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付升
說說微商那些事
文王付升
中消協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全國消協組織2015年受理的遠程購物的投訴有20083件,網絡購物占比達95.41%,其中以微商為代表的個人網絡商家成為投訴熱點。那么,微商發(fā)展中有何亂象、緣何頻出、如何監(jiān)管、走向何方?
消費者微信購物方式主要有四種:一是借微信平臺進行商品或店鋪的推廣,但最終的交易行為主要發(fā)生在淘寶等傳統(tǒng)網絡平臺上;二是直接在微信中的“購物”功能選項中購買,此選項主要是京東商城的購物入口;三是通過騰訊認證的企業(yè)微信公眾號銷售;四是在微信朋友圈個人私下完成的交易或通過個人微信公眾號達成的交易。
事實上,前三種都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微商,買賣雙方只是借助微信來延伸觸手或便利支付;而在微信朋友圈推廣和賣貨,才是時下微商的主流,也是出現商品質量問題、引起消費糾紛最多的情形。據廣東省消委會分析,消費者投訴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商品質量與售后保障方面,主要反映在購買的商品沒有售后服務、商品有質量問題不能退貨,商品使用出現問題不能保修等方面。不少資深的網購者表示,微信上銷售的所謂名牌、大牌,十之八九都是假貨。
不少人都在微商的朋友圈里看到很多聊天記錄、交易記錄及訂單完成的截圖。這種聊天記錄一類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假的,網上有很多“微信對話生成器”“支付寶轉賬截圖生成器” “網銀轉賬截圖生成器”之類的軟件,都可以用來生成微信聊天記錄和轉賬記錄等。
搜索 “微信對話生成器”字樣,搜索結果就會出現了很多電腦版、手機版的微信對話生成器軟件,其中一款軟件的介紹為:“微信對話生成器是一款可以幫助用戶生成微信對話截圖的軟件,你可以自定義微信頭像、名稱、內容、圖片、發(fā)布時間等,達到任何你想要修改的結果?!备猩跽撸踔量梢宰远x手機型號,對應微商發(fā)布者的手機型號,使之看起來顯得更加真實。而“支付寶轉賬截圖生成器” “網銀轉賬截圖生成器”等在以假亂真的功能上,同樣不遑多讓。有了這樣的軟件,微商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生成訂單、轉賬記錄等等,讓消費者誤以為產品賣得很火爆,從而購買。這樣的軟件一般都需要花錢購買,但是,微商為了博人眼球也是愿意花錢的。
除了曬交易記錄、曬轉賬記錄之外,微商還經常曬的就是“買家秀”。而這種曬圖一般針對于化妝品、減肥藥類的產品。通過發(fā)布使用產品前后的對比照片,來讓消費者感受到產品效果的強大,繼而引發(fā)他們的購買欲。以化妝品為例,微商一般會在網上找一些化妝以后比較漂亮的女孩子照片,然后進行前后對比,并配上“正是使用了XX產品的原因”這樣的語句,再加上用聊天記錄生成器生成的買家反饋,這樣很多人都會信以為真。減肥藥用的也是同樣的套路。有時微商賣家也會“親自上陣”,自己化妝、貼面膜,讓別人相信自己所賣的產品,是老板自己都在用的,增加消費者信任感。
但是,對話單作假、交易量作假,是一種消費欺詐行為。利用一些外掛軟件進行虛假宣傳的行為,已構成消費欺詐,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并可以要求行政主管部門對其違法行為進行懲處。
絕大多數微商沒有主體資格證明,就導致經營者的身份呈現虛擬化特性。這也就決定了維系其交易的,只能是熟人關系和人際信任。到淘寶買東西,有平臺商為你保駕護航,商家有差評會被降低星級,賣假貨被投訴可能被封店;京東商城、蘇寧易購以及眾多的企業(yè)微信公眾號等,上線時經過了嚴格的身份審核。與他們交易,有一套硬性的法律框架和平臺邊界保障。反觀微商,相較于普通網絡交易,存在諸多不同之處:一是依托社交軟件;二是以個人賬號為基點向其好友小范圍發(fā)出邀約邀請;三是沒有實名登記、繳保證金、信用評價、第三方支付保護等規(guī)則的限制。
約束微商商家的,是相對軟性的個人聲譽、交情、朋友互信等。賣家如果真的撕破臉皮,拋開這些約束,消費者是很難維權的;同時,消費者如果到不熟悉的人那里買貴重東西,就很容易被宰。由于微信購物是公民個人私下交易或通過非法渠道購買商品、接受服務,若發(fā)生消費糾紛,并不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只有通過民事訴訟的辦法來解決。但民事訴訟中,基于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消費者在舉證上難度很大,加上訴訟曠日持久,大多數消費者最后只得放棄維權。
鑒于此,在朋友圈交易時,朋友之間的買賣也應當走正常程序,盡量讓對方提供有效的發(fā)票等。即使沒有發(fā)票、合同等,也要注意留存銀行轉賬記錄、交易雙方聊天記錄等,這些是形成買賣合同關系的過程證據,發(fā)生糾紛維權時可以用上。另外,交易時盡量選擇第三方交易平臺進行支付,保留相關憑據。發(fā)現產品有問題需要維權,盡量通過電話、錄音等手段加強證據采集,如有條件,可通過公證機關辦理公證。
在微商領域,單純地高呼“加強監(jiān)管”恐怕不能起到良好效果,相對微商的“小散亂”,行政監(jiān)管的成本實在是太高,而層層代理、多級轉包更增加了監(jiān)管的難度。由于許多微商是通過朋友圈轉發(fā)產品信息的,并未在工商部門注冊,交易時采用微信私下轉賬的方式,這就使得法制化的、規(guī)范化的監(jiān)管手段在這里很難起作用。將微商納入法律規(guī)范范疇提上日程,借助媒體宣傳和輿論加強引導勢在必行。
應當通過媒體宣傳和輿論引導,倡導認認真真做好產品,引導做代理的朋友認真選好產品、考察公司。一方面要加強微商平臺的監(jiān)管和自律;同時也應盡快將微商納入法律規(guī)范范疇。目前,我國針對網絡交易已經制定并公布了《網絡交易管理辦法》《網絡交易平臺合同格式條款規(guī)范指引》《網絡交易平臺經營者履行社會責任指引》等法律、法規(guī),但微商作為一種新興的消費模式,尚處在興起和發(fā)展階段,我們建議將之納入電子商務范圍給予規(guī)范,以網絡交易的方式進行管理,防止因“任性生長”而產生種種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