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鳳,魏易洪,曹 敏,周 端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yī)院,上海 200032)
【臨證驗案】
周端診療胸痹心痛組方經驗*
王 鳳,魏易洪,曹 敏,周 端△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yī)院,上海 200032)
周端主任醫(yī)師根據多年臨床經驗總結出胸痹心痛的一般組方規(guī)律:在病因病機證型診斷上,首先辨證論治,明中醫(yī)證型之本虛標實,在辨主證的同時各型兼證必須顧全;其次辨病論治,立化瘀祛痰法貫穿始終。在理法方藥上,必須以補氣活血、兼補腎固本肯定療效為處方基礎;最后結合寬胸溫陽,合理氣通絡達宣痹止痛為大法,同時配合寧心安神、疏肝健脾之品,諸法聯(lián)袂以使氣行血行,心痛得治,諸病若失。
冠心病;名醫(yī)經驗;周端
周端是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yī)院心內科主任醫(yī)師,從醫(yī)50余載,德藝雙馨,身體力行,大醫(yī)精誠,重視經典,博采眾方貫通古今,在中西醫(yī)結合學術界有著極高的威望,在患者中享有很高的聲譽。筆者有幸跟隨其臨證并得其言傳身教,受益匪淺,現(xiàn)將其診療胸痹心痛的組方經驗進行總結,以便后學者整體把握本病的用藥組方基本規(guī)律,為臨床遣方用藥提供思路。
胸痹心痛是指以膻中或左胸部發(fā)作性憋悶疼痛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種病癥,相當于西醫(yī)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以下簡稱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亦是嚴重威脅中老年人生命的危重癥之一。周端從事臨床工作30余年,其經驗豐富,對胸痹心痛方藥的配伍原則和演變規(guī)律有其獨特認識,現(xiàn)總結如下。
1.1 辨證論治明中醫(yī)證型之本虛標實
周端認為胸痹心痛是本虛標實之證,臟虛為本且以心為主,痰飲瘀血等邪實為標。胸痹心痛病位在心,與五臟相關。心陽根于腎陽,若腎虛不能鼓舞周身陽氣,導致心腎陽衰、心陽不通、胸陽不振而為胸痹,甚則陽氣阻隔發(fā)為“旦發(fā)夕死、夕發(fā)旦死”之真心痛;若脾腎兩虛、蒸化水液功能失司,則水濕內停、聚濕生痰、壅阻心脈亦可為胸痹;而心肺同居上焦,肺氣不利可導致心氣阻遏、心氣虧虛,亦可累及到肺而作喘促,這是“本虛”的方面。邪實則如外感六淫、飲食失節(jié)或瘀血、痰濁、結石等病理產物。虛實兩方面病理因素相互影響,導致胸痹心痛病的發(fā)生發(fā)展。
胸痹心痛臨床證型分法很多,如鄧鐵濤[1]總結出胸痹心痛病因病機為“以心為本,五臟相關”,辨證分型為心陽虛、心陰虛、陰陽兩虛、痰瘀閉阻4型,臨床重視痰與瘀,以益氣除痰通心陽、益氣養(yǎng)心陰、祛瘀活血等法治療,并得到大量臨床研究、實驗研究的驗證。而周端在臨床上多分為心腎陰虛證、痰瘀互結證、氣虛血瘀證等證型,并強調在辨主證的同時,須兼顧各種兼證,力求總體把握患者病證情況。所以在治法上,周端通常以補氣活血、扶正培本為基礎,配合養(yǎng)陰、補陽、逐瘀、祛濕、化痰、泄?jié)?、溫通、宣痹、寧心、安神等諸法。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言“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在諸多癥狀中詳辨主證和兼證,得出中醫(yī)證型,遣方用藥,指導臨床。
1.2 辨病論治立化瘀祛痰法貫穿始終
辨證論治是中醫(yī)學的一大特點,但周端認為,在臨床工作中,既要辨證精當,同時也要注意辨病,即把握疾病的基本發(fā)病機制,做到辨證與辨病相互配合、相互輔助。
在長期臨床實踐中,周端觀察到冠心病患者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舌質紫黯或有瘀斑、瘀點,且胸痛特點多為壓榨性痛或刺痛且痛有定處,此即“血瘀”表現(xiàn),而“痰飲”亦是此病的重要病理因素。如《證因脈治》中云:“心痹之因……痰凝血滯。”《素問·痹論》有言:“心痹痛者,亦有頑痰死血?!别鲅⑻禎峋鶠橛行螌嵭?,多固定不移,兩者停聚心脈,瘀血又加重痰飲,痰飲更加導致瘀血,形成惡性循環(huán),以致心脈痹阻,氣血運行不暢,出現(xiàn)胸悶、心悸、心痛等癥狀[2]。
因此臨床治療胸痹,周端尤其重視瘀血和痰飲的干預,即化痰和祛瘀?;捣譃榍寤療崽?,藥物選竹茹、栝樓等,燥濕化痰藥物如陳皮、法半夏、蒼術等,溫化寒痰藥物如膽南星、白前等。祛瘀也分氣滯血瘀、氣虛血瘀、陰虧血瘀、寒凝血瘀等不同,宜分別選用川芎、黃芪、當歸、肉蓯蓉等。
1.3 補氣活血兼補腎固本以肯定療效
“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所以補氣活血使氣血通暢是為求本?!夺t(yī)林改錯》言:“元氣既虛,必不能達于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币虼艘鏆馐亲柚箽馓撍卵鲞M一步發(fā)展的關鍵?!峨y經·第十四難》曰:“損其心者,調其營衛(wèi)”,其中調其營衛(wèi)即調理氣血,益氣養(yǎng)血、理氣活血諸法已是胸痹心痛的經典治法,常用藥有當歸、赤芍、川芎等。補腎即是調整人體腎中之陰陽,使臟腑陰陽氣血得以通暢,是為固本,常用藥有肉蓯蓉、補骨脂、仙靈脾等。
1.4 寬胸溫陽合理氣通絡達宣痹止痛
胸痹心痛是本虛標實的一類病,胸為清陽之腑,治當溫陽,溫陽不離心、腎、脾,藥如栝樓、薤白、桂枝,再如附子、干姜、肉桂之輩使陽氣充盛,周流全身,邪即散去?!端貑枴ぶ琳嬉笳摗酚小昂鶆伲揭孕翢帷钡闹蝿t,“熱即溫通”,可祛寒行血、振奮胸陽、暢通心脈,使胸痹心痛得以解除。“辛味通絡”酌情用之,可引藥物直達病所,如桂枝辛甘性溫可通行十二經脈,故常用于冠心病的治療。
1.5 寧心安神配疏肝健脾使心痛得治
諸多患者的發(fā)病、病情進展和轉歸預后都與情志因素有關,符合“雙心”模式,即心臟疾病和心理調節(jié)雙管齊下,診治時重視安神、解郁,改善精神狀態(tài),對于疾病的預后較好。健脾是益氣之本,因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健脾亦是治痰之法,因脾為生痰之源。所以組方多選用既有健脾之效,又有化痰祛濕之用的藥物,如茯苓、半夏、陳皮、山楂之屬。土壅木郁,肝脾失調,滋生痰濁,血脈受損,終致病成,在此意義上疏肝即是健脾,藥如柴胡、黃芩等。健脾亦可補益心氣,藥物可選用黃芪、山藥、黨參、白術、茯苓等。
《脾胃論》云:“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補益藥多滋膩,影響消化和二便;再者進餐常是心絞痛的發(fā)作誘因,冠心病患者本身胃腸排空延遲,使心臟負荷加重,所以輔以神曲消食健脾,谷芽、麥芽消食和中,雞內金消食化滯,配伍應用以發(fā)揮促進消化、增強食欲、行氣導滯、氣行血行、心痛得治的作用。對于兼證處理如平喘、利尿等,可根據癥情相應酌加藥物。
張某,男,63歲,于2014年3月19曰初診: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胸部憋悶,時有壓榨樣疼痛,心慌、乏力腰酸,遇勞累加重2年余,休息后緩解或消失,當時未予治療。近10 d上述癥狀明顯加重,心電圖示STⅡ、Ⅲ、AVF、V4-6均下移0.05~0.1 mv。血糖、血脂、肝腎功能檢查正常。癥見舌體見胖、舌質暗、舌苔白膩、脈弦,中醫(yī)診斷胸痹(氣血虧虛、痰瘀互結證),西醫(yī)診斷冠心病(勞累性心絞痛),治宜補氣活血、化瘀祛痰。處方:生黃芪、生白術、黃精、葛根、栝樓皮、丹參各30 g,太子參、延胡索、谷芽各12 g,麥冬、何首烏、靈芝、川芎、郁金、檀香、枳實、佛手、炙雞內金、六神曲各9 g,水蛭6 g。
2014年4月2日復診:乏力腰酸較前好轉,但因家庭瑣事生氣、胸憋悶、心慌加重,舌脈變化不著。原方加柴胡18 g、黃芩9 g,14付水煎服,每日1劑。
2014年4月16日三診:主訴心慌、胸憋悶好轉,但夜寐難安、夢多、時驚醒。處方:上方加茯神、酸棗仁各9 g,煅龍骨、煅牡蠣各15 g,14付續(xù)服。
2011年12月8日四診:諸癥好轉,下壁心肌缺血改善。可暫停中草藥湯劑,給予原方2倍用量,加薤白24 g、桂枝12 g、酸棗仁18 g,研磨過篩后煉蜜為丸(每丸6 g),每日1丸,服完為止,以續(xù)補氣活血、化瘀祛痰、寬胸溫陽、寧神安神之功。
按:太子參補氣固氣;白術性平淡、健脾化濕,配太子參、生黃芪補氣養(yǎng)陰;黃精填精補腎;麥冬、葛根、何首烏可以增加冠脈血流量,減少心肌耗氧量;酸棗仁、茯神、煅龍骨、煅牡蠣寧心安神;水蛭性平,毒性很小,配伍丹參、川芎活血化瘀;葛根-丹參組方來源于《施今墨藥對》[3],具有活血化瘀、去瘀生新之效,臨床用于冠心病、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效果較佳。顧健等實驗亦證實,葛根-丹參組方配伍在抗動脈粥樣硬化方面具有確切的臨床意義[4];栝樓皮、郁金、檀香、薤白、桂枝寬胸通陽;延胡索活血化瘀、理氣止痛,對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止痛作用,可與麝香、冰片等止痛藥等效,“心痛欲死,快找延胡”,此時配伍薤白、枳實止痛效果會更好;柴胡、黃芩疏肝解郁,取“小柴胡湯”和解之意;佛手理氣不傷陰,可增加腸蠕動,對老年患者配伍栝樓皮、郁金、枳實,可使其大便變軟且易于排出,同時配伍炙雞內金以收斂,防止太過;谷芽、雞內金防藥滋膩,顧護胃氣,健胃消食,有加速藥物吸收的作用;六神曲消導,有降脂、軟化血管等作用。
綜觀全方,在病因病機證型診斷上辨證論治,明中醫(yī)證型之本虛標實,辨病論治,立化瘀祛痰法貫穿始終。在理法方藥上,補氣活血,補腎固本,寬胸溫陽,理氣通絡,宣痹止痛,寧心安神,疏肝健脾,諸法參用,標本兼治,扶正培本,氣行血行,療效斐然。
[1]劉嘉芬.鄧鐵濤診治冠心病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整理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2.
[2]王恩禹,張忠輝.從痰瘀互結論治冠心?。跩].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13,27(3):61-63.
[3]呂景山.施今墨對藥[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6:110.
[4]顧健,李佳川,譚睿,等.葛根-丹參組方配伍對動脈粥樣硬化鵪鶉脂質代謝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13,38(22): 3939-3942.
R541.4
:A
:1006-3250(2016)03-0418-02
2015-07-2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202660);上海市衛(wèi)計委中醫(yī)專項基金項目;上海市杏林新星計劃(ZYSNXD011-RC-XLXX-20130001)
王 鳳(1980-),女,醫(yī)學博士,從事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的防治與研究。
△通訊作者:周 端(1950-),主任醫(y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從事中西醫(yī)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臨床與研究,Tel:13818621593,E-mail:zhoudu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