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璐
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9
?
淺淡大學英語教學中英國文化的滲入
陸 璐
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9
本文對大學英語教學中英國文化滲入的重要意義作了分析,并對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效實現英國文化的滲入,全面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作了闡述。
大學英語教學;英國文化;滲入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人類形成及進行思想交流的工具;而文化的形成則是人類生活和思維的成果,是一個民族具有的特殊標志。語言與文化作為人類文明發(fā)展的一種社會現象,語言能夠傳遞承載文化,反映出本民族獨特的社會風俗、宗教信仰、人文地理等;而文化能夠深化語言交流,促進語言的豐富發(fā)展。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語言與文化相互交融、相輔相成的密切關系。要真正深入掌握一門外語,須得掌握該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大學英語教育中不僅是英語語法、口語、寫作的訓練,如要實現更好的對外交流,實現全面人文素質的提升,須得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入英國文化的教育。
英語發(fā)源地的英國民族文化,歷史悠久、文化豐厚,掌握英國文化對于大學生學習英語具有特殊重要意義??梢哉f,在大學沒有過教學中滲入英國文化,既是實現語言承載文化傳承功能的內在要求,又是實現世界民族文化交互交融的時代要求。同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恰當地融入英國文化,更能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熱情,全面增強他們對外語言的交流溝通能力。興趣作為學習的最大能力,只要在文化的傳授中讓學習變得更富樂趣,激發(fā)學生興趣,就較好地實現了教學的要求和目的。
在大學英語中加強英國文化的滲入,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滲入詞匯、習語和句法、篇章結構中的文化。學習語言的基本手段就掌握和學習詞匯。詞匯作為一種語言中詞和固定短語的總和,在語言交流中起著先決作用。詞匯就好比磚塊,大量的磚塊是建造高樓大廈的基礎。掌握一定數量的詞匯,是學好一種語言的先決條件。習語是語言中的精粹,內蘊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了解和掌握詞匯及習語的文化背景,就能更深入理解一個民族的特殊文化,從而在跨文化交流中就可以避免誤解和疏漏。同時,要注意句法與篇章結構的文化差異。英漢文化的差異在各自的表達方式上各有不同。英語文化的民族更重視抽象思維,語言的形式比較嚴謹完整;而漢語文化民族則更重視直覺,語言更感性,形式也較簡潔隨意。同時,應注重分析中西文化中主語和主題的區(qū)別,英語作為主語顯著的一門語言,其句型注重的是主語和謂語;而漢語則作為主題顯著的一門語言,句子注重的是主題和述題。為此,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英語老師應就句法與篇章布局等有關問題,幫助學生分析比較兩種語言文化的區(qū)別。
(二)滲入交際環(huán)境中的文化。交際環(huán)境的影響較大,其可以界定語言含義,決定語言的表述方式。交際環(huán)境要求注重交際中的語氣和詞匯感情色彩的合理運用,注重語言的表達效果。只有說話者注意交際環(huán)境的差別,才能達到語言交流的預期效果,否則容易導致跨文化交流的失敗,甚至導致誤解的產生,引起不必要的麻煩。為此,英語老師應該幫助學生了解和認識各種交際環(huán)境的區(qū)別,以更有效的進行溝通。如在招呼與問候、致歉與答謝、委婉與禁忌等。
(三)非語言交際中的文化。人類交際分為語言交際和非語言交際,其中,非語言交際是交際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非語言交際與文化緊密相連,眾多非語言行為受文化習得影響,其效果甚至由一定的文化環(huán)境所影響和決定。非語言行為分為副語言、體態(tài)語、環(huán)境詞和客體語。人類在交際中,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些非語言行為進行信息傳遞、交流。比如在對空間需求理解方面,中國人容忍擁擠,再擁擠的公交車也要上;而英國人因無法適應近距離的接觸,在公共場合遭遇非常擁擠的情況時,會做到盡量回避。因此,英語老師在教學中,應通過播放有關公共視頻、拍攝的圖片或有關場景展示,并讓學生參與有關模仿表演,開展交流討論,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這種文化差異的存在。
(一)做好融合注解。在教學中最有效的文化教學措施就是融合與注解。融合即是實現文化背景與課本內容的有機融合,重點是將課本中出現的語篇和句子與英國文化背景相聯系講解,如在講解東西方對時間觀念的理解中,就可以恰當地結合中西方對時間概念的理解來講授,也能更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做好中西文化的比較教學。比較教學的方法,可以使學習更深入,理解更透徹。在教學中,著重在篇章、語法、句法、思考方式、交際方式、價值觀等方面進行差異化比較教學,讓學生悉心體會文化差異和文化背景的差異,提升學生語言對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能力,幫助學生有效解決好不同文化背景帶來的理解困難,避免漢語式的思維模式影響和社交模式的影響,能夠更好地融入和理解英國民族文化。
(三)加強實踐訓練。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要實現師生的有效交流互動,突出學生主體,通過小組討論、交流互動,在情景交互中實現教學目的。
(四)利用新媒體技術加強重點內容的講解。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不甚了解或不清楚的英國文化知識,可以進行專題講解。特別是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老師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制作有關英國文化背景知識的課件,使教學更加形象具體,把枯燥的教學變得更加生動靈活。
(五)學校應加強培訓,提升老師綜合素養(yǎng)。老師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老師素質的高低,對教學的影響很大。高校要加強培訓,提升老師的文化素養(yǎng)和觀念思想,切實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同時,高校應加強有關教材的編寫,在教材中增加有關英國文化內容,既注重知識文化,又注重交際文化,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有效實現語言知識與文化教學的有機結合,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化交際能力。同時,在文化教學中,應注重系統(tǒng)教學,不能支離破碎,應注重整體性和完整情。
大學英語教學就是為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具備跨語言交流能力的人才。大學英語教學中要注重英國文化的滲入,突出文化教學,從而全面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
[1]張冰卉.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滲入.《課程教育研究》,2012.
[2]嚴紅燁,黃亞楠.淺談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的滲透.《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4.
[3]呂東英,李楠.淺談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滲透的必要性及主要方法.《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
H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