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洋
品管圈活動在降低老年患者留置針外滲率中的實施應用
孫 洋
目的 探討在住院老年患者臨床護理中采用品管圈活動對其留置針外滲率的預防價值。方法 選取484例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患者僅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均開展品管圈活動。結果 對照組留置針外滲發(fā)生率43.2%,觀察組患者留置針外滲發(fā)生率為4.5%。結論 針對住院老年患者開展品管圈活動可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抑制留置針外滲發(fā)生,提高患者滿意度,對改善醫(yī)患糾紛具有積極作用。
老年患者;品管圈活動;留置針外滲發(fā)生率
品管圈是指由相同的、相近的或者是存在互補關系的工作場所中的人們,自覺組成的小圈團體,全體合作、集思廣益,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序來解決工作現(xiàn)場、管理、文化等方面所發(fā)生的問題及課題[1-3]。本院于2014年7月開展了以“降低老年患者跌倒發(fā)生率”為課題的品管圈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開展品管圈活動前1個月241例老年患者為對照組,男126例,女115例,平均(74±6)歲。選取開展品管圈活動后第3個月243例老年患者為觀察組,男108例,女135例,平均年齡(72±5)歲。
1.2方法
1.2.1設定圈名 品管圈名設定為“優(yōu)暢圈”,意思是優(yōu)質護理,順暢護患,即深化優(yōu)質護理服務內(nèi)涵,提高護理服務質量,降低患者輸液率[4-5]。
1.2.2組圈和主題選定 本次活動由分別來自6個科室的10名護理人員自愿組成靜脈輸液QCC,選定高年資總責護士擔任指導員,選護士長為圈長,采用腦力激蕩法來進行評定,標準選定主題為降低老年患者留置針輸液外滲發(fā)生率為主題[6]。
1.2.3現(xiàn)狀分析 開展活動前1月,通過循證基礎上設計老年患者留置針外滲發(fā)生率調查表于2014年7月份指定科同時開始記錄外滲例數(shù)。
1.2.4原因分析 圈員通過調查、循證等方法,通過魚骨刺圖分析出了外滲發(fā)生的相關原因包括四方面:一是護士方面(37.2%),主要是技術不足(未按流程留針、未選擇合適留置針、穿刺后未使用保護膜等措施保護穿刺部位、對血管選擇不合理、年資低)、輸液巡視不及時;二是患者方面(25.6%),主要是思想不重視(患者及家屬不配合、外滲引起不適時未及時通知醫(yī)護、有適應癥患者不愿接受深靜脈置管輸液)、患者血管條件不佳;三是藥物因素(27.2%),包括使用易引起輸液外滲的高危藥物(如:高滲藥物、血管收縮藥物、陽離子液、堿性液、抗腫瘤藥物等)。除此之外,輸入藥物濃度過高,速度快,輸入藥物引起血漿PH值及滲透壓改變,藥物本身的毒性作用等均引起血管壁損傷。四是醫(yī)生方面(10%)。主要是醫(yī)患、醫(yī)護協(xié)調不好等原因。
1.2.5設定目標 根據(jù)公式:目標值=現(xiàn)況值-改善值(現(xiàn)況值×改善重點×圈員能力)計算,目標值=27%-(27×90%×90%)=5.1%。
1.2.6對策擬定 我們通過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導致老年患者靜脈輸液外滲的主要原因有:護士技術、藥物刺激性大、護士觀察不及時以及家屬不配合,針對這四點原因,我們擬定了改進措施:請護士輔導、幫助,或高年資護士進行穿刺;與醫(yī)生溝通,有適應證者進行深靜脈置管術;加強交接班,夜班加強巡視,白班勤加觀察,如出現(xiàn)輸液不暢、紅腫等外滲表現(xiàn)及時拔除,處理;加強護患溝通及疾病知識宣教,爭取家屬配合,保護留置針側手臂[7-8]。
1.3成果檢查
分別對開展靜脈輸液QCC活動前1個月以及開展后第3個月使用相同老年患者留置針外滲發(fā)生率調查表進行數(shù)據(jù)收集,并對比患者在品管圈開展前和開展之后的滿意程度。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給予處理,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的留置針外滲發(fā)生率比較
在活動開展之后,觀察組患者留置針外滲發(fā)生率為4.5%,而對照組患者留置針外滲發(fā)生率為43.2%,觀察組的留置針外滲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的留置針外滲發(fā)生率(P<0.05)。
2.2患者的滿意程度比較
在開展品管圈活動之后,患者的滿意程度從開展前的91%提高到了開展之后的96%,并且靜脈輸液QCC的活動目標完成。
靜脈輸液安全問題是臨床護理的基礎和重點,隨著人口老齡化,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進而引發(fā)疾病譜的改變,老年患者病情愈發(fā)復雜,治療中臨床靜脈用藥品種復雜多樣、時間長或組數(shù)多,會使臨床各科室面臨越來越多老年患者輸液問題,尤其是留置針輸液,留置期間發(fā)生藥物外滲風險逐漸提高,如果不能保證患者輸液安全,會直接影響老年患者的治療。通過本次開展品管圈活動,將科學的管理方法應用到臨床實踐中,不僅改善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而且提高了相關護理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協(xié)作性。
[1]汪曉虹.應用品管圈活動降低住院患者輸液外滲率[J].青海醫(yī)藥雜志,2014,44(1):38-39.
[2]左四琴,秦楠,肖佳,等.品管圈活動在降低留置針輸液外滲率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18(20):81-84.
[3]岳玉慧,位亞麗,梁迎接,等.“品管圈”活動對降低普外科靜脈輸液外滲率的效果觀察[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6,34(1):70-71.
[4]周穎,高國娥,白詠梅.品管圈活動對降低住院患兒靜脈輸液液體外滲率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1):141-142.
[5]曾麗,吉紅平,王霞,等.品管圈在減少靜脈輸液藥物外滲中的效果評價[J].全科護理,2014,12(34):3235-3236.
[6]鄧玉嬋.開展品管圈活動控制小兒靜脈輸液藥液外滲發(fā)生率的效果探討[J].中國臨床護理,2015,7(1):37-39.
[7]單雅琴.應用品管圈活動降低小兒靜脈輸液外滲發(fā)生率[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15(20):39,41.
[8]張煜,王莉.開展品管圈活動降低老年患者靜脈輸液藥物外滲發(fā)生率的效果探討[J].醫(yī)學信息,2015,28(26):180.
QCC in Reducing Application Rate of Indwelling Needle Extravas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SUN Ya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Zuanshiwan Sections,Dalian Liaoning 116033,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nursing of elderly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the QCC to prevent leakage rate of indwelling needle value on it.Methods A total of 484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control group were only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used QCC activities.Result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indwelling needle leakage rate was 43.2%,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needle leakage rate was 4.5%.Conclusion The QCC can bett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service in hospitalized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needle,inhibit extravasation,improve patients' satisfaction,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doctor-patient disputes.
Elderly patients,QCC,Indwelling needle leakage rate
R472
A
1674-9316(2016)20-0213-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20.137
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二院鉆石灣院區(qū)神經(jīng)康復科,遼寧 大連 11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