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清 李 潔
贛南醫(yī)學院人文社科學院外語系,江西 贛州 341000
?
大學英語整體語言教學模式探索*
劉海清 李 潔
贛南醫(yī)學院人文社科學院外語系,江西 贛州 341000
本文概述了整體語言教學的含義、特點及原則,結合實例介紹了整體語言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并在此基礎上總結了其對教學的促進作用。
整體語言教學;特點;綜合英語能力
2004年教育部頒布實施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學生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1]這就要求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授課為根本、以知識為主導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使大學英語教學適應當前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新形式、實現(xiàn)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目標。
整體語言教學(Whole Language Approach)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美國、加拿大等國的中小學母語教學,是基于兒童在自然環(huán)境中如何習得語言的基礎上形成發(fā)展起來的語言教學理論。近年來,整體語言教學被引入到第二語言或外語教學中。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教授“整體語言”學派的主要倡導人Goodman[2]認為,整體語言是一種教育哲理而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這一教育哲理涵蓋了有關語言教學的各個重要方面。它不僅注重學習結果,更注重學習培養(yǎng)過程。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強調真實的教材和有意義的學習,強調語言教學應從整到零,強調語言技能是一個整體,應該結合為一體而不可分離。
這種語言整體性的學習不僅包括對聽說讀寫四種語言技巧的掌握,而且進一步延伸為一種合作學習、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以意義為中心的學習。通過這種學習幫助學生在真實環(huán)境中應用語言,體現(xiàn)語言的社會性和交際性。具體來看,整體語言教學的主要包括以下幾條原則:
(一)語言教學的整體性。整體語言教學理論認為語言教學應從整體到部分,而非從部分到整體。
Goodman認為“應將語言作為一個整體,而不是孤立、零散的部分學習。”語言不應被分解成語音、詞匯、語法、翻譯、寫作等,語言技能也不應被分為聽、說、讀、寫。語言教學應從整體著手,各項語言技能共同發(fā)展。
(二)語言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設計語言實踐活動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力需求、興趣愛好、性別差異、個性差異等因素,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通過實踐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
(三)四項語言技能同步發(fā)展。整體語言教學認為聽、說、讀、寫是一個整體,語言學習過程中四項技能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在聽說語言的同時,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得到同步發(fā)展。
(四)整體語言教學是以意義為中心的學習。整體語言教學的目標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滿足學習者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需求,進行有意義的人際交流。課堂教學不再是課文分析、段落翻譯、句型講解、詞匯練習等,而是以應用語言為目標開展的教學活動。
(五)學生互為學伴,互助合作學習。學生之間應建立和諧的伙伴關系,而不是競爭對手。在互助學習過程中相互促進,共同進步。[3]通過設計角色扮演、電影配音、情景會話、話劇表演等團隊合作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英語整體水平。
根據(jù)整體語言教學理論,筆者以《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四冊第二單元Text A Technology and Happiness為例,具體闡述以整體語言教學為理論指導的綜合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教學活動設計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運用英語語言知識及技能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各項語言技能全面發(fā)展。
(一)Before Reading
在課文學習前,教師以一段有關現(xiàn)代科技進步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便利的視頻引入本單元主題—科技與幸福,播放完視頻后,學生三人一組就科技的影響為話題開展討論。討論結束后,每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口頭匯報本組的觀點。教師根據(jù)各組匯報情況,總結每組匯報中的亮點,如用詞、句式表達、視角新穎性等,并指出需改進之處,教師進行補充,豐富學生的語言輸入,同時起到示范作用。通過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活動,學生相互取長補短,完善語言表達能力。
(二)While Reading
快速閱讀:教師讓全班學生在十分鐘內閱讀課文,引導學生從整體角度把握課文大意,訓練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通過短文填空的形式,考查學生對全文大意理解。精讀活動:分組完成指定段落閱讀任務,學生四人一組,每組需找出指定段落中的2-4個語言知識點(詞或句)并釋意或翻譯,并概括段落主要內容。
(三)Post Reading
完成課文內容學習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讀后活動:模擬掃地機器人展銷現(xiàn)場,顧客與展銷商之間的對話。三到四人一組,小組成員自行決定展銷商、顧客人數(shù),也可添加旁白,每組同學做全班匯報,時間5到7分鐘。課后活動結束后,教師布置課外寫作:以21stCentury:Newspaper vs.Internet為題寫篇字數(shù)不少于150字的議論文,要求運用課文中所學的一些新詞或詞塊進行寫作,通過同伴學習、查找書籍或網絡資料,充實論證內容。
整體語言教學遵循了教學是教與學雙邊活動的規(guī)律。在教學過程中,師生角色發(fā)生了變化:由傳統(tǒng)的“教師中心”轉變?yōu)閹熒摹肮餐顒印?,體現(xiàn)了學生的需求,充分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整體語言教學注重語言學習的整體性,強調教學對學習者的意義。教師應轉變教育觀念,創(chuàng)新英語教學方法,教學設計應體現(xiàn)為學生中心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英語課堂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英語能力。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社,2004.8.
[2]Goodman,K.What's Whole in Whole Language? [M].Heinemann,Portsmouth,NH,1986.
[3]孫莉娜.大學英語整體語言教學探索[M].經濟研究導刊,2008(4).
*2015年贛南醫(yī)學院教學改革研究校級課題“大學英語整體語言教學模式探索”。
H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