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薇 王麗莎 羅 琦 王延松
(西安音樂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多元文化視角下的美國音樂教育
韓 薇 王麗莎 羅 琦 王延松
(西安音樂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多元文化視角下的美國音樂教育,較為重視從文化角度去詮釋音樂對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意義。本文結合筆者游學經(jīng)歷,試圖概括出可資借鑒的參考價值,例如以充分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為導向,堅守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對我國音樂教育進行反思,總結出美國音樂教育的之于我國的借鑒意義在于: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愉悅教學,開放式教學。
多元文化;美國;音樂教育
隨著社會經(jīng)濟與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世界各國都將提高藝術素養(yǎng)作為當代大學生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而當前在我國,很多高等院校主要是對學生進行職業(yè)定向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側重點是讓受教育者掌握學科專業(yè)知識,以使其能夠順利就業(yè)。在這種背景下,使得課程設置、課時安排向?qū)I(yè)技能方向傾斜, 致力于培養(yǎng)出得到現(xiàn)階段社會認可的人才,這顯然是急功近利的表現(xiàn)。筆者認為,真正提升學生的人文藝術素養(yǎng)同樣重要,甚至遠比就業(yè)導向更具深遠意義。音樂教師必須使學生真正尊重音樂,進而真正尊重音樂教育,否則難以提高音樂素養(yǎng)乃至人文素養(yǎng)。從有關調(diào)查資料可知,一個國家的經(jīng)濟愈發(fā)達,對藝術教育尤其是多元化的音樂教育就愈重視,因為學校音樂教育的成敗,對于學生的成長會產(chǎn)生重要影響。鑒此,本文以多元文化視角下的美國音樂教育為研究對象,試圖概括出可資借鑒的參考價值,以期引起音樂教師們的反思。
美國的音樂教育鼓勵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以充分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為導向,實踐是展現(xiàn)和考驗它們的唯一途徑。2015年7月導師帶領筆者團隊來到美國洛杉磯游學,與南加州大學的音樂教育專家懷特博士進行較為深入的學習與交流。通過親身觀察與參與音樂課堂等方式對美國的音樂教學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就美國中學音樂課堂來說,以下五點內(nèi)容是懷特博士對于音樂教育的觀點和看法:
(一)你一定行(NEVER SAY NO)
在教授課程的過程中永遠不要對學生說“不可以”。首先,對沒有嘗試過的事情不要輕易說“不”,例如教師問學生“你會開飛機嗎?”學生回答“不會”,作為老師要加倍鼓勵他,告訴他,你要大膽嘗試。其次,身為音樂老師,不要輕易對學生說“不”,例如學生沒有唱好或者鋼琴沒有練好,作為老師不要一味否定,而是要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進行鼓勵。最后,把“不”變成“可能”,把“不”換做“鼓勵”,把“你不行”換做“你可能這樣會更好”,把“你不行”換做“你一定可以的,非常棒!”。
(二)可能性(MAYBE)
1.練習(Practice)
學生給予自身可能性,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正確的學習,在練習當為自己增加成就感。
2.觀看(Watching)
他人給予的可能性。通過同齡人的學習成果以確認此樂器是可以勝任的,并對此充滿了信心??吹絼e人可以做到,自己也可以做到。
3.鼓勵(Encourage)
鼓勵是通過老師給予的可能性。通過教師不斷地給學生心理暗示,確信他們能夠?qū)㈠e誤的方法改正。對于學生來說,取得一次次微小的成功,就會非常開心,老師此時再給予鼓勵,學生就會確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就能做到,自信心就會增強和堅定。老師的一句鼓勵,一個認可,對學生來說是一件無比興奮的事,也許可以改變學生的一生。
(三)鼓勵(ENCOURAGE)
在“NEVER SAY NO”和“MAYBE”中反復提到了鼓勵,鼓勵在音樂教育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位置。鼓勵是人類心靈的甘泉,亦是一顆能萌發(fā)奇跡的種子。有利于激發(fā)信心、學習動機與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可以促進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掌握規(guī)律,獲得技巧,促進創(chuàng)造力地培養(yǎng)。
(四)愛心和信任(LOVE AND TRUST)
傳遞愛心,爭取使學生上的每一堂課都感受到心靈上的溫暖。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基礎上,制定規(guī)則,與學生建造良好的信任在授課中Dr·John Lee Whitener講到,例如有些孩子認為自己的琴沒有練好,是因為自己身體有恙或天氣不好、狀態(tài)不好等的原因,這時老師和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他的想法,告訴他,沒有練好就是因為沒有認真練琴。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的掩飾自己的錯誤,但是老師一定要及時與學生溝通建立彼此的信任感,使學生愿意與老師分享自己練習的感受。
(五)機遇(GOOD CHANCE)
給每位學生作為主奏來表現(xiàn)的機會,引導大家做即興演奏,在快樂中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在授課中Dr·John Lee Whitener,會先給每一位學生一樣打擊樂器,從簡單的節(jié)奏開始,不斷模仿,進而由每一位學生進行即興創(chuàng)作、表演。他說:“我們可以運用很多東西制造音樂,不如桌子、地板、身體都可以制造音樂?!泵恳粋€學生都有機會主奏即興演奏,其他學生對其進行模仿,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
高建進認為,我國當前學校音樂教育的主要問題是存在著智育化的傾向,主要表現(xiàn)為音樂教學內(nèi)容的知識化以及音樂教學手段的知識化。在音樂教學內(nèi)容方面,音樂元素的學習過于強調(diào)認知;唱歌教學不以審美體驗為主旨;欣賞音樂多以非審美體驗為主。音樂教學手段方面,認知前于體驗;體驗不以審美為主線。
新課改所表述的新的知識觀和世界觀強調(diào)了形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的重要性,注重教學中對學生多維目標的整合。對于教學目標,與總體的、普遍性的教學目的不同,要具體、簡潔、明確、清晰。
我國在新課標中也將傳統(tǒng)的教學目標轉(zhuǎn)換成教學目標,從“教師中心” “教什么” “怎么教”完善到“以學生為本”,提倡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fā)來設計教學目標。然而一些教師對于教學目標仍沒有清晰的認識,會把“教學目的”或“課程目標”當做教學目標來對待,從而使得教學目標籠統(tǒng)、寬泛。而這種又虛又空的教學目標對音樂課堂教學是沒有意義和指導價值的。美國的基礎教育的教師們,教學中學生們的階段性及特殊性的心理發(fā)展變化因素會充分考慮在教學目標的設計。當教師設計教學目標的出發(fā)點對了,她們所設計的教學目標必定是充滿多元化因素的。
對于教學方法,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及方法都可以用來借鑒與學習。美國的基礎音樂教育提倡游戲性教學,這種互動方式已經(jīng)潛移默化的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性與主動性。在我國,對于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發(fā)展,但是并沒有得到推廣。一些學校還是沿襲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方式,教學上注重結果而忽略了過程與方法,一個沒有方法不注重個性思考的教學,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所謂的“教無定法”就是提倡教師們在根據(jù)自身實際教學情況,借鑒先進教學法的基礎上,形成獨具特色的、可操性強的教學法。作為中國的音樂教師,我們可以從美國音樂教學的一些方法中得到些啟發(fā)。在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中,教師一個人控制課堂,以教師講授為主,使得學生根本不用思考甚至逐漸失去了對該課程的興趣。
所以,課堂不是教師的“脫口秀”,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也是教師存在的理由與價值。教師不是僅僅傳授學生們知識,而是培養(yǎng)他們一種對知識的探索欲,一種獲取知識的能力。每個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qū)⒅R有點到面發(fā)散式的學習開來。所以,無論是對音樂教材還是其他學科的教材的學習,都是只是我們對于知識海洋的一個拋磚石,一扇門。教師的責任是激起學生對知識繼續(xù)研究學習的興趣欲望。
通過本次游學經(jīng)歷我對美國音樂教育總結如下幾點:
(一)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
由于美國中小學音樂教育模式的多樣化,其音樂教師教育普遍重視學生的文化基礎,在招生時就體現(xiàn)出這一點,這就保證了學生有著較高的文化素質(zhì)基礎。相比之下,我國的學校教育是圍繞升學考試與就業(yè)而進行的,其中的中學教育是圍繞高考而進行的,因而目前的當務之急是改變招生考試方法。招生考試是學生獲得培養(yǎng)和學習機會的一道門檻,也是培養(yǎng)單位選拔高素質(zhì)人才進行培養(yǎng)的一個方法。多數(shù)學校強調(diào)考生音樂專業(yè)素質(zhì),對文化的要求普遍較低。雖然從理論上說,應該同時強調(diào)其文化素質(zhì),但是現(xiàn)實中往往有人認為專業(yè)技能越精深越好。應該改變招生考試的方法,可以在已招收的學生中進行挑選,以保證學生的文化基礎是較為扎實的,在此基礎上通過考試考察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擇優(yōu)錄為音樂專業(yè)的學生。僅就中學而言,招生考試方法如果不能改變,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便是空中樓閣。
(二)愉悅教學
一般來說,興趣愛好廣泛、好奇心強是當今學生的普遍特點,他們經(jīng)常會問一些“奇怪”的問題,而這些看似“奇怪”的問題實際上卻折射出他們看世界的獨特視角,有些問題作為成年人似乎難以想象,許多問題要具備廣博的知識和獨特的智慧才能解釋。作為音樂教師,不能說只教會學生音樂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或者只解答音樂專業(yè)方面的問題。對身心發(fā)展尚未成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處于形成初期的學生們來說,教師要能夠?qū)μ幱诓煌瑺顟B(tài)下的學生群體產(chǎn)生良好而深遠的影響。隨著社會經(jīng)濟與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世界各國都已經(jīng)逐漸認識到: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教會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在養(yǎng)成實用技能的同時獲得審美享受,使之能夠生活得更加幸??鞓?,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比讓學生接受知識更為重要。
現(xiàn)階段我國的中學,許多學校并沒有充分認識到音樂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許多學校仍然把音樂課看作“副課”,關鍵時刻往往要給“主課”讓路。另外,由于專業(yè)技能水平的高低仍然是目前社會對音樂教師的價值評判標準,學校從選擇音樂教師到課程設置、課時安棑都向?qū)I(yè)技能方向傾斜,以期培養(yǎng)的人才盡可能地得到社會的認可,這就容易導致音樂文化教育被忽略,很可能導致學生學習過程中成為“物化”的人種。當音樂教育離開人性越來越遠,愉悅教學又從何談起呢?
(三)開放式教學
給學生保留充分展現(xiàn)自我和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機會。
我國的音樂教育,很多年來,針對音樂教育的內(nèi)容、模式和方法,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們已經(jīng)摸索并發(fā)展出了一套特定的教育理論體系,幾乎涵蓋了包括教育學、教育哲學、教育心理學、課外活動設計與指導、心理衛(wèi)生指導、教育科研方法乃至具體的教學法等各個方面,而理論體系的形成一方面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規(guī)范化標準,另一方面也限制和壓抑了教師創(chuàng)造性才情的發(fā)揮。換言之,我國更為強調(diào)在教育主管部門的安排下制訂統(tǒng)一標準,由一批教育專家、音樂教育研究人員,以及基礎音樂教育專家通力合作,深入細致地分折,研究音樂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實際,并充分考慮音樂教育專業(yè)的生源情況,制訂出全國通用的音樂教育課程標準。但是問題在于,合乎一定的規(guī)范成為對教師的基本要求,這就迫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按部就班。
我國在多元化和多樣性方面,大學的做法是開設一些選修課,讓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提高的機會。例如有些高校開設中外民族音樂類課程,提高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認同感,在培養(yǎng)其民族意識的同時,還必須讓學生了解豐富多彩的世界各國音樂文化,為其終身發(fā)展奠基。筆者認為,中學也可以大力開設選修課程,使學生有足夠的選擇,最大限度、多方位地充實自己,為未來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寬厚而扎實的基礎。好比音樂教師的定位,首先應該是一個身心健康、知識淵博的人,其次應該是一個教育工作者,最后才是一個音樂教師。也就是說,一個音樂教師首先應該能夠充分認識自己,能夠調(diào)控自己的心理及行為,擁有廣博的知識;其次必須充分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懂得學生生長和發(fā)展的過程,能夠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心理需要與個性特點因材施教;最后才是對自己所從事專業(yè)知識的要求。同樣道理,我國的音樂教育,應當致力于讓學生成為具有一定人文藝術素養(yǎng)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1]艾文靜.多元文化視角下的美國小學音樂教育[D].陜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3.
[2]李景玉.多元文化視野下的中國音樂教育研究[D].蘭州大學碩士論文,2014.
[3]薛睿韜.文化視域中的中美音樂教師教育課程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14.
[4]劉英潔,林能杰.多元文化視野下的中國音樂教育研究中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研究的回顧與思考(2000—2011)[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12,(12).
[5]周奕含.高校旅游專業(yè)音樂課程改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4.
[6]王延松.音樂心理學導論[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3,(10):17.
王麗莎(1991—),陜西西安人,西安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藝術學理論、音樂教育等方向研究及教學。
羅琦(1993—),女,寧夏中衛(wèi)人,西安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音樂教育學、音樂心理學等方向研究。
王延松(1970—),男,陜西西安人,西安音樂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藝術學理論、音樂心理學、音樂教育學研究。
韓薇(1989—),女,山西侯馬人,西安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藝術學理論、音樂教育等方向研究及教學。
2014年陜西本科高校省級教學團隊——音樂教育學教學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