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燕
1918年12月底,梁啟超去歐洲考察,丁文江擔任考察團的翻譯和科學顧問。隨著交往的加深,梁啟超對丁文江的才華很賞識,而丁文江也很敬重梁啟超,于是兩人惺惺相惜,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
梁啟超從歐洲考察回國后,聽了眾門生的不斷鼓噪,表示想要在政治上“盡一二分國民責任”,其實就是想重新踏上政治舞臺。聽到這個消息后,丁文江立即表示了極大的反對,他知道梁啟超雖然很有能力,但他的思想和主張大多還停留在晚清時代,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不可能再出彩,反而會讓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而無法自拔。可是,當他把這些話說給梁啟超聽時,梁啟超卻不以為意,依然堅持自己的主張。丁文江不肯放棄,三番五次去勸說梁啟超。這次,他的好友攔住他說:“你這樣做是吃力不討好啊!他若堅信自己是對的,怎么能聽進你的話呢?反而會讓他對你產(chǎn)生反感。即使他聽了你的勸告不去做,也很可能會抱憾終身,埋怨你一輩子。你又何必自討苦吃呢?”丁文江笑了笑說:“是的,你說的這些我都想到了。但是梁啟超是我的好友,為了他的切身利益,我一定要勸阻他,這是我唯一的選擇。”后來 ,梁啟超聽到這番話后,深受感動。經(jīng)過一番深思熟慮,他接受了丁文江的勸告,專注于歷史學術研究,最終成為民國史學大師。
前蘇聯(lián)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說:“真正的朋友應該說真話,不管那話多么尖銳?!笔堑模且驗榕笥咽钦嫘臑槟阒氲娜?,所以才愿意說那些“難聽話”。丁文江的一句“這是我唯一的選擇”恰恰表現(xiàn)出了他真誠、無私、一心一意為朋友著想的品質(zhì)。
(編輯/楊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