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首語要坐而論道,更要起而行之
——談談新聞作品版權保護的突破口
在新老媒體融合的過程中,人們在肯定融合發(fā)展積極成就的同時,也比較關注融合發(fā)展的“瓶頸”問題。談到問題,不同方面的人們也梳理出了不同方面的問題。有思想觀念問題、有體制機制問題、有法律法規(guī)撞車與滯后的問題,還有管理實施方面的問題等。由此可見,從問題引發(fā)出的解決思路與方案,更多地寄希望于國家層面的干預,寄希望于法律制度的完善。然而,本期“專題策劃”這一組關于新聞作品版權保護的文章,卻著實讓人振奮。主打的一篇綜述研究的文章很有力度,另幾篇關于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版權保護典型單位的材料很有內容,很有說服力,看后能增強人們圍剿網(wǎng)絡侵權的信心,也能看到新聞版權得以良好保護的光明前景。于是就想到這個題目:要坐而論道,更要起而行之。
對于在媒體融合過程中出現(xiàn)的普遍性的新聞侵權問題,當然要議論,要列其危害,查其原因,拿出對策加以實施,但是毋庸諱言,這些議論和對策多是希望有關方面要動作起來,多是希望制定法律的人們與執(zhí)行法律的人們動作起來,這當然都是很有道理的,但卻失之于宏觀,失之于遙遠,唯獨把自己單位擱置起來。這就形成了一種怪象,明明自己單位的新聞被侵權得很厲害,解決新聞侵權的問題很迫切,但卻把解決的力量放在別人身上,放在遙遠的他方。自己甚至有點坐以待斃、無所作為的情形。而重慶日報報業(yè)集團、新京報社等先行者的經(jīng)驗卻表明,打擊侵權、全面維權的主體力量就在自己本身,就在當下的被侵權事件上。新聞維權“不靠什么神仙皇帝,全靠我們自己”,不能等著某一個時間段法規(guī)完善了,執(zhí)法從嚴了,被侵權就迎刃而解了?!白摰?,更要起而行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新聞維權應該從自己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從每一個被侵權的事件做起,這就是幾家典型新聞單位帶給我們的啟示和結論。
新聞維權從自己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具體來說解決“版權之困”,各有千秋、各有套路。重慶日報報業(yè)集團先是依據(jù)《著作權法》發(fā)表《重慶日報報業(yè)集團版權聲明》,突出維權旗幟,主張極為具體,追責更為嚴厲;然后推行《重慶日報報業(yè)集團版權維護管理暫行辦法》,掛上四個附件,與相關媒體、與社會作者、與員工、與集團下屬媒體就版權問題簽定協(xié)議;再次,厘清三個前提:劃清記者稿件著作權的歸屬界限,界定合理使用三類文章的界限,執(zhí)行對約稿和自然來稿的授權合同制度;最后,借助專業(yè)律師團隊,建立維權實體,激活記者隊伍,形成群眾戰(zhàn)役。
《新京報》在遭受大面積被侵權的形勢下,則采取的是重點突破、予以震懾的辦法。他們選取了幾家準備上市的新媒體公司侵權的事實,舍出大力氣,花出大代價,一鼓作氣,窮追不舍地訴訟對方,強力維權。由于可能直接影響到新媒體公司上市戰(zhàn)略,于是新媒體公司敗下陣來,如數(shù)賠償,和平解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被侵權方面也有一些著實的損失,對被侵權現(xiàn)象亦有一些中肯的分析,在維權方面亦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另外,對如何更好地維權也提出了一些很有價值的建議,似可采納。
總之,這幾家新聞單位的維權實踐坐而論道有深度,起而行之有力度。仔細閱讀下來,你就會發(fā)現(xiàn),新聞單位要與侵權現(xiàn)象抗爭,只有從自己做起,從當下做起,從每個事件做起,才能把維權這盤棋下活。何以見得?因為當一個個新聞單位成為具有內在動力、內在機制的維護主體時,國家的著作權法才會彰顯魅力,凸顯法力;單位編輯、記者也才會當仁不讓,從我做起;社會媒體也才會謹小慎微,不敢造次。于是乎,維權的氛圍濃厚了,侵權的僥幸減弱了,全社會的習慣就能逐漸形成了。新聞單位的老總和朋友們,還等什么,趕快行動起來吧!
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