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政
美國密歇根州暴風雪過后被凍住的燈塔。乍一看這些圖片,讓人還以為是災難電影《后天》中的場景。
上個周末,上海速凍,全國冰封,100年來所未遇的嚴寒侵襲而來,不由得教人聯(lián)想到災難片《后天》里,速凍了的紐約城。當異常天氣頻繁光臨地球,我們離災難片還有多遠?
地球的800萬種死法
每年,至少在好萊塢的攝影棚里,地球總是要面臨一次毀滅的。至于毀滅的原因么,每次都不同——冬雷震震、夏雨雪、核試驗、龍卷風、巨浪、洪水、大霧、病毒、隕石撞地球、山崩地裂、變異物種、不明外星生物……總之,地球有800萬種死法。
影評人木衛(wèi)二把好萊塢災難片統(tǒng)稱為“美式災難全家桶快餐”。還記得海外片剛剛獲準引進的上世紀90年代中葉嗎?我們印象最深的第一波引進片,還是學校組織集體觀看的?那就是全家桶的前奏:《未來水世界》(1995)、《龍卷風》(1996)、《天崩地裂》(1997)……
早在默片時代,好萊塢電影里就有了災難片的雛形《火災》。到1930年代,還拍了彩色有聲災難片《大洪水》(1933)、《火燒舊金山》(1936)——看名字就能猜到災難的源頭。
后來能稱為“全家桶”,自然是因為千方百計毀滅地球——《彗星撞地球》(1998)、《隕石大沖撞》(1998)、《紐約大地震》(1999)、《后天》(2004)、颶風襲擊美國(2004)、迷霧(2007)、急凍末日(2009),直至最近幾年的《2012》、《星際穿越》……
從花樣百出的災難片里,我們可以看到人類最原始的恐懼,從最荒蠻的遠古,到最時髦的好萊塢,其實并沒有多大改變。
自然災害、氣候異常,是最常見的恐懼源。《未來水世界》想象了一個未來的2500年,彼時兩極冰川大量消融,地球成了一片汪洋,人們只能在水上生存,進化出腮和鰭。而《后天》講述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氣候異變,全球即將陷入第二次冰河紀,冰天雪地,極度嚴寒。《2012》的末世源于太陽活動異常,地球內部的能量平衡系統(tǒng)面臨崩潰,瑪雅人的預言即將實現(xiàn),人類遭遇滅頂之災?!缎请H穿越》和剛剛上映的《火星救援》,則是地球人準備放棄無法拯救的地球,另謀殖民其他星球的新生路??催^《星際穿越》的觀眾一定記得地球末日黃沙遍野、農(nóng)作物枯萎的慘景。但貿貿然跑到火星上種土豆,也夠慘淡的。
恐懼大致相同,有意思的是,各國因為面對的自然災害不同,恐懼的方向也會有微妙的變化。
比如冬天能冷到零下50度的加拿大,經(jīng)常會拍極寒題材災難片:《瞬間極寒》《零下273度》。而海嘯多發(fā)的印度洋沿岸,常常被作為海嘯電影素材:《海嘯奇跡》和韓國名片《海云臺》就取材于此。
作為地震多發(fā)的島國,日本對世界末日的想象往往集中在:山崩地裂(《東京震級8.0》)、被水淹(《日本沉沒》)。二戰(zhàn)后,核戰(zhàn)的時代陰影也被銀幕忠實表達:東寶映畫1954年開始推出的《哥斯拉》系列,主角怪獸就是核輻射下的變異產(chǎn)物。
而在中國,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1979年就拍攝了以此為題材的災難片《藍光閃過之后》。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2009年也有《驚天動地》問世。當年的唐山大地震也再度獲得追悼,被接連拍成了《唐山大地震》(2010)和《大太陽》(2011)。
《星際穿越》
災難片其實都是家庭片
災難片曾是救世英雄頻出的類型。銀幕上的好萊塢硬漢,凱文·科斯特納、皮爾斯·布魯斯南、布魯斯·威利斯,那些年在我們的記憶里大都是救世英雄的化身——眾人皆慌亂他獨醒。
有人說,好萊塢的所有片種,歸根結底都是家庭片。當救世主不再一人獨大,觀眾更喜歡從災難片中看到的是普通人。而能夠拋開文化差異全球賣座,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災難片蘊含的價值觀其實最主流。
《2012》《海嘯奇跡》《星際穿越》,表面上有龐大的特效預算,末世感震撼撲面而來,背地里卻都是弘揚家庭觀念的主旋律——有人戲稱《2012》的救世秘密,不是中國西藏的諾亞方舟,而是一個會開車的老公,和一個會開飛機的前夫。而《海嘯奇跡》里娜奧米·沃茲一家人的互尋互助,也不知打動了多少觀眾?!缎请H穿越》呢?說到底還是父女情,就像《星球大戰(zhàn)》,喬治·盧卡斯最初想表達的其實是祖孫三代的傳承。就算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越來越演變成搞笑動畫片的《冰河世紀》,第一部誕生時,也是一部講述冰河期動物守望相助的溫情動畫。
有了溫情作為基調,再配上地球末日的種種撼人特效,才是好萊塢災難片通行全球的密碼。如若沒有主流價值觀作為支撐,好萊塢的“美式災難全家桶快餐”會變成什么樣?——看惡搞片《世界末日》(2013)就知道。
在這部號稱大明星版的《世界末日》里,明星全都真身出演:詹姆斯·弗蘭科演詹姆斯·弗蘭科,克雷格·羅賓森演克雷格·羅賓森,艾瑪·沃森演艾瑪·沃森,蕾哈娜演蕾哈娜……這么多大明星聚在一起,就為了遭遇各式各樣的末日擊打——先是外星人、火山、地震,再是變異人、怪物、食人族。表面上無厘頭,實際上則把好萊塢慣用的末世套路全來了一遍。最后的結局:好人能被一道光吸上天堂,頭戴天使光環(huán),心想事成,也諷刺了一把災難全家桶背后的主流溫情價值觀。
《未來水世界》
《后天》
美國人嚴寒中玩出的牛仔褲游戲。
《龍卷風》
一切天災都是人禍
然而,銀幕上也并不都是假的。除了折射人類內心對于末世的恐懼,許多災難片都有源有據(jù)——不只是藝術想象,還是現(xiàn)實危機的映照。比如日本的《東京震級8.0》就在片頭聲明:許多場面都經(jīng)過多次模擬實驗。
最近,霍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科技的進步正為人類創(chuàng)造“新的歧途”。核戰(zhàn)爭、全球變暖、基因改造的病毒將會成為人類在未來面臨的艱巨挑戰(zhàn)。
一切天災,都是人禍。自帶針砭體質的長命動畫片《辛普森一家》大電影,就曾把整個小鎮(zhèn)都籠罩在一個透明圓環(huán)里,因為附近的核廢料和垃圾帶來了嚴重的污染。這個圓環(huán)后來被美劇《蒼穹之下》照搬過去,成為人類自毀的象征。
2007年,戴維斯·古根海姆導演的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這部紀錄片的拍攝對象,是美國前副總統(tǒng)戈爾,他同時也是一個知名的環(huán)保人士。影片拍攝了他對于環(huán)保方方面面的努力,在全球1000多次的演講(包括在清華大學)。片中的一串英文字幕也因此流傳很廣:In fact, you can even reduce your carbon emissions to zero.(實際上,你甚至可以把你的碳排放量降到零。)
如果說《難以忽視的真相》是正面提醒,那么BBC拍攝的“偽紀錄片”《世界末日》,就是一種反諷。片中,科學家信誓旦旦保證,對粒子加速器的研究不會產(chǎn)生足以毀滅地球的能量。還口口聲聲說:假想災難場面是因為媒體喜歡、電影和娛樂業(yè)喜歡,其實并不會造成多大災難。結果話音剛落,災難轉瞬降臨,屏幕上一片漆黑,只剩下兩個大字“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