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彩花
摘 要 從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特點入手,分析當前我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對信息技術教學策略的開發(fā)設計提出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 信息技術;教學策略;情感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23-0036-02
現(xiàn)階段我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限制了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的改善和增強,需要引起重視和妥善解決。
1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特點
教學內(nèi)容注重拓展和開放 與現(xiàn)代科技飛快的發(fā)展速度相比,信息技術教材的更新速度顯然無法適應。這要求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內(nèi)容,要以更加開放的態(tài)度選擇教學內(nèi)容。因此,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內(nèi)容往往會更注重延伸和拓展,通過結(jié)合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多層次的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能夠?qū)W習到最新、最有用的信息技術知識。
教學過程注重交流和互動 信息技術課程相比于其他學科,不僅需要學生和教師的交流互動,還包括學生與計算機間的“人機對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不斷將教學內(nèi)容轉(zhuǎn)變?yōu)樽约簩τ嬎銠C的操作,計算機會根據(jù)操作內(nèi)容即時響應和反饋,使學生每次有目的性的信息提交都能收到回報。
教學方法注重互助和合作 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每節(jié)課程教師都會留出大量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操作。這主要因為計算機操作具有很強的順序性,學生通常需要通過互動和合作來熟悉和鞏固所學知識。學生通過鄰座間的討論和互助,或通過網(wǎng)絡與同學、老師進行交流,可以鞏固和加深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減少實際操作中的錯誤,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2 當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學生信息基礎差異較大 學生從小接觸和學習計算機的程度各不相同,初中信息技術學習又不夠系統(tǒng),因此信息技術基礎存在很大差異。一些學生已經(jīng)能夠熟練掌握計算機基本知識,在學習新知識時通??梢杂|類旁通,很快就能掌握。而一些接觸計算機機會較少,缺少系統(tǒng)學習的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時便顯得很吃力。如果按照統(tǒng)一的教學標準進行教學,這些信息基礎較差的學生很難有效掌握教學內(nèi)容,也會對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信心造成打擊,影響信息技術的教學質(zhì)量。
難以適應學生多元化需求 在高中階段,學生的性格和價值觀已經(jīng)慢慢成型,個體之間的差異性變得越來越大,興趣取向也出現(xiàn)較大差異。但很多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忽略了學生多元化的需求,只是一味追趕教學進度,完成基本教學目標。如有些學生對電腦游戲設計感興趣,有些學生更愿意學習辦公軟件的應用,有些學生則對PS技術情有獨鐘,教師如果只是單一講解教材知識,無疑會讓信息技術課堂變得枯燥、乏味,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
師生間的互動和交流不夠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本就是需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任務實現(xiàn)為整個課堂教學主線的一門課程。但目前很多信息技術教師在課堂中和課堂外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都不夠,使信息技術課堂成為教師的獨角戲。這種灌輸式教學手段早已不適應現(xiàn)代教育的要求,難以讓學生在課堂中真正進入角色,影響了學生的聽課效果。教師也無法通過交流及時掌握學生的教學建議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長此以往,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zhì)量必然會大打折扣。
3 信息技術教學策略的開放設計
差異教學策略 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要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充分考慮學生信息基礎和學習能力的不同,做到因材施教。對于一些信息基礎較好,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只需要教師稍作指導便能快速掌握教學內(nèi)容。部分學生的信息基礎較差,學習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有限,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需要多給他們時間進行練習和鞏固,教師也要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進行指導。但要注意的是,差異教學并不是將學生不平等看待,而是為基礎較好的學生補充和延伸新知識,為基礎較差的學生查漏補缺,增強整體學習效果。
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 每節(jié)課開始的前五分鐘往往決定了學生能否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因此,教師要盡量在課堂開始時利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將學生引入課堂學習氛圍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教學模式便是其中一種。教師可以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造出一個富有情感色彩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使學生能夠感覺身臨其境,在課堂開始時便抓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需要注意的是,學生所了解的社會知識畢竟是有限的,創(chuàng)設的情境要盡量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并努力做到生動有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如在學習“圖像處理”的相關章節(jié)時,教師先為學生展示一些圖像處理前和處理后的對比圖像,通過圖片的展示和語言的引導,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當中,活躍課堂氣氛,順利引入教學內(nèi)容。
情感教學策略 現(xiàn)代教學理論認為情感教學可以有效消除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隔閡感,讓學生能夠以更加主動的姿態(tài)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對課堂教學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對于高中生而言,逆反和抵觸心理較強,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好師生間關系,既會影響到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zhì)量,也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影響。因此,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中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營造出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努力與學生成為朋友;并在課下積極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聽取他們對自己教學方法的看法和意見。如一些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后,便利用網(wǎng)絡和學生一起參與一些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知識競賽,利用組隊競技的形式和學生一起娛樂和學習。這樣的情感教學很容易拉近教師和學生的距離,教學效果和教學質(zhì)量也會事半功倍。
寓教于樂策略 對很多學生來說,信息技術涉及太多的理論知識和計算機操作,是一門較為枯燥的課程,難以形成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要盡量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努力做到寓教于樂,消除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抵觸心理。為此,教師要從課堂的主導者變?yōu)橐龑д撸苊膺^多的教學內(nèi)容講解,防止學生厭學心理的產(chǎn)生;還可以積極準備一些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如讓學生進行打字速度比賽、組織學生參與編程設計大賽等,利用這些多彩多樣的教學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學習成功的成就感,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zhì)量。
信息技術是一門專業(yè)性很強的學科,僅靠教師教學策略的開發(fā)設計仍是不夠的,還需要學生的不斷努力。因此,探索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是一條艱難而漫長的道路。相信在學生的積極努力下,配合教師科學合理的開放性教學策略,一定能夠大大提高信息技術的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韓月紅.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思考[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16).
[2]王天國.對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2(7).
[3]蘭光明.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現(xiàn)狀與思考[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