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琳
天津市西青區(qū)人民檢察院,天津 300380
?
羈押必要性審查權應當是剛性監(jiān)督權
劉琳
天津市西青區(qū)人民檢察院,天津300380
摘要: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的規(guī)定,檢察機關行使羈押必要性審查權,對不需要繼續(xù)羈押的,應當建議予以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在基層司法實踐中,對于法條表述中“建議”概念的不同理解,弱化了檢察機關羈押必要性審查權的剛性約束力,造成制度適用上的尷尬。文章在明確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功能的基礎上,提出應對第九十三條作出符合立法預期效果的解釋,并針對制度缺乏相應的救濟措施和制約機制的現(xiàn)狀,提出制度上的優(yōu)化設想。
關鍵詞:羈押必要性;審查起訴;檢察監(jiān)督權;剛性權力
新《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賦予了檢察機關對捕后羈押必要性的審查權,建立了我國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最高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guī)則(試行)》(以下簡稱《高檢規(guī)則》)對制度的具體規(guī)定和操作要求作出進一步細化,明確了不同階段的審查主體及審查方式,為解決我國刑事案件未決羈押率過高的問題,逐步達到《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標準提供了法律途徑的支撐。但兩年多的基層實踐經驗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就審查起訴階段而言,主要表現(xiàn)在檢察機關訴訟監(jiān)督部門作出的釋放、變更羈押措施的建議執(zhí)行力不足、剛性不夠,實踐中偵查機關對變更羈押措施的建議往往敷衍了事或是置之不理,使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的程序運行受到制約,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一、審查建議缺少剛性權力支撐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高檢規(guī)則》第六百一十六條的規(guī)定,在審查起訴階段,檢察機關的訴訟監(jiān)督部門經過全面審查,認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需要繼續(xù)羈押的,應當建議偵查機關予以釋放或變更強制措施,偵查機關應當在十日內將處理情況反饋人民檢察院。在基層的司法實踐中,一方面部分檢察機關傾向于將條文中的“建議”二字與用來糾正違法、提出改進意見的《檢察建議書》混同,采取向偵查機關發(fā)出《檢察建議》的方式行使羈押必要性審查權,變更羈押狀態(tài)只能由偵查機關接到建議后自行糾正或結合案件的具體情況再作出決定,人為的將審查權變成了一項柔性權力。
另一方面對偵查機關不解除羈押的做法,檢察機關缺乏相應的救濟措施和制約機制?!缎淌略V訟法》第九十三條僅限于規(guī)定偵查機關限期通知處理結果,對于不采納檢察機關建議的理由,沒有要求履行進一步的說明義務,檢察機關對此也不具有相應的救濟措施,部分基層檢察機關不得不考慮“規(guī)避審查”或者采取先協(xié)商再發(fā)建議的方式,以回避審查建議形同虛設的尷尬,致使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成為完成考核指標的負累,凸顯出了程序設計的局限性。
二、具有剛性約束力的檢察監(jiān)督權
明確一項制度的功能是進一步明確制度預期效果的前提,羈押必要性審查是在保證訴訟順利進行的前提下,及時變更對犯罪嫌疑人不必要的羈押措施,最大限度的實現(xiàn)對犯罪嫌疑人人身權利的保障。雖然部分檢察機關對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后,會采用發(fā)出《檢察建議》的方式將審查結果送達偵查機關,但并不代表這種“建議”就是軟性的建議權,《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的“建議”應當解釋為剛性的檢察監(jiān)督權。
首先,將羈押必要性審查權解釋為檢察監(jiān)督權符合我國檢察機關的職能定位。我國檢察機關具有訴訟、檢察監(jiān)督的雙重職能,這是憲法賦予的特殊使命,檢察機關有責任對刑事案件的立案、偵查、起訴、審判進行全方位的監(jiān)督檢察;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賦予檢察機關羈押必要性審查的主體地位,《高檢規(guī)則》進一步明確審查起訴階段的羈押必要性審查由公訴部門負責,羈押必要性審查同立案監(jiān)督、偵查監(jiān)督一樣是檢察監(jiān)督職能的延伸。同時,從羈押必要性審查的內容上看,檢察機關一方面要審查對犯罪嫌疑人適用逮捕措施的決定是否適當,發(fā)現(xiàn)不應當逮捕的及時糾正,行使糾錯職能;另一方面,對逮捕后犯罪嫌疑人所反映出的主觀惡性、背景情況進行動態(tài)考量,對于繼續(xù)羈押條件消失的及時變更,而這正是檢察監(jiān)督權的具體體現(xiàn)。
其次,羈押必要性審查是偵查監(jiān)督職能的延續(xù),是一項剛性權利。檢察機關的偵監(jiān)部門負責對偵查機關報捕的刑事案件進行審查,這是檢察監(jiān)督權在偵查階段的主要職責,在審查起訴對羈押的必要性繼續(xù)進行審查評估,是檢察機關批捕階段偵查監(jiān)督職能的延續(xù),是一項續(xù)審、復審權,它和批準逮捕權一樣是一項剛性的檢察監(jiān)督權;而檢察機關作為批準逮捕的決定機關,對于作出批捕決定后羈押條件變化造成的變更羈押措施的決定也由其作出,權力方有始有終。
三、現(xiàn)有制度的優(yōu)化
羈押必要性審查權的實質是一項剛性的檢察監(jiān)督權,保證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的有效運行,還需要相關的配套機制作為保障。第一,借鑒立案監(jiān)督的程序設計,賦予羈押必要性審查權剛性約束力。明確規(guī)定拒不執(zhí)行檢察機關對
羈押必要性審查建議的督促程序,提高建議的有效性,借鑒檢察機關對于刑事案件的立案監(jiān)督程序,在羈押必要性審查中,檢察機關的訴訟監(jiān)督部門認為不再需要繼續(xù)羈押的,應當建議偵查機關予以釋放或變更強制措施,偵查機關認為不能釋放、變更強制措施的,應當在一定時限內說明不變更的理由,檢察機關認為理由不能成立的,有權要求偵查機關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偵查機關應當立即釋放或變更,沒有合法理由拒不執(zhí)行的,可以考慮通過報請上一級檢察機關向同級偵查機關提出糾正意見。這種程序設計既保證了檢察機關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建議的剛性約束力,同時又為偵查機關提供說明理由的機會。
第二,賦予偵查機關要求釋明權。在審查批準逮捕階段,檢察機關的偵查監(jiān)督部門如果認為犯罪嫌疑人不具備逮捕條件,在作出不批準逮捕決定的同時會出具《不批準逮捕理由說明書》,對作出不捕的理由予以釋明,一方面令偵查機關信服,另一方面也給其后期的繼續(xù)偵查指明了方向。同樣,檢察機關訴訟監(jiān)督部門在作出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的同時,也應當寫明變更原因,出具《釋放/變更羈押措施理由說明書》,向偵查機關釋明變更理由,羈押必要性審查的關鍵在于羈押措施是否適用正當,這就表明其并非幾句“不具有社會危險性、變更羈押措施不致妨害訴訟正常進行”的模糊語言所能替代,檢察機關在作出綜合考量之前,應當將法定、酌定的情節(jié)制作成《羈押必要性評估表》,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情況與評估表逐一對照,并在《說明書》中闡明,使作出的羈押必要性審查結論更加規(guī)范、有約束力。
四、結語
《刑事訴訟法》以及《最高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guī)則》之所以未對羈押必要性審查權的效力做出強制性規(guī)定,目的是從制度設立初期,為各地方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實踐經驗留有余地。在尚未出臺統(tǒng)一司法解釋的情況下,羈押必要性審查權的程序構造、運行模式尤其需要司法實踐予以支持,使其真正擁有現(xiàn)實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戴曉宇.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完善[J].法制博覽,2015,08:176-177.
[2]戴麗.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的適用現(xiàn)狀與完善建議[J].法制博覽,2015,06:186-187.
[3]胡波.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實施情況實證研究[J].法學評論,2015(3):186-188.
[4]洪浩,王莉.論羈押必要性審查的主體[J].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5(2):94-97.
作者簡介:劉琳(1989-),女,漢族,天津人,本科,天津市西青區(qū)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檢察科書記員,研究方向:法學。
中圖分類號:D9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0-01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