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廷珍
?
誰辜負(fù)了西楚霸王
文/張廷珍
按照世俗的理解,勝者王侯敗者寇,西楚霸王項羽雖然沒能成就霸業(yè),可是后人給了他足夠的尊重,沒有將他列入草寇一類,也夠?qū)捜莸牧恕?/p>
說真的,敢于爭天下、勇于闖天下的男人不多,可是像項羽那樣懷著單純的政治理想和野心,且又想憑一身真本事,不借助任何陰謀詭計取得天下的人,沒有。歷史上為了爬上龍位的人,哪個不是踩著血淋淋的人頭上去的,哪個不是靠著陰謀一手殺人一手打平天下。何謂平天下?踏平,踩平,誰擋住前進(jìn)的腳步就要鏟平誰。項羽只懂踏、踩、鏟,他不懂其中的過程,或者說他懂得但不屑于蠅營狗茍的過程。他要創(chuàng)造歷史,他要憑借真的功夫、硬的本事躍上龍位,他以為憑借高貴的出身和人格魅力戰(zhàn)勝流氓和小人易如反掌,可惜他錯了。
一直不能夠理解如張良、韓信、蕭何這樣一些有真才實學(xué)的人怎么會依附在劉邦的身邊,他們的本事與人格都比劉邦強(qiáng)許多,可是他們還是真心實意地為那樣一個人牽馬拽蹬,一幫人格高尚者幫助人格低下者打敗了與他們同樣有高尚人格的項羽。
這是一位大丈夫壯志未酬身先亡的悲憤與無奈。而他的對手劉邦坐上龍位后衣錦歸鄉(xiāng)也留下了一首詩: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yáng),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這是帝王之氣,不是誰都敢這樣去潑墨的。
項羽又是何許人也,說是有勇無謀也沒有虧著他,說是大丈夫?qū)幷鄄粡澮残?,總之,項羽是歷史上的另類。從做人上說,他是人格的榜樣,可是如果是政治人物,則陰陽不合了。他的戰(zhàn)略是要得天下,他的戰(zhàn)術(shù)則要與天下人為敵,他又怎能夠得了天下。得天下,僅有人格魅力不夠,只有野心不夠,只有民心不夠,太不夠了。
他的理想是爭天下,得天下,除了武力,還要有陰謀,有手段,有迂回,還有許多可以做不可說的道道。而西楚霸王崇尚的是君子斗在明處,好漢死在刀下。當(dāng)他與劉邦約定誰先進(jìn)關(guān)中誰為王之后,他的所作所為便已注定他江山毀也。既然目標(biāo)已定,達(dá)到目的是第一位的,這才是真君子所為。可是,霸王在攻城拔寨時,只圖大丈夫的英雄氣概,只圖個人一時壯舉,忘了兵法上兵伐謀的道理。一味地殺,一味地砍,一味地莽,結(jié)果勇則勇了,過足了一時英雄癮,失去了入關(guān)的最佳時機(jī)。鴻門宴上,他丈夫氣十足,他很君子,可是又能怎么樣呢,丟掉了最后一個殲滅對手的機(jī)會,留下一個婦人之仁的名聲。
歷史絕不允許這樣一個僅憑借個人力量就能坐得龍位的人當(dāng)?shù)弁?,真的不允許。而霸王想做一位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帝王,同樣是淚灑烏江,命絕烏江,歷史連給他抹眼淚的機(jī)會都沒有。
后人只能怒其不陰,哀其太硬。他的謀士項父,有勇有謀,多有韜略,可惜只是個擺設(shè)。在霸王看來,以謀士相佐得天下,失了英雄的顏面,虧了霸王的霸氣。霸是霸了,兵敗自刎只能讓人唏噓老天不公。
誰辜負(fù)了霸王,烏江無語,我亦無語。
摘自《野史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