律動自在心中,特別是在聽記音樂時,自然就容易上手,對于音樂理解的程度自然會越來越深刻。
養(yǎng)成默唱的習慣。默唱是訓練內心音響的重要的手段。不論是模唱練習,還是視唱,不論是聽寫還是聽辨,都需要默唱。例如模唱練習,音響一出,立即在心里先默唱一遍,然后發(fā)聲,亦或邊聽邊心里默唱,有利于音響的記憶。
養(yǎng)成循序漸進的習慣。總的說來,視唱練耳的訓練過程,是一個大腦對各類音響分類、熟悉以及逐漸記憶的過程。每類音響都有不同的分辨、確定、記憶以及不斷鞏固的過程,前音響沒有辨別清楚和鞏固,又加入新的音響,大腦就會對音響產生混亂。比如,大六和弦與小四六和弦之分,這兩個外音都是小六度,只有中間音有區(qū)別,本來這兩個音響就比較容易混淆,要是前一個和弦不能清晰而快速辨別,后和弦進入,就對出現(xiàn)對音響判斷的不確定和失誤。隨著內容不斷增多,會導致學生對信心的喪失,以為自己越練越差。其實,這就是大腦來不及消化,對音響混亂造成的。所以,在練習中,一定要注意循序漸進。歸根結底,視唱練耳是一門需要日積月累的課程。音樂是聲音的藝術,辨別音響的細微之處非常重要。不少學生經常是充耳不聞,沒有注重細心聽和仔細感知,須知,“聽到了”并不等于“理解了”。
在高師音樂教學中,視唱練耳貫穿了發(fā)聲練習與作品視唱的音樂教學全過程。視唱練耳課程的目標大致歸納為三個。一是知識目標,即準確辨認,掌握譜表、調性、樂句、音值組合等基本理論。二是能力目標,即以培養(yǎng)發(fā)展音樂聽覺能力為核心,系統(tǒng)培養(yǎng)學生運用聽覺來分析、識別、處理音樂的能力,并在以后的表演和教學中發(fā)揮作用。三是素質目標,則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與準確表達音樂音響的能力,最終成為一個合格的小學學前音樂教師。良好的視唱練耳訓練,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改善和增強節(jié)奏感、音準和音樂表現(xiàn)力,而且有助于提高他們在音樂方面的記憶力和創(chuàng)造力。作為教授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師,應多在實踐教學中摸索出更多更好的通過視唱練耳訓練提高學生聲樂水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