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俊
心懷感恩讓夢想在這里起航
□陸俊
沒有激揚的文字,也沒有華麗的詞藻,她只想請大家和她一起分享她的故事。自1992年她來到十二師頭屯河農場的那天起,農場職工艱苦創(chuàng)業(yè)、勵精圖治的精神就打動了她,使她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在農場2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中,她先后從事過多種職業(yè),也增長了不少的見識和才干,同時也見證了農場的變化。她就是農場轉型轉崗先進女職工權玲芝。
如今的頭屯河,蔥綠的樹木直線成行,縱橫交錯,俯瞰像一幅幅規(guī)格盛大的“井田”圖案。近年來,農場在推進城市化進程中,寬闊的馬路四通八達,來往的車輛川流不息,一棟棟樓房拔地而起,人們都搬進了新樓房里,小區(qū)內的綜合服務中心老年活動室熱鬧非凡,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如今的頭屯河農場百畝薰衣草紫英繽紛、千畝桃園競相開放、萬畝葡萄綠色如蔭,明媚陽光的天山雪菊,退耕還林還草地的“天然氧吧”,成為人們度假、休閑、體驗兵團軍墾生活的旅游基地。到處是勝利之花綻開的海洋;到處是職工建設農場的戰(zhàn)場;到處是一派團結、拼搏、文明、進步、欣欣向榮的新景觀、新氣象。作為一名農場人,她為它的變化感到驕傲和自豪!
她從1995年-2007年在二連承包土地,記得剛來時她可以說家徒四壁,兩個孩子相繼出生,家里的開銷很大,農忙時,她天不亮就下地,太陽落山了才回家,間苗、中耕、施肥、除草樣樣活她都干在別人前面,一天到晚在地里忙,一有空就向技術員和有經驗的老職工請教。天道酬勤,正是因為她的謙遜和愛鉆研的那股勁,讓她很快掌握了麥子、甜菜、油葵的種植技術,而且每年都有上萬元的收入。為了能多掙些錢,冬閑時,她在自家的庭院里養(yǎng)起了雞、鴨,并嘗試著養(yǎng)起了奶牛,職工培訓幫了她不少忙,不知解答了她多少疑問,也正是每年參加連隊組織的種植技術和創(chuàng)業(yè)培訓班,為她以后轉崗創(chuàng)業(yè)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008年,隨著農場農作物種植結構的調整,號召廣大職工承包高效經濟作物,種植紅提葡萄的職工越來越多。良好的果品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客商,一些大膽的職工干起了葡萄儲存,膽大心細的她發(fā)現了這一商機,就和丈夫商量蓋冷庫,儲存葡萄。當時丈夫說:“這個可以嘗試,但咱們今年剛買了樓房,存款沒有,外債到是有不少。”“只要你支持我就好,錢的事我來想辦法”。說干就干,通過她的游說,親戚朋友東拼西湊了近40萬元,她家的4座冷庫終于完工了。
2011年,農場“三化”建設全面推進,職工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開始實施,到2014年,70多棟高樓在農場拔地而起,這是頭屯河農場自建場以來最大的改變。大家都住上了樓房,擺脫了天天燒爐子、鏟煤灰、沒上下水、出行也不方便的日子,當全場職工群眾沉浸在喬遷新居的歡樂中時,她又看到了農場上千套保障性住房需要裝修的商機。于是,她通過自學,掌握了與裝修相關的專業(yè)知識,2012年3月,在農場為職工創(chuàng)業(yè)增收提供好政策的情況下,她向親戚朋友籌措了20萬元的資金,成立了烏魯木齊維新瑞居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有人說“人到40不學藝”,可她就不信這個邪。為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她高薪聘請了設計師;為了拓寬思路、開闊眼界,她親自到上海參觀學習,為了能選購物美價廉的材料,她跑遍了烏市建材市場的角角落落,為了能掌握木工、噴漆、改水電的基礎操作,她常常忙忘了飯點。正是她對裝修事業(yè)的那份執(zhí)著,對誠信經營的那份堅守,對顧客熱情、細致的服務,對裝修質量的嚴格要求,她們裝修的房屋客戶都很滿意。漸漸地,她在職工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知名度也越來越高。
目前公司有管理人員2人,技術人員4人,裝修工人14人,在公司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去年承接頭屯河農場和三坪農場職工住房裝修工程,全年實現收入190余萬元、純利潤達70多萬元,這些成績得益于農場的好政策和各級領導的支持幫助。
最讓她自豪的是員工信任的眼神,最讓她欣慰的是客戶滿意的微笑,最讓她開心的是大家都過上幸福的生活?,F在職工都住進了樓房,大家生活水平比以往有了很大提升,但也有一部分職工面臨著轉型轉崗的問題,建立了職工創(chuàng)業(yè)園,各類創(chuàng)業(yè)無息貸款、惠民補貼政策給農場職工轉崗提供了許多機遇,她也想為大家、為農場的發(fā)展盡一份力,裝修公司已步入正軌,今年她準備進一步擴大公司的規(guī)模,引進了一批技術人員。
春節(jié)時張春賢書記來場慰問時的情景現在仍歷歷在目,親切的話語仍在耳邊回蕩。她相信在春賢書記的鼓勵、鞭策下,在農場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她們一定能夠抓住機遇,共同攜手創(chuàng)造頭屯河農場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