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 嫻
(貴州民族文化宮,貴州 貴陽 550003)
淺談民族文物的調查與征集
駱 嫻
(貴州民族文化宮,貴州 貴陽 550003)
民族文物直接映射出一類民族物質和精神文化的遺跡,具有顯著的民族特色,透過不同層面印證著民族近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進程,包括不同類型社會生產(chǎn)和生活模式等,如今已經(jīng)被作為研究民族歷史,尤其是少數(shù)民族歷史的實物資料。關于民族文物,其涉及門類眾多、內涵豐富,且保留較高的文化品位特性,盡管說當前民族文物保護工作取得一些成績,不過依然任重而道遠。在此類背景下,筆者決定針對民族文物內涵、民族文物調查和征集的原則,以及日后具體的征集保護措施,加以探討。
民族文物;調查征集;原則;措施
社會持續(xù)進步,涉及以往傳統(tǒng)生產(chǎn)、生活模式都面臨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全面沖擊,令許多民族文物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特殊狀況下甚至已經(jīng)無跡可尋。而一些代表性的生產(chǎn)、生活工具,以及工作模式的傳承發(fā)展,便是作為文物工作者的關鍵使命。所以,盡快規(guī)劃整理出一套較為完善的民族文物調查和征集方案,保證今后各類民俗傳統(tǒng)的有機傳承,顯得勢在必行。
民族文物定義上,如今存在多種理解結果,最有代表性的莫過于大百科全書上的定義,其認定民族文物就是一類能夠清晰化映射出一類民族物質和精神文化的遺跡,本身蘊藏著深厚的民族特色,能夠透過不同側面反映特定民族在近現(xiàn)代階段的社會生活、生產(chǎn)發(fā)展規(guī)律,可以作為研究民族歷史的實物性資料。依照上述定義結果,我國可以將民族文物的特性暫且作出以下認證結果:能夠全方位映射出一類民族社會的發(fā)展進程,包括生產(chǎn)工具、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等不同形式;再就是隱藏著各類民族特定時代環(huán)境下的生活模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是一類典型的文物資料。
文物調查和征集的對象主要就是一些傳統(tǒng)且豐富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目的是向外部展現(xiàn)多姿多彩的中華民族文物,進一步樹立起文化和人文的地位形象,這將是我國打造成為文化旅游大國的一類重要舉措。至于當前貴州省民族博物館在承接貫徹民族文物調查和征集職責過程中,需要遵守以下規(guī)范原則
(一)明確民族文物調查和征集的核心動機
在開展文物調查和征集工作過程中,需要將貴州省民族博物館性質等因素全面考慮進去,畢竟不同民族博物館各自收藏對應類型的藏品,所以前期調查和征集的具體對象、范疇也就存在廣泛差異。作為貴州省民族博物館主要調查和征集的核心對象便是民族文物。
(二)保證透過民族文物財富保護等實際角度出發(fā)
民族文物是不同民族生存發(fā)展至今遺留下來的物質和精神文化校驗的關鍵素材,不同民族不管是規(guī)模大小、歷史悠久或是簡短,都必然存在多元化的生產(chǎn)和生活實踐經(jīng)驗,可以進一步映射出該類民族獨有的特征,包括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等。歸結來講,民族文物不單單直接記錄特定民族的發(fā)展歷史,同時更是勞動人民智慧的偉大結晶。不過社會和科技進步之余,民族文物原本賴以生存的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卻發(fā)生系統(tǒng)性變化結果,當中許多直接反映民族文物特征的民族文物正處于消失危機之中,加上民族文物的升值趨勢顯著,致使許多區(qū)域都出現(xiàn)專門從事民族文物買賣的商販,嚴重情況下直接令一些民族博物館工作人員介入販賣行列之中,該類群體直接深入民族區(qū)域并低價收購富有代表性的民族文物,并利用高價向西方發(fā)達國家販賣。宏觀角度觀察鑒定,當前我國在民族文物認知上還尚且不能統(tǒng)一,涉及一類專門針對民族文物進行保護的全國性法律法規(guī)幾乎還未衍生,而一般性文物保護法律可操作性著實低下,至此民族文物大量流失危機持續(xù)深入。在此類背景下,主動加快對各類民族文物的調查、征集和保護力度,便成為貴州省民族博物館必須承擔的使命,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在進行文物調查和征集過程中,要優(yōu)先考慮一些幾近消失的珍貴民族文物,避免該類珍貴文物陷入湮沒損失境遇之中。
(三)全面迎合日后民族文物的陳列展覽規(guī)范需求
貴州省民族博物館想要全面吸納周邊民眾的關注,就必須持續(xù)革新陳列內容和形式,所以必須要保證在文物調查和征集過程中將后期陳列要求考慮進去,保證相關工作內容布置拓展過程中,能夠有據(jù)可依。
文物征集并非一類臨時或是突發(fā)性的任務,而屬于一類長期且經(jīng)常性的工作。如若貴州省民族博物館在文物調查和征集工作上處理不當,便會喪失其應有的社會活力,為了持續(xù)保障貴州省民族博物館業(yè)務的開展并提升文化服務水平,就必須在建成后不斷補充全新的藏品??涩F(xiàn)實中,許多民族博物館在文物調查和征集過程中都存在較大盲目性,不單單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跡象,最后反而會因為資金短缺而令該類征集計劃暫時擱淺。因此,為了充分凸顯文物調查和征集工作的系統(tǒng)、成套和代表性,就必須投入合理數(shù)量的科技和經(jīng)費,盡快搭建起一類和本館興致相一致的藏品征集保護體系。
(一)系統(tǒng)性的文化調查和征集
文物征集實際上就兩條線索,包括歷史縱線和空間橫線。
首先,歷史縱線方面,征集對象主要是能夠映射出特定階段民族生產(chǎn)、生活、社會制度,或是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的代表性實物、文獻資料。如苗族的翻地農具種類繁多,包括尖木棒、木鍤橇、牛拉犁等,以上器具沿用的歷史時期各不相同,分別是火耕、耜耕和犁耕時期。如此在調查和征集陳列過程中,便會賦予觀賞人群一類較為清晰的歷史脈絡。
其次,空間橫線方面。其征集的主要對象,包括特定歷史時期不同民族,或是某民族各類分支在特定方面富有代表性成就的文物。該類橫線調查征集模式,能夠令不同民族比較研究工作變得愈加便利,在陳列過程中同樣能夠賦予觀賞人群深刻的感知印象。如苗族的銀飾相比其它顯得厚重大氣、民族銀飾則注重圖案造型生動和玲瓏精美效果。
歸結來講,調查和征集工作的縱向模式偏重于歷史,橫向則注重探索現(xiàn)實,兩者兼?zhèn)?,才可以順利地構建起縱橫交錯的時空脈絡,保證針對特定民族或是社會形成較為全面的認知理解。
(二)完整性的文化調查和征集
文物調查和征集的工作重點需要鎖定在本館藏品的空白和薄弱環(huán)節(jié),旨在令空缺得到妥善的填補。如貴州省民族博物館運營的核心理念在于展示貴州豐富多彩的民族文物,不過又不會單純地限定在世居民族調研之上,而日后較長一段時間內,該館文物調查和征集的重點便會朝著世居民族外部的各民族和跨省、跨境民族文物的征集方向擴展,保證進一步令貴州省民族博物館這方面的空白得到合理程度的填補。
(三)成套性的文化調查和征集
民族文物包含一般文化特性的同時,更區(qū)別于其余文物。一般文物包括考古或是歷史文物等,因為長時間埋藏在地下經(jīng)常會存在缺陷,相比之下,民族文物主要是近現(xiàn)代文物,很多都是成套的,相對比較完整,這便是民族文物的獨特優(yōu)勢。與此同時,一般文物側重于文物的歷史、科學和藝術性,而民族文物傾向于文物的民族性,主張借助成套的民族文物進行特定民族生產(chǎn)、生活、社會制度以及文化藝術等特征反映。所以,在進行民族文物調查和征集過程中要全面考慮其成套性。如一套完善的苗族婦女服飾需要囊括上衣、百褶裙、腰帶、銀飾、項圈等多元化內容,缺少任何一類要素,其文化價值便會瞬時大打折扣,并且直接令文物調查和征集工作面對較大挑戰(zhàn)危機,如許多民族博物館因為調查征集過程中忽視文物的成套性,在進行陳列展覽過程中便會出現(xiàn)東拼西湊等不良狀況,嚴重情況下直接引起不必要的矛盾沖突。
(四)代表性的文物調查和征集
判定民族博物館內部藏品是否豐富,不單單需要預先觀察其藏品數(shù)量的增加跡象,同時更應該將精力集中投射在藏品質量提升和品類豐富層面之上。在當前我國對民族博物館投資十分有限的狀況下,文物征集的代表性便發(fā)揮著較為深刻的指導效用。事實上,長期以來我國許多民族博物館都是單純地進行館藏拼湊,相同文物會征集到幾十件之上,而急需得到調查、征集和保護的文物,反而會因為經(jīng)費困境而未能及時征集到。所以,在日后文物調查和征集活動中,必須要將文物代表性全面考慮進去,大多數(shù)狀況下,同類文物征集數(shù)量不可超過三件,這三件也將主要應用于陳列展覽、庫存和損壞后的備用。
綜上所述,在日后進行民族文物調查和征集過程中,需要盡快制定出一套相對完善的少數(shù)民族文物分級鑒定和類型劃分標準,確保各類方案的可操作性。同時沿用各類有效模式嚴格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針對寺廟等宗教活動場所的文物建立起檔案管理體系,針對一些具有文物價值的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建筑進行科學鑒定和評估,并且制定富有針對性的民族性建筑遺產(chǎn)保護規(guī)劃。相信長此以往,必將能夠為我國民族文物保護和傳統(tǒng)文化傳承,提供不竭的支持動力。
[1]龔世揚.關于民族文物征集的幾點思考[J].南方論刊,2010,29(4):188-196.
[2]宋才發(fā).民族文物內涵的界定及其征集探討[J].貴州民族研究,2010,17(3):114-122.
[3]楊淑芝.關于民族文物的調查與征集研究[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4,20(12):177-183.
[4]何琳.民間器具三維數(shù)字博物館建設研究[J].民族論壇,2014,19(8):145-160.
K88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