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 珊
大學生公益走向專業(yè)化
文|任 珊
大學生做公益,他們的關注點越來越新穎,從傳統(tǒng)的弱勢群體到關注校園問題、傳承經(jīng)典傳統(tǒng)文化……大學生公益項目已從過去的“小打小鬧”逐漸走向專業(yè)化。
梔子、蘇木、茜草……對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輕人來說,這些詞匯顯得有些陌生。而對于西南民族大學的幾個90后大學生來說,在過去的4個月中,這些材料已經(jīng)成為他們掛在口頭、印在腦海、捧在手上的至寶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西南民族大學大三學生周娜在網(wǎng)上看到了一則新聞,草木染工藝瀕臨失傳的現(xiàn)狀深深地觸動著她的心。從今年3月份開始,周娜和同校的劉小迪、寧壽林、張彪、許震在老師張婷婷的帶領與指導下決定要傳承中國傳統(tǒng)印染工藝—草木染,并通過義賣來幫助民族地區(qū)。這個公益項目被取名為“源萊”—源是源頭,萬物之源;萊是草木,萬物生長,取草木自然之顏善行盡染即為源萊。
先學習,再印染,后義賣,這是他們的思路。而由于經(jīng)費有限,他們沒有辦法去草木染的發(fā)祥地貴州畢節(jié)學習。通過網(wǎng)上搜羅資料,幾個年輕人發(fā)現(xiàn),在成都附近就有草木染工藝大師。萬事開頭難,周娜等人拜訪的第一位染布人拒絕了他們的請求。可是,幾個年輕人鍥而不舍,憑著一股沖勁兒來到明月村找到了染布人寒山老師。讓周娜等人感恩的是,寒山老師不僅教會了他們這項工藝,而且為他們提供了很多幫助。
除了尋求專業(yè)人士的指導外,宿管阿姨“樓媽”也被動員了起來。周娜說:“因為她們那兒不限電,可以給我們提供染布的場地和設施?!闭f到這兒,周娜帶著小女孩的俏皮說道,“我們合作得特別愉快!”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逼鋵嵾@句話的本意就是在說草木染,指用藍草制成的靛藍,可染出更青的顏色。這幾名90后行走在公益的路上,用他們獨特的方式踐行著“助人自助”的承諾:幫助他人,也讓自己成長。
回想起整個項目實施過程,無數(shù)溫暖的瞬間讓周娜覺得感動:“有一次,我們一起去村子里拜訪寒山老師,村子里沒有飯館,我們只能買了泡面在馬路邊上吃?!蹦贻p人傳承著傳統(tǒng)草木染工藝,草木染也成了這群年輕人關于友情、關于成長的獨特青春記憶。他們相信,5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50個人、500個人的力量是無限的,通過個體發(fā)聲、價值傳遞到行動實踐,他們堅信,堅持青年自助,年輕人可以帶動改變,堅守傳承,締造可能!
目前,通過團隊染布、進社區(qū)請會縫紉的阿姨制作,團隊已經(jīng)制作了手帕、絲巾、T恤等物品。說到這些成品時,這群年輕人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草木染有特殊的紋理,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蓖ㄟ^與線上線下的店鋪合作,“源萊”團隊已經(jīng)籌得了一些義賣款,不久后,他們就可以帶著義賣款去貴州畢節(jié)圓這一次公益之夢了。
談到未來的規(guī)劃,周娜說:“義賣款并不準備直接捐獻,‘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準備利用這筆義賣款培訓一部分民族地區(qū)青少年成為導賞員,為希望了解民族傳統(tǒng)風情的人講解民族文化之美,以此來吸引更多人關注傳統(tǒng)工藝與民族地區(qū)?!?/p>
很多上過大學或是正在上大學的人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那就是:為校園內(nèi)漫天的廣告單煩擾,以及為學期末高額的資料打印費用困擾。是否有一個方法既可以解決校園內(nèi)的小廣告問題,又可以讓學生們免費打印,同時還可以帶動大家力行環(huán)保呢?如今,湖南商學院“萬有引力”團隊已經(jīng)攜他們的“紙上添花”項目做出了證明。
“萬有引力”是湖南商學院5名學生組成的一支公益團隊,其名字的深意是希望“紙上添花”項目成員能同參與進來的志愿者們團結起來,就像牛頓提出來的萬有引力理論一樣,既有個人吸引力又有團隊凝聚力。
所謂“紙上添花”,是一種將廣告商投放的廣告與學生打印的資料結合在一起的新型打印模式,由商家來承擔打印、復印費用。作為回報,打印或復印的資料中須按一小部分比例加入商家投放的廣告信息。如此一來,既可以幫商家實現(xiàn)高質量的點對點宣傳,又可以幫學生省下打印的費用,同時還可以踐行環(huán)保理念,實現(xiàn)紙張的最大程度利用。
“學生平時打印需求很大,特別是考研和期末的時候,很多資料都是一次性的,對于學生和紙張而言,這都是一種浪費?!表椖砍蓡T侯名明介紹。
任何新鮮事物從出現(xiàn)到被人接受,都需要一個過程,“紙上添花”也不例外。在項目初期,很難找到一個讓廣告商、打印店、學生都能接受的可行性模式,這可以說是項目組最大的阻礙。與此同時,如何保證高效、經(jīng)濟、環(huán)保也是亟須解決的問題。此外,未見到成品前,很多學生都表示寧愿多花點錢也不希望打印的資料上存在廣告,這為項目的宣傳和推廣增加了難度。
為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項目成員分別從學生和商家的角度去思考怎樣才能盡可能完美地滿足各方需求。于是大家加強了對后期數(shù)據(jù)的分析以及廣告加工的細化,并且認真地對廣告加入方式和呈現(xiàn)效果進行設計,力求既達到商家的宣傳效果,又能保證打印資料的美觀。做出來的廣告呈現(xiàn)出簡約、清新的效果,以致很多原本介意附加廣告的同學在看到成品以后都欣然接受了。
根據(jù)后臺統(tǒng)計,項目正式實施不到一周時,就產(chǎn)生了打印需求650張,直接為學生節(jié)約打印費用96元至100元,受益學生近200人。幾乎每位受益學生都會自覺地成為項目的志愿者。
“我舍友滿臉興奮地告訴我,他終于不用再花‘冤枉錢’去打印備考資料了,也不用再忍受考后扔掉資料的負罪感了。”說到最讓自己印象深刻的小插曲時,侯名明的言語中滿是成就感。
當然,“紙上添花”項目組的成員并不滿足于眼下的成果,他們還準備在后期項目中添加更多公益性的成分。例如除在資料上附加商業(yè)廣告外,還可以宣傳一些好的企業(yè)文化、傳統(tǒng)藝術或是公益項目,并在此基礎上組織一些適宜大學生參與的社區(qū)志愿服務。
“我們的宗旨就是充分挖掘一張紙的價值,用一張紙做文章,講述一段有情懷的紙的故事?!焙蠲鞅硎?,下一階段將利用項目資金自行購置打印機進行免費打印,同時多渠道、多層次地推進項目的實施與擴大,引領節(jié)約紙張、宣傳公益的新風尚。
(本文轉編自《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