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雪
天津交通職業(yè)學院,天津 300112
?
哲學翻譯隨筆
韓 雪
天津交通職業(yè)學院,天津 300112
哲學是思維的科學,嚴謹,縝密,極具抽象性和思辨性。哲學翻譯的準確性依賴于譯者對哲學文獻的準確理解,翻譯文字的準確表達以及哲學文獻風格的再現(xiàn)。
哲學翻譯;理解;文字表達;文獻風格
眾所周知,中國是沒有哲學這個學科的,所謂中國人的哲學是相對的一些思想存在于老子孔子等各家思想語言里。哲學(philosophy)一詞是日本學者西周從西語翻譯過來的。西方哲學傳播到中國,躲不開翻譯。用自己的語言翻譯傳播別人的文化,尤其是哲學文獻翻譯,有些方面不同于文學語言翻譯。
周煦良教授認為,“翻譯是對一個人的外語理解能力最嚴峻的考驗”。語言是思想的載體,對哲學文獻來說尤其如此。倘若譯者自己對原文就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用語言表述出來的時候,只怕誤差會更大。這樣的譯文猶如被污染的水,有并不比沒有好多少。所以譯者動筆翻譯前,一定要確保自己已經(jīng)弄清句中各單詞的所指意義,句中各成分及句子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
單詞是譯者理解原文的基本單位。要做到準確理解原文,譯者要多查、勤查字典。對自己熟悉的單詞,也不可掉以輕心,尤其是當這些詞本身又是句中關(guān)鍵詞時。熟詞僻義是譯者最易忽略的方面,也是理解出錯的原因之一。翻譯康德的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What is enlightenment? 時,有這樣一句話:
This might well be possible for a specified short period as a means of introducing a certain order,pending,as it were,a better solution.
“pending” 是這句話的一個關(guān)鍵詞,做形容詞時,有“待定的”和“即將發(fā)生的”兩個義項。翻譯時,有同學就直接將這兩個義項移植到了譯文中,結(jié)果譯文給人一種不知所云的感覺。其實,如果查了字典就會發(fā)現(xiàn)“pending”還可以用作介詞,相當于“till”或者“until”,意為“直到……為止”,這樣整個句子的意思就清晰了。
弄清每個單詞或結(jié)構(gòu)的所指意義后,譯者還應理清句內(nèi)各成分之間及句子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哲學是思維的科學,它的嚴密正是通過嚴謹?shù)木渥咏Y(jié)構(gòu)體現(xiàn)的,康德的哲學著作中就不乏這樣的例子。
A prince who does not regard it as beneath him to say that he considers it his duty,in religious matters,not to prescribe anything to his people,but to allow them complete freedom,a prince who thus even declines to accept the presumptuous title of tolerant,is himself enlightened.
這句話句子結(jié)構(gòu)比較復雜,含有二級從句,然而認真分析后不難發(fā)現(xiàn)句子的主干其實就是句中加粗的部分,“a prince is himself enlightened”,其它成分都是用來修飾和限定主語“a prince”的。譯者只需弄清每一個成分的修飾對象即可理清句子脈絡,從而做到準確理解原文。
有時即使做到了以上這些也仍然會遇到理解障礙,這時譯者就需要統(tǒng)籌兼顧,從全局的角度去把握具體的句子,必要時還得調(diào)動一切知識儲備去攻克難關(guān)。例如:
One age cannot enter into an alliance on oath to put the next age in a position where it would be impossible for it to extend and correct its knowledge,particularly on such important matters,or to make any progress whatsoever in enlightenment.
很顯然,句子的主語是“one age”,描述對象也是“one age”,可是譯者不免會產(chǎn)生這樣的疑問:一個時代怎么能將下一個時代置于這樣一種境地呢?如果直接翻譯成“一個時代”,想必讀者也會感到不解。但如果考慮到全篇文章的讀者對象,譯者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作者指的是“一個時代的人”而非“一個時代”。
哲學文獻是高度精密的題材,仿佛一臺精密的儀器。儀器內(nèi)部各零部件之間并非毫無關(guān)聯(lián)。相反,正是它們的密切聯(lián)系成就了儀器的精密。譯者在翻譯哲學文獻時除了要理清句子內(nèi)部各成分間的關(guān)系外,還應從篇章的角度去把握各段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档碌腁n answer to the question:"What is enlightenment? 中有這樣兩段話:
Thus it is difficult for each separate individual to work his way out of the immaturity which has become almost second nature to him…
There is more chance of an entire public enlightening itself.This is indeed almost inevitable,if only the public concerned is left in freedom…
顯然,這兩段話的首句構(gòu)成了一種對比關(guān)系,即群體的啟蒙與個體的啟蒙比較而言,群體實現(xiàn)啟蒙的機會大些。如果譯者理解原文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這兩句話的對比關(guān)系可能就會被忽略,進而影響譯文的忠實度。
理解是翻譯的前提,表達則是翻譯的目的。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譯者需要將頭腦中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思想訴諸筆端,形成目標文本。這時,譯者會面臨直譯和意譯兩種選擇。個人認為,翻譯哲學文獻時,譯者應當在讀者能夠接受的范圍內(nèi)采取直譯策略,尤其是在遇到哲學術(shù)語或概念時。翻譯本身就是為了借鑒和吸收外來文化,東西方哲學的差異使得這種交流顯得尤為重要。倘若譯者一味地采用意譯法,最終的譯文多多少少會帶上中國哲學的影子,反倒不利于文化交流。直譯有利于中國讀者直接了解和把握西方哲學的思維邏輯,從而達到了解西方哲學的目的。
確定了基本翻譯策略后,譯者下筆時還要力求準確。英語屬于字母文字,字形的曲折變化往往會帶來意義上的巨大差異,譯者要能夠?qū)⑦@些變化體現(xiàn)在譯文中。例如:
If it is now asked whether we at present live in an enlightened age,the answer is:No,but we do live in an age of enlightenment.
加粗的單詞是這句話的關(guān)鍵詞,顯然前后兩個分句的主要差異就體現(xiàn)在“enlightened”“enlightenment”兩個詞上。同一動詞的過去分詞與名詞的意義是不同的,關(guān)鍵就在于譯者如何將這種差異體現(xiàn)出來。文字是表達的產(chǎn)物,譯者的表達能力歸根結(jié)底還是文字的運用能力,譯者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文字運用能力,才能勝任哲學文獻的翻譯工作。
每一位作者都會有自己的寫作風格。就如魯迅與老舍,一個諷刺,一個幽默,迥然不同。在譯界,風格的可譯性一直是個備受爭議的話題,越是特殊的文學體裁,風格的可譯性就越差。哲學著作因作者不同,文字風格自是不同。一篇作品的風格主要是通過作者遣詞造句的特點體現(xiàn)出來的,對譯者來說,忠于原文,認真研讀作品,了解作者寫作意圖,才能準確地傳達原作的字詞也就傳達了原作的風格??傮w來說,哲學文獻用語莊重、凝練、概括性強,極少使用修辭手段。譯者翻譯時切勿過度發(fā)揮,影響讀者對原作風格的把握。
[1]周煦良.翻譯與理解 [A].中國翻譯工作協(xié)會翻譯通訊編輯部.翻譯研究論文集1949-1983[C].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4.
[2]劉重德.文學風格翻譯問題商榷 [J].中國翻譯,1988.
[3]Immanuel Kant: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What Is Enlightenment?'[M].Penguin Books;Reprint,2010.
I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