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林
公安海警學院海警法治研究中心,浙江 寧波 315801
?
論中國南海所面臨的國際法與國際霸權的挑戰(zhàn)*
李 林
公安海警學院海警法治研究中心,浙江 寧波 315801
南海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但因其大部分巖礁低于高潮水面而面臨著部分國家斷章取義的從《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中選取的部分條款的挑戰(zhàn),其行為背后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盟國的赤裸裸的國際霸權。
南海;國際法;國際霸權
南海,也稱南中國海,其位于中國大陸的東南方向,界于北緯23度27分至南緯3度、東經99度10分至122度10分之間,整個海域的東西距離為1380公里,南北距離為2380公里,總面積約為350萬平方公里。①其東部臨接中國的臺灣省和菲律賓,南部臨接新加坡、文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西部臨接越南、泰國、柬埔寨等國。南海上分布了大約230個島、砂洲、礁、暗沙和灘②,但是它們在南海上并不是均勻分布的,而是基本上以四個集群的形式存在,分別為: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雖然在名稱上都稱謂群島,但實質上并不限于島嶼,它們大都是島、沙、礁、灘的集合。
東沙群島,分布于北緯20度33分至21度10分、東經115度54分至116度57分之間,在南海諸群島之中,其位置最靠北,主要由東沙島、東沙礁、南衛(wèi)灘和北衛(wèi)灘所組成。③
西沙群島,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海南島的東南方,北緯15度40分至17度10分和東經111度至113度之間,由永樂群島和宣德群島組成,共有22個島嶼,7個沙洲,另有10個暗礁、暗灘④。宣德群島中的永興島是西沙群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同時也是整個南海諸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該島是海南省三沙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同時也是三沙市的軍事、經濟及文化中心。
中沙群島,在我國的南海四大群島中其位置居中,介于北緯15度24分至16度15分和東經113度和40分至114度57分之間。它實際上沒有沙洲和島嶼,而是一個巨大的環(huán)礁,即中沙環(huán)礁,全部為隱沒在水下的20座暗沙、暗礁、和暗灘組成,其頂部離海面的平均深度為20米。⑤但是,在位于中沙環(huán)礁以東約160海里的海面上,有一個唯一露出水面的島嶼,就是黃巖島,按照傳統(tǒng),黃巖島也被歸入中沙群島。
南沙群島,位于北緯4度至12度和東經109度3分至117度50分之間,北起雄南灘,南至曾母暗沙,東至海馬灘,西到萬安灘,南北長500多海里,東西寬400多海里,水域面積約82萬平方海里,約占中國南海傳統(tǒng)海域面積的五分之二。⑥南沙群島位于中國南疆的最南端,是中國南海諸島中島礁最多、散布范圍最廣的一橢圓形珊瑚礁群,是西太平洋中最具戰(zhàn)略和經濟價值的群島,它由二百多個暗礁、淺灘、沙洲和島嶼組成,其中重要的島嶼約有12個,太平島是南沙群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
“南海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并對相關海域及其海床和底土享有主權權利和管轄權。”——這是我國政府向全世界的所有國家和人們所發(fā)出的對南海主權和權益的正式表述。根據中國關于南海的這個聲明,中國在南海享有完全主權的區(qū)域只限于“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這就涉及到對“南海諸島”的含義的理解了,單從字面來看,可以有如下兩種理解:一是“南海諸島”意指存在于南海的各個島嶼;二是意指南海的四個群島。
顯然,這兩種理解是有差異的,根據《公約》第一二一條的規(guī)定,第一種理解中的“島嶼”是“四面環(huán)水并在高潮時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陸地區(qū)域”,可見,如果按照這種理解,我國的四個群島當中的大部分位于高潮水面之下的礁盤都不是島嶼,如果他們的位置不在露出水面的附近的島嶼的12海里領海之內,則我們就失去了對其擁有主權,而且,根據《公約》該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如果該島嶼“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的經濟生活”,則“不應有專屬經濟區(qū)和大陸架”,那么,在距離這類不能維持人類居住的島嶼12海里之外的水下巖礁則不僅失去了主權,更是連專屬經濟區(qū)和大陸架的地位都要失去,即完全淪落為“公海里的普通水域”。
根據《公約》第四十六條b項的規(guī)定,第二種理解中的群島“是指一群島嶼,包括若干島嶼的若干部分、相連的水域和其他自然地形,彼此密切相關,以致這種島嶼、水域和其他自然地形在本質上構成一個地理、經濟和政治的實體,或在歷史上已被視為這種實體?!笨梢姡簫u是把露出水面的島嶼與水下的巖礁、礁盤以及水域作為一個整體來定義的,而且,這種“整體性”不只是局限于考慮地理因素,還要考慮其經濟性和包含歷史因素在內的政治因素。但是,《公約》目前只對群島國有所規(guī)定,對于像中國這樣在南海有多個群島的遠洋群島國家并沒有具體規(guī)定,但也沒有作出禁止。另外,《公約》第四十七條第1項還規(guī)定,群島基線內的“水域面積和包括環(huán)礁在內的陸地面積的比例應在一比一到九比一之間?!?/p>
比較這兩種理解,我們發(fā)現(xiàn),第一種理解是把四個群島中的各個“島”當作彼此孤立的個體來看待,而事實上,四個群島在地里上應當是位于南海之中的四個隆起地帶,它們是南海盆地在千萬年前因東西方向出現(xiàn)斷裂海槽而導致周邊地帶隆起的結果,之后這些隆起地帶因距離陽光照射最近而成為了珊瑚蟲生長、繁殖及其尸體堆積的基地,于是四個珊瑚島群就出現(xiàn)了,它們露出水面的高低不同,只是因為那些珊瑚礁下隆起地帶的山峰高度不同。⑦因此,四個群島中的每一個群島,應當基本上是一個隆起地帶整體,人為的把露出水面的山峰作為彼此孤立的“島嶼”來看待,顯然與群島自身的地理整體性相違背,而第二種理解中的“群島”概念則解決了這個地理性問題。不僅如此,群島概念還重視了我國漁民和商人歷史上把南海四個群島作為捕魚、航行謀生的經濟體,以及歷朝歷代政府對四個群島進行行政和軍事管轄的政治體的基本事實。但是,第二種理解因《公約》對群島制度暫時只規(guī)定了群島國而沒有擴展到遠洋群島國家,故對我國的南海四個群島雖可參照但不具有直接適應性,而且,群島國制度中的“水域面積和包括環(huán)礁在內的陸地面積的比例應在一比一到九比一之間”的規(guī)定對我國四個群島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因為我南海四個群島的露出水面的山峰之間的距離一般都要超越上述比例。因此,當前以《公約》為代表的國際法的關于島嶼的相關規(guī)范對我南海島礁及其附近水域的主權、以及對整個南海的主權權利和管轄權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在制度層面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以解決當前國際法及國內相關規(guī)范嚴重滯后于國際形勢發(fā)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緊迫的課題,其成果將直接關系到我國有效地守護南海特別是能站在國際制度和道德的高地有效地收回已經被侵占的南海島礁的成敗。
中國政府在所有涉及南海的外交場合都一致強調:“南海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并對相關海域及其海床和底土享有主權權利和管轄權?!敝袊P于南海的嚴正聲明之所以如此擲地有聲,正是基于“歷史上自古以來”南海就屬于中國、且國際習慣法遵循歷史這個根本理由:
根據國際習慣法的相關取得領土主權的方式,中國依據“發(fā)現(xiàn)”、“先占”兩大原則取得對南海及其諸島的主權。首先,世界公認,南海諸島是中國人首先發(fā)現(xiàn)的,而且有史為證。根據確切的歷史記載,早在公元前2世紀漢武帝時期,中國的先民就開始在南海進行漁業(yè)生產活動和航行,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關于南?;顒幼钤绲氖妨嫌涗洝"嗥浯?,根據近年在西沙群島發(fā)現(xiàn)的一些文物足以證明,我國先民至少在唐宋時代就已經在南海諸島生活和進行生產活動了,而且,政府部門也至少在那個時代就已經開始對南海諸島進行管理,唐代把南海作為嶺南節(jié)度使的轄區(qū),北宋時期中國水師艦隊已經巡航到西沙群島一帶,元代還派天文學家郭守敬在南海的黃巖島設立觀測點,明清時代更是一直把南海諸島列為水師巡視的范圍。
而且,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對中國南海領土的主張既不符合國際法原則,又罔顧前述的中國有效先占南海的歷史事實,而東南亞多個國家因長期屬于歐美的殖民地,故其建國都比較晚,比如印尼建國時間為1945年8月17日,菲律賓建國于1946年7月,馬來西亞建國1957年8月,越南1975年1月才實現(xiàn)南北統(tǒng)一,文萊建國更是遲至1984年2月,東南亞國家對南海的所謂主權主張都是近三十年左右特別是在《公約》正式出臺之后的事情,其與國際習慣法所要求的“發(fā)現(xiàn)”、“先占”的原則實在是相去甚遠,而且其主權聲明與后期出臺的《公約》本身規(guī)定的精神實質也相違背,因為其聲明從未獲得中國的承認且中國政府一直都是嚴正抗議。⑨
但是,不管中國政府對于覬覦我南海島礁的周邊部分鄰國的行為如何樣抗議,也不管中國政府所展示的中國在歷史上即擁有南海主權的證據如何樣充分,美國政府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的較長時期里都是保持對南海主權爭議“不選邊站隊”,顯然,美國政府是在明知南海主權屬于中國的前提下作如此聲明的,這個聲明也顯然是對覬覦我南海主權的部分鄰國的行為予以默認,其結果是導致他們長期侵占我部分島礁而拒不退出。進入21世紀后,隨著中國經濟地位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美國感受到了來自崛起的中國對其一直以來所實施的國際霸權的威脅,在亞洲太平洋地區(qū)實施“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以遏制中國的發(fā)展,原來就已經侵占我南海島礁的部分國家感覺自己有了新的機遇,于是就變本加厲的提出領土主權這個“身份”要求,并“惡客欺主”,公然侵犯我赴南海捕魚的漁民的人身和財產利益。在南海主權面臨嚴峻的威脅的情況下,我國政府不得不采取加強海警巡邏的頻度以保護漁民的安全、擴建島礁部分設施以提升南海航行和捕魚的服務水平,同時進一步加大南海島礁主權屬我的歷史和法制的宣傳力度。美國政府代表資本主義國際霸權,面對中國在南海的一系列維權行動,公然向中國提出挑戰(zhàn):第一,對于中國擴建南海島礁生活設施的行動,不斷強化“不得單方面改變現(xiàn)狀”,之前對于菲律賓、越南的造島行動雖然在中國的嚴正抗議中也有過類似評論,但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對中國不斷進行言語甚至在我所建造南海島礁周邊開展武裝巡邏進行挑釁;第二,對于中國不斷強化自己對南海島礁及其附近水域擁有主權、對其它南海水域擁有歷史性權利具有充足的歷史證據的行動,美國政府竟然不顧國際法的規(guī)定,不可思議的“反對以歷史依據主張主權”;第三,對于中國與南海周邊國家不斷通過雙邊談判的方式對島嶼、漁業(yè)等問題進行溝通以逐漸解決雙方重大關切的行動,美國政府竟然在各種場合透露出“反對以雙邊談判的形式協(xié)商解決南海爭端”。⑩
南海及其四個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賴以經商航行、捕魚謀生的基本場所,應當說中國人對其擁有領土主權和管轄權是不需要再有任何其它制度上的根據的,恰恰相反,所有后來的相關領土主權的制度都應當對人們歷史地形成的生存與生活場地和習慣予以最高的尊重和維護,國際習慣法也正是這一理念的產物。然而,當今的《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雖然對一個國家及其人們的生存發(fā)展的歷史予以充分尊重有著原則性的規(guī)定,但是,因參與條約制定的國家眾多,且彼此的利益交錯復雜,為了確保《公約》能順利獲得通過且能吸引盡可能多的國家最終簽署,于是就策略性的出現(xiàn)了回避矛盾、用語模糊等一系列現(xiàn)象,其結果當然是給國際海洋秩序的和諧構建帶來了無窮的困擾。顯然,使《公約》的部分模糊規(guī)范進一步明朗化、使《公約》所回避的問題積極開展新一輪的磋商等等措施應當是化解矛盾的必由之路,但是,在短期內甚至或許在相當長的時期里,這條道路都是行不通的,因為任何一項制度的修訂和完善給當事國所帶來的利益得失都相較過去要更加的明顯,那么所招致的反對也就會更加的激烈。但是,不管怎樣,我們都要在理論上作好充分的準備,因為合理的理論支撐不僅對將來的制度完善是一個必要的準備,同時,在涉及海洋和島礁主權爭議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說辭。長遠來看,創(chuàng)建遠洋國家海洋群島法律制度以化解我國南海群島困局應當基本可行,因為曾經在《公約》群島理論創(chuàng)建時就已經提出來了,只是因為當時在國際論證上尚不充分而被一些國家作為一個不需說明的理由就給放棄了。但是當務之急應當是堅持傳統(tǒng)的國際習慣法對于我國擁有南海主權的歷史依據予以充分尊重的客觀事實,以抵制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和部分侵占我南海島礁的國家聯(lián)合起來借助從《公約》中斷章取義來的條款對中國維護南海主權的詆毀。之所以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和以其為后盾的部分南海周邊國家在各種國際外交場合竟然可以如此罔顧國際習慣法的原則、罔顧《公約》本身的原則條款而對中國的南海問題指手畫腳,根源就在于其說辭背后是赤裸裸的國際霸權,因此,充分揭露以美國為代表的部分西方國家在南海問題上的居心叵測、堅持團結一切愛好和平和堅持公平正義的國家與國際組織、積極完善《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并大膽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的國際海洋法制度、繼續(xù)堅持與海上鄰國開展雙邊協(xié)商的合作機制等等是最終有效解決南海爭端的根本途徑。
[ 注 釋 ]
①李金明.南海爭端與國際海洋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1.
②灘、暗沙、礁、砂洲和島的劃分依據是其離海水表面的位置和面積大小.灘,是指隱伏于水下較深處的珊瑚,呈廣闊的臺狀,比如:禮樂灘、北衛(wèi)灘、南衛(wèi)灘、李準灘、萬安灘等;暗沙,由灘向上生長,距離水面較近的珊瑚,比如:曾母暗沙、榆亞暗沙、南康暗沙等;礁,位于水面下高潮和低潮之間的珊瑚,比如:美濟礁、華陽礁、赤瓜礁、永暑礁等;砂洲,新出海面的島,其上面平鋪一層淺沙,海拔低于島,遇到大風浪可能被淹沒,砂洲經過長年累月的堆積可能形成島嶼,高度多在四五米之間;島,是指四面出水的陸地,島大多是平頂,島的周圍分布有白色的狹長沙帶,比如:馬歡島、太平島、東沙島、永興島、中業(yè)島等.
③趙里海.關于南海諸島的若干法律問題[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1995(4):50.
④袁古潔.國際海洋劃界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21.
⑤袁古潔.國際海洋劃界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21.
⑥袁古潔.國際海洋劃界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21.
⑦曾昭璇,吳郁文,劉南威.美麗富饒的南海諸島[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⑧張關中.海洋法時代下南海九段線價值分析[D].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5.
⑨王孔祥.南海九段線之法理探析[J].法治研究,2014(5):54.
⑩信強.“五不”政策:美國南海政策解讀[J].美國研究,2014(6):51.
*公安海警學院教育教學基金項目《以項目“論南海九段線在海警執(zhí)法實踐中的應用價值”貫穿國際法課程教學全過程方法的探索》(2015)的階段性成果。
D
A
李林(1968-),湖南衡陽人,公安海警學院海警法治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海上執(zhí)法。