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英杰
?
腹腔鏡在婦科疾病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
鄭英杰
【摘要】目的 觀察腹腔鏡在婦科疾病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100例婦科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行常規(guī)開腹手術治療,觀察組行腹腔鏡治療。結果 觀察組手術過程中出血量少,術后腸功能恢復快且患者所需的住院時間少,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婦科患者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出血量少、對患者造成的損傷小,產生并發(fā)癥少,治療效果突出。
【關鍵字】腹腔鏡;婦科疾病;應用效果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gynecological diseases. Methods From August 2014 to August 2015,100 cases of gynecological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f 50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conventional open surgery,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laparoscopic treatment.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of operation process in lessbleeding,postoperative 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and patients required less hospitalization tim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gynecological patients,has less amount of bleeding,fewer complications,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 Laparoscopy,Gynecological diseases,Application effect
腹腔鏡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婦科治療中,與傳統(tǒng)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可以利用照相、記錄手術系統(tǒng)等手段,再通過計算機處理后進行存儲、分析判斷等,提高微小病變的檢出率。具有微創(chuàng)、患者出血少等優(yōu)點[1]。本文選取100例婦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進行分組后使用不同的手術方法進行治療,通過患者的出血情況、術后腸功能恢復情況及住院時間等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婦科患者均需要接受手術治療。將10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有手術合并癥以及惡性病變的患者排除在外[2]。觀察組50例患者,年齡在23~58歲,平均年齡為(42.3±2.4)歲;其中,異位妊娠13例,卵巢輸卵管疾病16例,不孕12例,子宮肌瘤9例。對照組50例患者,年齡在21~61歲,平均年齡為(43.4±2.7)歲;其中,異位妊娠15例,卵巢輸卵管疾病14例,不孕10例,子宮肌瘤11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疾病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在手術前患者均要注意飲食,以流食為主,以便清潔腸胃。在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后,根據(jù)患者年齡、疾病類型等實際情況進行子宮、輸卵管切除、粘連松解等常規(guī)開腹術[3]。
觀察組患者則是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后,根據(jù)腹腔鏡手術治療方法進行操作。在患者的肚臍孔下方和下腹的左右兩側10 mm和5 mm處作為穿刺套管的位置,對不同病情的患者進行不同的切除術,用可吸收縫合線來縫合創(chuàng)口。
1.3 療效判定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在采取不同手術方法后,患者的出血情況、術后腸功能恢復情況及住院時間等。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運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 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進行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出血量為(55.6±16.3)ml,低于對照組患者(143.2±79.3)ml,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在術后腸功能的恢復時間為(13.2±2.3)h,而對照組患者的腸功能恢復時間為(44.3±5.5)h,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住院(3.4±0.6)d,對照組患者則住院(7.3±1.5)d,觀察組患者的住院天數(shù)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共有7例患者出現(xiàn)發(fā)熱現(xiàn)象,發(fā)熱率為14%,而對照組則出現(xiàn)13例,發(fā)熱率為26%,對照組的發(fā)熱率高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傳統(tǒng)開腹手術對患者傷害大、患者傷口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愈合,術中出血量較大。因此,腹腔鏡手術逐漸代替了傳統(tǒng)開腹手術[4]。腹腔鏡手術主要是通過對患者盆腔內各個臟器的情況都能有比較好的觀察、判斷,能夠對子宮肌瘤、輸卵管堵塞等可以有所了解后進行手術治療。腹腔鏡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口小、術中出血少,患者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恢復[5-6]。目前,臨床收治的婦科患者越來越多,這與當代的社會環(huán)境以及人們的生活習慣等均有重要的關系。婦科疾病嚴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
研究表明,腹腔鏡手術對多種婦科疾病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例如子宮肌瘤、不孕癥以及輸卵管堵塞等[7],實踐證明,觀察組患者出血情況、術后腸功能恢復情況及住院時間等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婦科患者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少、對患者造成的損傷小,產生并發(fā)癥少,治療效果突出。
參考文獻
[1] 徐秋蓮. 四種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在良性婦科疾病中的臨床效果比較[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1,49(14):31-32.
[2] 鄭桂芹. 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對良性婦科疾病臨床效果及術后生活質量影響[J]. 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9):3174-3176.
[3] 沈薇. 腹腔鏡手術治療老年婦科疾病的臨床體會[J]. 中國臨床醫(yī)生,2011,39(10):39-41.
[4] 施曉,章波兒,李海洋,等. 腹腔鏡手術對良性婦科疾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 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125-127.
[5] 郝云紅. 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在婦科疾病治療中的應用[J]. 中國基層醫(yī)藥,2013,20(4):546-548.
[6] 錢月芳. 腹腔鏡及開腹行子宮肌瘤剜除術的療效觀察[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11(32):28-30.
[7] 林春,劉琦. 320例良性婦科疾病腹腔鏡手術臨床分析[J]. 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11,24(9):934-936.
【中圖分類號】R7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16(2016)06-0037-02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06.029
作者單位:吉林省雙遼市中心醫(yī)院婦產科,吉林 雙遼132011
Observation 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y in Treating Gynecological Diseases
ZHENG Yingjie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Central Hospital of Shuangliao City,Shuangliao Jilin 132011,China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